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敏 唐明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观书有感》中的一句诗,它告诉我们,有了源泉和动力,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小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丰富多彩、充满喜怒哀乐的生活才是孩子们习作的“源头活水”。
习作本身应该是小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但很多习作课上老师全然不考虑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而学生也仅为了应付作业任务,要么东拼西凑、生搬硬套,要么抄袭他人、假话连篇,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其实,学生每天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高兴、难过、激动、愤怒等,这些真实的感受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习作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运用生活的意识,引导学学生将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一、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习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基于此,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运用生活的意识,要告诉学生,生活离不开人、事、物(景),观察生活就是观察人、事、物(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小主人。
第一,观察人物,眼中有人。低年級学生写人物时习惯胡子眉毛一把抓: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不管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都会造成千人一面。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朋友,清洁工、商贩、行人……不同的观察对象有着不同的外貌、语言、行为特征,教会学生观察就要做到“眼中有人”。一次郊游,笔者和学生在途中遇到一位沿街乞讨的残疾老人。于是笔者让学生稍作停留观察,很多学生都观察到了他残疾的左腿、褴褛的衣衫、凌乱的头发,少数学生观察到他哀伤的眼神,几乎没有学生去关注这位残疾人的内心活动。笔者提醒学生:“残疾人的心里此刻在想什么,看到残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并委婉提示学生把将自己的食物分一点给残疾老人。
第二,观察景物,眼中有物。中高年级学生写景物会出现空泛、眼中无物的情况。例如,描写春天就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描写秋天就是“硕果累累,落叶纷纷”,模糊笼统,特征不明显。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的天下景物各具特色,即使同类事物也有差别,观察时抓住景物特点,做到“眼中有物”。在《桂林山水》一文中,是这样写漓江水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砂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漓江水“静”“清”“绿”的特征跃然纸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三,观察事件,眼中有情。教师要引导学生除了观察事件的起因、经过外,还要关注事件中的人以及自己的情感,做到“眼中有情”。例如,小怡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和自己同时乘电梯的小男孩在电梯里先是又蹦又跳,然后按亮所有楼层的按钮,还把物业公司张贴的公告撕了。小怡把这件事记叙下来,还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小男孩活泼好动,可他的行为……小男孩呆萌的样子突然变得一点不可爱了。”
二、精心选择,做习作的小主人
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下一步就要培养运用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习作才能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感能发,学生才能做习作的小主人。
第一,选择真实,让习作回归生活。选择真实,让学生选择对生活的重温和回归,让习作成为生活的再现。2020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小明的爸妈都是医生,他在《特别的春节》习作中真实记录了妈妈外出抗疫时的情景:“过年前一天晚上,妈妈突然接到单位电话,要驻守医院工作。只见她匆匆地往包里塞进几件简单的衣物,提着包一边往外走,一边嘱咐我‘这段时间不要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我看着妈妈瘦弱的身影消失在寒冷的黑夜里,眼泪止不住往下流……”这篇习作选题真实,情感真切,让习作较好地回归了生活。
第二,选择熟悉,让习作心中有本。习作过程中运用熟悉的生活材料,学生才能心中有本、胸有成竹。小胡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于是他在《可爱的小动物》习作中写道:“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叫毛毛。毛毛长着两只大耳朵,一双眼睛像黑宝石,亮晶晶的,一身漂亮的金黄色绒毛,摸上去软软的,可舒服了。每天看见我回来了,就摇着尾巴迎上来,围着我直转圈……”因为熟悉,小狗可爱的样子在小胡同学的笔下倾泻而出。
第三,选择亲历,让习作妙笔生花。学生可以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生活中的小事,如家务劳动、养小动物、栽花草等,习作才会笔下生花、妙语连珠。如在《第一次……》的习作教学中,笔者布置学生回家亲身体验家务劳动。小宇是这样写的:“鸡蛋打好后,我就开始了第一次做饭的‘重头戏——炒鸡蛋。我首先拧开灶具的燃气开关,然后将锅放在上面。粗心的我想都没想就倒入了鸡蛋液,把油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刚炒了没两下,‘灾难就发生了。因为没倒油,鸡蛋液粘在锅底了。我本想加点盐补救一下,谁知一股热气从锅底升起,烫得我手一抖,一整勺盐都抖进去了……”由于是亲身经历,小宇的《第一次炒鸡蛋》获得了全班的好评。
三、灵活运用,做习作的小能手
生活虽然是习作的“源头活水”,但并非将生活原样照搬便是习作。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生活材料,做习作的小能手。
第一,“抓住特点”写人物。小学习作中通常要求写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如老师、门卫、交警、公交司机等,这些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例如,乘坐公交车上下学的同学,经常要碰到公交司机,他在习作中这样写:“2路公交车司机是个胖胖的叔叔,短头发,一身制服洗得发白。他紧握方向盘,眼睛始终注视着前方,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令我肃然起敬。”习作里,小玉同学抓住了公交司机工作时的典型特征,突出了人物特点。
第二,“以小见大”写事件。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有可能蕴含着“大主题”——深刻的人生哲理、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挚的人间情感。例如,习作例文《小木船》中,以小木船为线索,记叙了两个小伙伴友谊的破裂与和好,反映了小伙伴之间的真挚情感。
第三,“情景交融”写景物。写景习作是小学习作的难点,学生往往在习作中只注意景物的描写,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习作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的自然交融,才能感染读者。例如,《疫情中的感动》是这样展现情景交融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了,一夜之间本该火树银花的春节变了,往日车水马龙的大街空无一人,安静极了,只有几片树叶孤零零地从马路上飘过,时间仿佛停止了……再寒冷的冬天也会结束,再迟到的春天也终将到来!”疫情下城市的萧瑟情景与人们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交织出了“疫情中的感动”。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意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学生就能写好生活中的人、物、事,会爱上生活、爱上习作,成为习作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