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向国外派遣维持和平部队,在当时是一个轰动国际社会的事件。
自1970年起,柬埔寨一直处于战争和动荡之中,各派政治力量相互角逐,国家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直到1991年下半年才逐渐趋于安定。
1991年10月23日,中、美、英、法和苏联等19国在巴黎召开了商讨在柬埔寨恢复和平的国际会议。西哈努克亲王向联合国提出要求派驻维持和平机构和部队。联合国采纳了这个主张,决定在几千名文职人员之外,同时派遣维和部队15900人,其中工程兵部队2230人。
西哈努克亲王格外青睐他所了解的中国,特别希望中国能够派出部队前往他的国家。
事情进展得很快。1992年2月中旬,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正式致函中国政府。
3月10日上午,总参召开办公会议,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和工程兵大队的任务正式下达。
时任总参谋长的迟浩田的一席话语重心长:这个任务政治性很强,时间很紧,相信工程兵部一定能把这件事办好!这是我们中国军队第一次到国外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一定要完成好。首先是配好大队的班子,一定要选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迟总长还要求,出发前要搞好动员教育,抓好军事训练,要让每个同志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总长最后的希望充满挚情——一定要关心战士的生命安全,完完整整地出去,完完整整地回来,不但体现出威武之师的形象,更要体现出文明之师的形象。
经过深思熟虑,工程兵部正式确定了大队主要领导的人选。大队长由工程兵部作战工程处的副师职参谋李金勇担任,政委由直属工兵旅政治部主任高军担任(对外称为副大队长),这两个干部共同的特点是思想作风好,能团结人,业务内行,组织能力很强,处理涉外事务有政策观念。
两个人素质不错,体态上也无可挑剔,都是一米八几的大个头儿,军姿英武,完全可以为中国军人增色。后来,工程兵部政委刘庆方看到联合国驻柬维和部队司令官桑德森中将与二人站立交谈的照片,看到中将需要仰视他的两位部属,他甚为自豪。
另外两名副大队长也各有特点。从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调来的翻译田晓山上校,英语流利,侧重涉外工作;江述钊副大队长来自直属工兵旅,是管理和实施训练的强手。
有个细节还要提及——宣布命令后,刘庆方讲话时开了个玩笑:“这次你们得降格使用。你们在国内都是正团职,有的还是副师职干部,3个人戴的都是上校军衔,但是工程兵大队最高的领导只能是中校,因为联合国驻柬的工兵旅长才是个上校,所以你们几个上校的肩章上必须抠掉一个星!”人们笑了起来,会场气氛严肃而不拘泥,人们的心态十分平和,这是有信心的表现。
接下来的工作是组建部队。派谁去?是从各部队中遴选“尖子”形成新的组合,还是大胆使用建制单位,整体拉动?这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对这些将领来说,无疑是检验他们对自己部队了解和认知的程度。很快,意见便统一了:以工兵一营为基础组建大队,吸收通信、机要、给水、医务几个专业人员。如此实际上是拉出了一个建制营单位。
三天之内,这个独特的工程兵大队——后来舆论普遍称之为“蓝盔大队”或“蓝盔部队”,便变戏法一样应运而生。大队配备军官59人,战士341人。每个军官都是专业的内行,同时要会带兵、会操作机械、车辆,懂得基本的维修原理和工艺。而士兵必须要思想好,技术好,体力好,341个战士中,技术骨干就有130人,每个骨干都是一专多能。最后确定的队伍,用“兵强马壮”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从总参召开办公会议向工程兵部首长下达任务起,一个月的时间里,一支素质优秀、装备精良的蓝盔大队就要整装待发了。4月9日,迟浩田总长检阅了部队,看到生龙活虎的指战员和崭新的、全部是国产的、一字排列整齐的各类工程机械,总长十分欣慰。
第一支中国蓝盔大队将分两部分,以陆海空联运的方式踏上征程。
先遣人员30人,由李大队长带领,4月16日早上乘两架伊尔67运输机直飞金边波成东机场,随机有两台指挥车、两台运输车、一台炊事车。一架当天在金边降落,另一架由于波成东机场的跑道千疮百孔长度面积不够,这些前来修筑机场的人们只好又飞回中国云南,等第二天腾出了跑道再飞过去……
另一部分370人,由铁路和舰船联运。4月12日启程,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发出4个专列,运载着76台汽车,107台工程机械,长途行军2500公里,4日后到达湛江。
刘庆方与各位部领导从4月12日起便开始陆续为大家送行,接连数日,一直处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中。
有趣的是4月15日送先遣的30名官兵前往南苑机场的路上。全体人员一律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着装,身穿迷彩军服,足蹬防刺长靴,头顶蓝色贝雷帽(400顶贝雷帽是专门从意大利空运来的,伴着400条天蓝色纱巾),充满着浪漫情调。起初大家不晓得这纱巾是做什么用的,以为是领带,一打听才知道自己成了“老外”,这东西原来是系在颈部吸汗的。乳白色的运输车行进在北京宽阔的马路上,醒目的“UN”字母吸引人们驻足。一位交通民警大概是因为从未见过喷涂这种标志而且没有国内牌照的车辆,实在感到太奇怪了,拦住了车队。他上前询间:“你们是什么单位的?”“我们是派往柬埔寨执行维和任务的工程兵大队!”战士自豪地回答。民警恍然大悟,紧接着是标准的敬礼,打出一个漂亮的放行手势。
刘庆方4月16日早上送走先遣队,紧接着转向另一个停机坪登机飞往广州,再从广州转机湛江。17日下午到达湛江码头时,部队正在紧张地卸车、转运、装船。金春斌副部长已经先他两日到达湛江,带领机关干部组织指挥了这次军事行动。76台车辆,107台大型工程机械——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粉碎机,修桥设备,后勤物资……整整600吨物资,48小时内全部完好无损地固定在广州远洋总公司派出的万吨滚装輪“赤峰”号上!
19日11时,总参工程兵部和南海舰队在湛江军港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这支370人的队伍被编入“郑和编队”,编队由“郑和号”训练舰、南海831运输舰和广州远洋总公司的万吨轮组成。 12时整,汽笛长鸣,起锚了。舰上的官兵们向码头上送行的人们微笑着,呼喊着,使劲挥舞着手臂。望着虎虎有生气的年轻人,刘庆方将军十分感慨。
100多个小时后,这支特殊的中国海军编队,在经过我国的西沙、南沙群岛海域后,绕过金瓯角,安全抵达磅逊港(西哈努克港)。磅逊港外公路上的机械车辆排成了4公里的长龙,那滚滚的烟尘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派出的第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来到了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