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

2020-08-04 20:28武守辉武创举吴林浩
河南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加强知识产权

武守辉 武创举 吴林浩

摘要:高校是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主战场,人才培养比例达到70%,但无论是人才培养、体制建设、制度管理上都有不足之处。本文从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培养力度、壮大高校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强化高校知识产权队伍人才管理四个层面的探讨研究,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0)09-0028-03

随着科技创新速度的加快和知识产权体系的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对于保护科技创新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日益显化。高校是人才培养中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動科技创新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与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在应用型与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的供需矛盾,主要问题在于传统的法律人才培养方案与知识产权人才市场需求相违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理工科知识和法律学基础,并且应掌握一部分工商管理以及经济学知识。目前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主流模式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机构培训等。其中高等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主战场,人才培养占比达到70%[1]。因此,高等院校扩大其相关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择优选优,是必然要走的途径。在推动高校的人才建设上,行业和政府应与高校共同完善相应的管理体质、管理方法制定出符合河南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各个方面的沟通与合作,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1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载体建设

在知识产权专业性人才建设中,载体建设在其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1 以部分高校为载体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体系建设,离不开高校的配合,需要根据学校的特色,依托特色专业优势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基础学科在国家创造体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是新思想、新创造、新技术的产生源泉[2]。高校通过学科建设,科研讨论,专业普及等方式定向筛选人才;同时,加大专业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完善学科建设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和载体的健全和完善。

1.2 以企业为载体

针对企业出台的相关人才培育政策,面向企业在职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完成后要求受培训人员进行考核以划分达标界线;产学研结合,面向用工企业挑选理工科基础扎实的同学进行定向培养,由企业工作人员担任培训导师,开辟知识产权专业培养教室,采用半工半读的方式,在用工企业进行实践,在企业中学习,在企业中成长,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建立期末考核机制,考核内容主要是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报告分析和产业导航案例以及针对相关领域的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等操作性较强的项目,进行现场答辩,现场评分。该类人才培养主要针对市场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务实操作技能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

1.3 以开设讲座与校内外相关竞赛为载体

高校应定期开设知识产权讲座,邀请相关教师、教授、企业高管、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等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性知识讲座,营造知法、懂法的校园氛围。比如每年举办一到两次省内知识产权竞赛和校内竞赛等,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产权的建设中来,扩大知识产权建设的学习范围,为知识产权的传播提供动力。

2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培养力度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的教育培养力度应首先针对在校大学生,这是知识产权普及的一个重要捷径[4]。

2.1 跨学科选修、双学位、主辅修培养

目前,社会上所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大多是本科法学专业,知识产权专业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培养方向。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理工科背景,建议高校加大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在学科建设方面增设知识产权选修课程,增强理工科学生对法学、管理学的掌握与学习。并对学生期中、期末结尾时的选修科目进行考试,按考试成绩划分学分。也可以适当的选择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等形式进行知识输送,对学生课时、成绩、问题讨论、社会实践进行把控。

高校应鼓励学生进修双学位的形式来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工科成绩较好的学生鼓励进修法学和管理学等,以此来提升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设定主辅修培养计划,即在主修课程进行的同时穿插辅修课程,定期对辅修课程进行考试或者考察,增强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大一到大四课程较少的时间段内增设知识产权教育内容和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更多的知识。

2.2 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从教育层面来说,学生的培养在于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方向在于教师自身的亲身经历与教学经验。就目前各来说,各大高校缺乏知识产权专业性教师,知识产权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很多高校教师仅有法学的背景,对于知识产权的专业性差,跨学科教育方面薄弱,与社会需求不符。学校应加大对知识产权教育在师资力量上的投入,增加教师外派研修次数、教师外派驻扎企业、企业兼职、企业挂职等锻炼方式,整体提高教师水平,打造专业性教师团队。无论是资金上还是学校政策上,应鼓励在校教师对知识产权方面的再次深入学习、交流经验和增强自身的学科素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社会实践次数,认真考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3 与相关机构联合培养

