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更新中建筑规划设计的思考

2020-08-04 19:30李明思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3期
关键词:建筑规划古城设计

李明思

摘    要: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所有古城更新项目可以说是对所有建筑师和规划师的挑战。对古城建筑的保护不仅仅限于设计具有古建元素的房子,更应注重区域古建特色和细节,同时考虑建筑安全性和科学性,以及如何解决古建与现代人生活、休憩要求的内在矛盾。在古城更新设计过程中,应秉承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对记忆的重塑,赋予建筑文化内涵,采用满足现代人感官要求的新的设计理念,融合历史要素,全面提升古城风貌,有效组织建筑的功能空间。本研究主要探讨古城更新中建筑规划设计常遇到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的方法。只有对古城的文化内核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作出真正好的设计方案,传承历史的同时赋予建筑生命力。

关键词:古城;建筑规划;设计

1  引言

古城肌理大多呈现院落式建筑群落有机组合的形式。街区主要为传统鱼骨式和街坊式两种。在建筑组合层面,由多个大小各异的院落为基本单元,有机组合成为街区,再组合成为片区。中国大多历史文化名城都保持着原有的古城风貌和城池结构,但由于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很多古城街区的空间组合缺乏呼应和创新

古城建筑多为木结构,建筑构件涉及山墙、屋顶样式、门窗、抱鼓石、影壁、瓦当、雕刻等等。虽然都是古建,但不同地域的古建筑由于气候、人文、历史等等因素存在着空间和细节上很大的差异性。比如大同由于气候寒冷,民居建筑朝向素有抢阳风俗。院落修建时会有 “宽宽的、窄窄的、高高的、矮矮的”的原则,意思是屋子的开间尽可能“宽”,阳光就会比较充足;进深要“窄”一些,这样不但屋里的光线好,而且后墙不至于晒不着而潮湿;整座房子离地面“高”一些,可以防止室内返潮;室内的墙“矮”一点,对保温有好处。另外中国古建的数量大多是单数,宫殿式建筑群沿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建筑从山门、仪门到正殿再到寝殿为递进关系,宫殿庄严威武。而民居则相对自由,简易,少了些华丽多了份朴实。

在古城建筑的设计中,也要注意哲学。与现代建筑设计相比,传统建筑文化尊重自然规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进行设计。它注重建筑与自然、人的和谐统一,优化整合思想形态,体现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深刻的哲学和文化,并通过这种文化思想,促进中国传统建筑的更新和发展。

2  古城更新设计中常见问题

2.1  古城规划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更新古城建筑对于古城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应结合古城总体规划划分区域,若不能做好土地规划,就无法考虑古城整体建筑风格和空间形态。国内目前在很多古城更新规划设计中都存在对局部发展重视而对总体忽视,或对整体发展重视而对局部发展忽视的问题,在规划中造成土地闲置、开发过度问题。古城建筑风格样式也需相应的规划,针对古城空间而言感受最直观的就是建筑群,其整体搭配效果对于古城的主观影响具有直接影响。有些古城对建筑群规划设计不够重视,在整体上造成了单调压抑或者过度设计的感觉,而且不均匀的建筑密度、不突出的建筑风格、不具特色的建筑外观等方面的影响,也使古城缺乏一定的艺术感和美感。古城布局在细节方面的规划对于古城人口在日常生活中諸如规划公共交通和停车区域、空间开放及建设的服务设施等的需求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涉及较多的项目,在规划中更需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诸如规划古城交通主干道、地铁空间及停车场所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将在日常上下班或节假日期间造成客流发生不同程度的拥堵,对于古城人口正常出行及工作生活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2.2   古城建筑设计中的问题

人们对古城最直观的认知就是古城建筑外观设计,很多建筑设计具有明显个性,突出古建符号。但目前在古城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对古建元素的把控不到位,对古城历史理解不深入,以及盲目追求古建效果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在民居建筑屋顶的吞口吻兽一般是抿嘴,而非张嘴,只有细心和负责任的设计师们才会对细节有着执着的坚持。另外,对古城中建筑实用性及其功能缺乏综合考虑也是常见问题。如某古城建设中幼儿园的设计,由于幼儿园的相关规范对室外场地,功能面积,窗地比,日照等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控制,那么如何严格遵守规范,同时又满足古城对肌理的要求,就需要设计师更为认真的细节推敲,甚至需要巧妙的结合古建特点,这是对设计师的考验。

3 古城更新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3.1  地域差异下的细节设计

古城中建筑风格随着地域变化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北方的古城建筑大气、仪式感强,也更注重朝向和风水。比如北京故宫周围的建筑都很小,凸显了故宫的尊严。与北方建筑相比,南方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善于利用地形特点,将地域环境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南方的古建筑屋顶比较陡,线条更加活泼大胆,色彩也比较丰富鲜明。在细节方面,比如古建筑雕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大同多山、多石,石刻是大同最具地域特色文化。

3.2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在古城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在设计阶段,现代建筑可以借助制造技术,利用木构件制造不同的形状。但对于密集度高的古城来说,木构件的耐火等级低,对于防火又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材料上可以对木构件进行特殊的涂层处理,提升构件耐火等级,又不影响古建外观。

3.3  古城中商业建筑设计的思考

除历史街区的修缮项目外,古城中商业街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商业大空间与传统古建小空间的矛盾,可通过古建群设计满足商业建筑使用功能。另外古城的商业业态定位应古城设计的有机整合。如在大同古城东北隅建筑规划设计中,由于传统明清时期的大同民居建筑尺度不适用于商业建筑,所以在实际确定方案时选用了北魏时期大同古城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尺度,大屋顶和较大的跨度不仅丰富了古城建筑风貌,同时也满足商业建筑尺度要求。

3.4 古城建筑更新中的特殊消防设计

结合古城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古城难以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在设计中应科学合理地完善相关消防设施设计,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等。对于大空间古建筑内部,可选用红外线光束感烟探测器或火焰探测器,实现早期探测、早期预警和灭火。为保证消防用水,可增设室外消防水箱、消防水池、室外消防栓。对于消防车无法进入的古建筑或建筑群,可配备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车进入街巷内部进行扑救工作,车辆上可配备简单实用的消防器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城更新中的建筑及规划设计应有效融合古城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除了体现传统肌理和文化的延续,还要解决现代人居住、休憩、商业活动面临的消防、通风、日照、室外管线、卫生视距等一系列问题。充分挖掘地域历史文化精神内核,设计符合古城肌理的建筑群空间,设计展现人文艺术特色的建筑立面,设计具有丰富韵律感的古城沿街界面。同时,通过细节设计、建筑材料处理、古城建筑商业改造,传达出建筑的时尚感和功能性,在保护和傳承中不断创新提升,再现一座记忆中原汁原味古城,同时也在灰砖板瓦中增添现代人居住所需要的空间,赋予历史建筑真正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

[1] 包颖.浅析中国古城建筑装饰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J].居舍,2019(36):17.

[2] 李红.古城建筑类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文展策划研究——以北部湾海洋文化博物馆展陈设计为[J].北部湾大学学报,2019(8):31~36.

猜你喜欢
建筑规划古城设计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BUBA台灯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与建筑规划探析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探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