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
7月1日起,德国开始担任欧盟和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然而就在前一天,美方称特朗普已批准将9500名驻德美军重新部署的计划。
根据白宫早前的规划,一部分驻德美军将转移至波兰和其他盟国,另有相当部分可能在回国“过渡”后,重新部署到印太地区。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美國这一大规模军力调整计划,是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与单边主义外交理念的又一表现,对未来美欧关系、欧洲安全和美国自身利益都意味深长。
6月15日,特朗普证实将撤出约9500名驻德美军官兵。美国从德国部分撤军的决定,是根据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近期签署的一项备忘录做出的。该备忘录确定,驻德美军人数上限为2.5万人。
德国是美国在欧洲驻军最多的国家,目前共驻有约3.45万美军官兵。其中,陆军规模超过2万人,空军1.2万余人、海军800余人、海军陆战队1000余人。此外,驻德美军还雇用了1.7万名美国民事人员和1.2万名德国民事人员。
据美国高级官员称,特朗普政府自去年9月以来一直在讨论这项举动,这也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近几个月的“工作成果”。对于撤军计划,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德国拒绝增加国防开支,没有实现自我设定的北约国防支出目标”。
德国国防开支在2020年已提高到GDP的1.42%,但仍低于北约2%的指标。作为北约第二大经济体,德国被当作“拖欠”北约军费的反面典型,多次遭到美国批评。时任美国驻德大使理查德·格雷内尔表示:“让美国纳税人继续为在德国的5万多名美国人支付费用,而德国却将其贸易盈余用于国内目的,确实是个侮辱。”
特朗普批评说:“为什么德国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俄罗斯能源,而我们却要保护德国免受俄罗斯侵犯?这怎么行呢?这行不通。”这里,特朗普影射的是将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该管道绕过了乌克兰和波兰;美国希望阻止该管道的建设,并在2019年年底实施了制裁。
特朗普还指责德国在贸易上“不公平”对待美国,其与默克尔总理关系紧张早已不是秘密。不过,美方强调撤军“与默克尔决定不参加拟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七国集团峰会无关”,因为五角大楼早在2018年上半年就已计划调整部署驻欧美军,尤其是驻德美军。
针对美国的撤军计划,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说:“北约不是贸易组织,安全也不是商品。”然而,美德关系已没有太多“怀旧气息”,更多的是无休止地相互指责。
军费开支只是美德争议的“明线”,北约框架下的核政策分歧,早已暗流涌动。
囿于二战战败国身份,德国不能自行研制和装备核武器,不得不在北约框架下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目前,美国在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土耳其,共部署了约180枚B-61战术核弹。北约“核共享机制”要求成员国必须拥有核武器载具(如能投放核弹的战斗轰炸机),德国保留了专门的核攻击机队,用于携带和使用美国在其军事基地部署的核武器。
美方强调撤军“与默克尔决定不参加拟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七国集团峰会无关”,因为五角大楼早在2018年上半年就已计划调整部署驻欧美军,尤其是驻德美军。
美国执意退出《中导条约》后,德国在美俄战略对抗中的地位再次前移。今年5月,德国政府宣布了90架“台风”战斗机、30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15架“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的军购方案。这意味着德国虽放弃了美制F-35战斗机的采购方案,但选择了具备核载荷能力的美制“超级大黄蜂”战机。后一订单对民机业务损失惨重的美国波音公司可谓雪中送炭,对美国也算是一种安抚。
不过,德国国内一直担心沦为美俄对抗的牺牲品。美国最先进的B61-12型战术核弹,系高精度制导武器,德国担心这些可用于进攻的战术核弹会招来报复。早在1998年,时任德国外长约施卡·菲舍尔就提出关于北约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建议,但遭到美、英等国反对。