高校可以引入外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专业性的实务服务,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比如定期委派在校学生进入服务机构实习、学习、交流,委托机构开展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从业者、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人才等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同时,机构可以与学校签订相关专业人才项目合作协议,对在校期间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进行鉴定及产权分配,更好的推动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

3 壮大高校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知识产权人才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培养过程的多层次性。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3.1 高校招生结构

首先,生源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充足的生源是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落实的必要条件。对于采用“法学+理工科”的复合型定位的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来说,招收理工科生源是十分重要的,而文科生源在物理、化学上的知识基础则难以应付理工科辅修专业学习的要求[6]。理工科专业毕业的毕业生相较于其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比较受企业欢迎。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来说,其完全可以改变招生结构来增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普遍的做法就是采取“3+2”专升本教育模式和“4+2”双学位教育模式。“3+2”知识产权专业本科教育模式是从经过3年理工科专业学习并励志于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专科毕业学生中选拔,通过2年时间集中学习知识产权法律基础、知识产权运营知识和知识产权实务技能,培养具有系统的理工科学科基础和较高的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水平的与司法机关所需知识结构的应用型人才。“4+2”模式,主要是指4年知识产权本科的学习,同时用两年的时间兼修一个理工类二学位培养专业理论功底扎实的复合型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

3.2 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高校可以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上开设相关专业,定向招收相关学生,开设知识产权定向班等。这样做不仅在培养了知识产权方面人才、又培养了复合型人才,为高校在综合性建设上添砖加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理工科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为基础性学习,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和理工科课程在大三、大四阶段为综合的课程设计。具体表现为,大一、大二期间基础课程学习与其他专业大致相同,区别不大,从大三开始有明显的差异性,针对专业的不同,根据其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根据提前制定完成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逐步执行,明确的按照培养步骤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单独安排集中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至少保证一个学期能有一次专业性的课程设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进入相关工作岗位实习,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学习效果。

3.3 高端人才引进

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在国内缺口很大,不足以满足国内人才需求,高校可以率先从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入手,引入国外的领域专家,一方面可以弥补区域人才缺口所带来的行业以及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机制、资源配置等[7]。经济全球化导致我国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数目的增长,遇到涉外知识产权问题,知己知彼,方能更好应对。

4 强化高校知识產权队伍人才管理

4.1 强化管理机制

知识产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高校要充当主力军,协同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标准[8],促进知识产权人才多方协同培养机制建设完善,促进学科间的师资、课程与生源等方面的协同与整合,在高校与企业、政府、行业等部门间搭建科研平台对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社会服务等方面建立人才培养计划,让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育进入良性循环。

4.2 强化服务机制

高校在培育知识产权人才方面上,要建立服务社会机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并强化服务政府、企业、代理机构的社会协同机制。比如专利、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问题,在校学生仅仅接受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进行知识产权实务知识的教育,开展“专利信息如何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作用”、大学生“双创”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课程,来满足其学习、科研的实际需求。

5 结语

社会发展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建设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的战略上,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和科研创新中所处地位凸显,应勇挑重担,联合主管部门、省内各大高校、机构、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培养手段,丰富知识产权教育资源、提高专业领域办学质量,在载体建设、培养力度、人才管理等方面下大工夫,探索培养知识产权应用专业人才的时代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董文波.基于需求导向的“两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领导科学论坛,2018(13):71-73.

[2] 侯莹,杨登才,朱相宇等.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的合作培养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8(11) .

[3] 尹佳妮,陈蓉.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究——以广西人才培养为例[J].教育观察,2018(19):74-76.

[4] 刘可迅.浅议知识产权评议在引进人才中的作用[J].电子知识产权,2018(11).

[5] 何培育,胡海容.知识产权人才管理信息化之路[J].人民论坛,2014(19):131-133.

[6] 雷鸣.论应用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J].郑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4(1):35-37.

[7] 张丽华.浅析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1):61-62.

[8] 掏丽琴,陈璐.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研究[J].知识产权,2011(7):94-97.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加强知识产权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