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铁血,文明

2020-08-04 11:12林晶晶
党员生活·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任务区维和部队分队

林晶晶

1990年4月,联合国维和行动简报上出现了一张特殊的图片——5名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观察员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这是联合国相关简报首次出现中国军人的形象,也是中国军人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见证。

和平之师

今天,2500余名中国维和官兵在马里、刚果(金)、南苏丹、黎巴嫩、苏丹达尔富尔等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联合国评价中国是“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从5名军事观察员到成建制部队、从单一工兵分队拓展到多种任务性质分队、从一个任务区扩大到多任务区……如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出兵国和第二大出资国。

在南苏丹,中国维和士兵驻守的难民营外,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激战不断,重机枪、迫击炮、火箭筒、装甲车、坦克、武装直升机等重火力一起上阵,但中国维和士兵们坚守了数十个小时的防线岿然不动。

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蓝线”地区因埋有数以十万计各种地雷而被视为“死亡地带”。2006年至2016年,中国军人用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累计发现、排除各种地雷及未爆物近万枚,创下扫雷“数量最多、速度最快”和“零伤亡、零事故”的优异成绩。“中国式排雷”已成为中国赴黎维和部队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安全高效作业的代名词。

在马里,中国维和士兵所在的昂松戈营区是马里稳定团东战区最危险的任务区。1年多时间内发生33起暴恐袭击,造成29人死亡。恶劣的安全条件下,分遣队复位并重建板房超额完成任务55.6%,加固板房超额完成任务18.3%,拆解、整理彻底损坏板房超额完成任务33.3%。

在马里最高气温近50摄氏度的旱季,维和队员不到4个月就建成一座二级医院;在柬埔寨,中国维和部队创造了“一天能架一座桥”的神话;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中国首批维和步兵营的官兵们顶着高温在一片乱石杂草中建造营区,一个月就住进了新房。

30年间,中国维和部队累计新建、修复约1.5万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1万多枚;运送各类物资器材超过130万吨,运输总里程1300多万公里;接诊病人20多万人次;完成无数次长短途巡逻、武装护卫、难民营搜查、监督联络、谈判调查等任务……“中国质量”“中国水准”“中国速度”受到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高度肯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报告评价说,中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任务部队中“最专业、效率最高、最训练有素和最守纪律的队伍”。

铁血之师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不仅意味着所在地战火纷飞、冲突不断,更充斥着疾病、贫困和恶劣气候条件。

在利比里亚,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真切地感受到疫病的威胁,那里有埃博拉、疟疾、黄热病、登革热、拉沙热等20多种热带传染病。其中,埃博拉可导致内出血和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达50%至90%。“我们的二级医院条件有限,无法检测患者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所以每次接诊病人,就如同在刀尖上行走,时刻面临着‘非洲死神的威胁。”医疗助理员杨涛说。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發。而常年高温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维和部队坚守岗位,工兵分队维护着当地三条地面大动脉畅通;运输分队每天出动30多台车辆为联合国各驻兵点运输水和给养;医疗分队成立应对埃博拉团队,利用国内紧急送到的防护装备开展收治病人演练。

2018年末,“非洲死神”埃博拉再次来袭。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按照“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思路,先后跋涉两万余公里开展巡诊、诊治病人358例,受到联刚团和驻地官兵高度赞誉。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本就条件艰苦的维和任务区,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场“大考”,勇于担当的中国维和军人坚守岗位,坚定履行使命,在确保自身“零感染”前提下,积极宣讲防疫知识,为其他国家维和部队介绍中国防疫成功经验。

“中华民族具有奉献精神和韧性,在中国维和官兵的身上也能看到这些宝贵的品质,越是艰苦越能迎难而上。”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联刚团)南部战区司令阿卜杜拉如是说。

文明之师

“我愿将世上所有的颂赞和感激送给你们,像密如织线的细雨、像姹紫嫣红的鲜花、像馥郁芬芳的香味……谨向中国维和医疗队致以万分感谢和美好祝福!”

2019年年初,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收到这样一封特殊来信。写信人是一名生活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他曾意外被狼咬伤,在中国军医悉心治疗下,身体逐渐康复。

30年来,中国维和官兵用真情实意和实际行动温暖着当地民众,中国军人真诚、善良、友好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所属一级医院免费对外开放,不管是黎巴嫩民众,还是居住在当地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难民,均可在医院接受医疗服务。为方便当地民众就医,医院还坚持定期到营地附近村庄义诊。

不仅如此,中国军人还为当地民众修剪树枝、铺设管道……当地民众一遇到困难,就会向联黎司令部报告,点名请求中国军队帮忙,并把中国军人誉为“最可爱的东方朋友”。

在南苏丹那卡囤村,中国维和军人重建小学校园。老村长查尔斯说:“你们是南苏丹人民真挚的朋友!”

在刚果(金),中国维和医疗队妇产科医生赵玲和翻译惠盼得知布卡武市郊一个村庄30多名妇女被暴徒凌辱后,冒着危险,深入山区实施救援行动。调查工作结束时,一名叫赛莉夫的受害妇女说,“非常感谢中国军人给我的帮助。孩子出生后,我一定会告诉他,他还有个‘中国妈妈”。

不少居民说,虽然他们不认识军服上的英文,但心里知道,这些臂章上有五星红旗的军人都是好人。

30年间,中国维和官兵保持了“零违纪、零遣返”纪录,全部被授予联合国维持和平勋章。

猜你喜欢
任务区维和部队分队
寻味利比里亚任务区
俄组建反黑客特种分队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维和警察
告别战火丛林女兵换红妆
俄第二批护航分队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