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慕课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浅析

2020-08-04 20:30刘琦瑶
数码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刘琦瑶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如何利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强化高校自身核心竞争力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就优慕课在线教育平台上13个二级学院开设课程的选课人数、课程访问量、课程资源、讨论区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指出网络课程建设、过程管理以及教学应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从“择优而建”网络课程、注重长期维护和翻转课堂,创新教学设计三个角度的解决思路,为高校深入开展网络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优慕课平台  网络课程  教学改革

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迅速兴起,典型代表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学堂在线”等,这些平台正在促进从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为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在线学习、课件制作、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信息技术革命推动教育深化改革,网络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优慕课平台探究网络课程建设、过程管理以及与教学活动结合应用方面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助力高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公平化發展。

1 优慕课网络课程建设现状

通过对优慕课平台上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课程信息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知,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13个二级学院共开设1452门课程,平均每个学院开设111门课程。各学院所开设课程中选课人数在200人以下的约占比71.83%,课程访问量在500人次以下的约占比61.98%,课程中有资源的仅占47.53%,用以进行讨论答疑的讨论区主题数在200人次以下的占比88.71%,选课学生、课程访问数、课程资源数、讨论区主题数占比情况见图1-1所示,柱状图上所标数字为各学院实际开设课程数量。

2 基于优慕课平台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优慕课平台上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开设课程的调研发现,当前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网络课程开设未经筛选

未经筛选大量重复开课增加课程建设任务,且不易形成精品课程。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各院系开设有大量的重复课程,非重复课程占比为63.21%,而其余的课程均有2-6门是重复的,这种现象在公共课开设较多的学院尤为常见,如基础部当前开设的116门课程中,有18门课程是重复开设,相同课程合并后只剩下25门课程;体育学院当前开设的209门课程中,有4门课程(大学体育I/II/III/IV)的重复分别达到了40次、46次、37次和36次,相同课程合并后只剩下46门课程。重复开设的课程不仅会为平台的过程管理带来压力,导致服务器过载,平台卡顿,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也为网络课程的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课程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熟悉平台操作,还要通过自制或网络获得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前者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进行视频的录制、剪辑、制作,后者考验教师的网络信息查阅、搜集、获取能力。

2.2网络课程缺乏过程管理

网络课程的建设最多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便可投入使用,甚至部分课程因为需求紧急是随着开课而建设的,但是大部分课程建设者没有意识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于网络课程的后续维护管理是重要且必要的。以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例,通过资源应用型互动、资源共建型互动和社区共建型互动三种方式可以解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互动不活跃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利用率。缺乏网络课程的过程管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课程建成后不再进行任何变动,课程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可能出现课程结构不合理、知识点涵盖不全面、与教学环节不匹配、缺少教学效果反馈模块等问题,在下一次开课前应根据上一周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应当是新颖、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特别是课程中的视频、案例等资源要做到与时俱进,如果仍过于陈旧,学生往往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2.3缺少成熟配套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建设完成之后,因习惯于旧有教学方式,部分教师仍旧沿用以前的教学安排,网络课程则作为课堂之外的知识补充,不要求学生必修,久而久之,网络课程束之高阁,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也渐渐脱离了日常教学活动。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全部课程都依托优慕课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网上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摸索,大部分教师已初步掌握了平台建设课程、上传资源、发布作业、测试题以及问卷等基本操作,但是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前尚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案能够与平台线上教学资源对接使用,于是出现很多教师一边建设网络课程,一边在上课时间利用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对内容进行直播重复授课。这样既没有充分发挥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作用,又增加了工作量,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平台建设完成后,如何结合网络资源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学科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 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问题的解决思路

3.1网络课程“择优而建”

网络课程的建设不能一味追求数量,应当小而精,充分考虑课程性质(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面向对象(本科教育、高职高专、网络教育)等情况,由相关专业教研室共同讨论决定课程建设的选择,优先考虑专业基础课。课程建设团队的组建也应考虑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结合教学大纲负责建设课程的整体结构,重要知识点的覆盖范围,以及课程资源的建设形式,由年轻教师负责进行视频、图片、案例、链接、公众号等与课程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处理,补充完善网络课程资源,有条件的教学单位还可以申请经费置办课程建设中需要用到的录课器材,甚至找专业的团队负责整个课程视频资源的录制及后期制作。通过共同讨论决定建设的课程,分工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参与者的优势,集中大家的力量,经过时间的积累,从而形成专业内核心的精品课程资源。

3.2注重网络课程长期运营与维护

建设团队应安排专人负责课程后续的完善与维护,如总结教学实践中应用经验在每学期开课前调整课程资源结构的不合理之处,更新替换案例、图片、失效的链接等课程资源,及时回复讨论区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形成定期维护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优质课程资源的时效性。根据调研结果表明,选课人数超过1000人的课程往往是已开设至少一个学期的课程,其课程资源、视频资源、学生参与讨论区的互动量明显高于开设不到一个学期的课程,这充分说明了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经过长期的管理才形成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其次,在资源建设的选择上应尽量与专业学科发展方向相一致,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资源内容,或者在内容上涵盖多个领域、交叉领域的资源;另一方面,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中加入研究型教学、讨论区等功能模块,利用使用者对资源的推荐评价助力资源的推广,从而有效提高利用率。

3.3翻转课堂,创新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于引入网络资源共享的教学活动,不少学者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研究,如马东宇以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Moodle动态学习环境在线协同教学模式,为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实施中教学方式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郭建鹏提出的O-PIRTAS翻转课堂模式,其主要包括目标(Objective)、准备(Preparation)、教学视频(Instructionalvideo)、回顾(Review)、测试(Test)、活动(Activity)和总结(Summary)七个环节。这些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网络课程的特性、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中结合各学科自身特点,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专业的教学设计,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课程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4 結束语

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融合教学设计创新,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推进各高校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及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推进我国“互联网+”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加深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在线教育教学的认识,提升其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8):48-50.

[2]刘峰,王智贤,史俊霞.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6,26(04):63-65.

[3]杨维东,董小玉.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困境与优化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000(010):48-50.

[4]戴逸飞.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互动研究——以西方经济学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05):161-164.

[5]马东宇.基于Moodle动态学习环境的在线协同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2):100-105.

[6]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M].厦门大学出版社,郭建鹏,2018.

猜你喜欢
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云技术在士官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
网络课程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动力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