2004年,在德国强烈要求下,美国从德国撤出130余枚B-61战术核弹,留下20余枚部署在布切尔空军基地。2010年,德国议会曾对迁出这些核弹进行投票。美国对此完全置之不理,还拨款对这些核武器进行了升级。特朗普上台后,德国多次表达了“撤核”和“无核”的态度。
因对购买美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不满,德国议会近期再次激烈讨论美国在德国境内部署核武器的问题,德国政府内部也开始怀疑继续与美维持“共享核武器”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德国议员、党派与官员,公开要求撤出美军在德国布切尔空军基地储存的20余枚B-61战术核弹。
对此,时任美国驻德大使兼代理美国家情报总监理查德·格雷内尔,直接指责德国政要破坏北约在核遏制方面的共同努力。美国驻波兰大使乔姬特·莫斯巴赫则于5月15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如果德国希望降低北约的核能力并弱化北约,那么一直明确履行自身义务、具有风险意识且位于北约东翼的波兰,可能在本国部署这种力量。”
自20世纪60年代至特朗普上台前,美德之间曾发生四次激烈争吵:
第一次是林登·约翰逊和路德维希·艾哈德为德国联邦国防军是否参与越战发生的争执;第二次是理查德·尼克松对维利·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不信任;第三次是吉米·卡特和赫尔穆特·施密特为生产中子弹一事产生的不和;最近的一次则是乔治·沃克·布什和格哈德·施罗德为德国是否参与伊拉克战争一事的相互指责。
而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德在国防开支、伊核问题、经贸问题、“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以及如何对待国际组织等问题上,裂痕日渐加深。默克尔曾多次呼吁,欧洲不能再依赖美国的保护,近日她又警告称,美国如果不愿承担全球性大国责任,德国将从根本上思考与美国的关系。
对美国而言,部分撤军并非要与德国在安全方面开始“脱钩”。特朗普政府近期的多个外交动作,从与塔利班达成在14个月内撤出全部驻阿富汗美军的协议,到与伊拉克政府联合声明未来数月减少驻伊美军规模,都有着明显的选举政治动机。换句话說,这是特朗普试图兑现他让“美国军人回家”和“不做世界警察”的选举承诺。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关切是“大国竞争”,对其认定的首要战略重点地区加大投入,在次级战略地区则呈现逐步收缩之势。美国撤出部分驻德军力,也是美军优化基地存量和调整全球部署的考量。未来撤出的驻德美军,无论向何方投送,都将是美国干预他国事务、遏制竞争对手的有力棋子。某些国际热点问题,可能会随之升温。
东北亚方向,在朝鲜日前炸毁朝韩联络办公室大楼后,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又宣布了包括向朝韩边境部署军队的“对敌军事行动计划”。因而,在处理驻韩美军费用分摊额度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尽管开出“比2019年增加49%”的价码,向韩国极限施压,但并未在撤军问题上动真格。
让德国在北约框架下承担起更多责任,美国得以腾出手来推进战略重心东移,以应对来自印太地区的“大国竞争”和“小国挑衅”,这或是特朗普反复敲打德国和欧洲盟友的真实用意。
日前,美国国会22名共和党籍众议员联名致信特朗普,称对驻德美军数量设限将影响美军和盟国军队开展演习训练,并显著影响美军全球部署的能力,造成严重后勤补给挑战。
原来,驻德美军除了捍卫欧洲“战后秩序”,还身兼美国干预中东和非洲局势的战略职能,其大规模削减,短期内势必影响到驻欧美军的正常训练和战备,对美军在欧洲、非洲、中东等地的作战指挥和军事行动,产生一定影响。
在欧洲一些盟国看来,在它们因俄罗斯军力复兴而纷纷响应北约“四个30”战备倡议之际,特朗普“出于政治目的”的撤军决定,给它们留下了“美国难以信赖”的印象。美众议员戈登说,未经计划的单方面撤军是灾难性的,将给盟友和对手传递出美国不再致力于欧洲防务的信号。
对于德国所纠结的B-61战术核弹,波兰似乎也做好了接收准备,今年年初决定花费约50亿欧元,购买35架能够用于投放战术核弹的F-35A战斗机。
《泰晤士报》认为,美国将因此破坏自己在欧洲的信誉,同时令日本、韩国等其他地区的盟友感到沮丧。日本近日宣布放弃部署美制陆基“宙斯盾”系统,言不由衷背后,也是出于与美反导系统“战略捆绑”的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波兰已成为驻欧美军的前沿部署重点。去年6月,波兰总统杜达访问华盛顿期间,与美方达成美国向波兰增派约1000名军人的协议。早前特朗普威胁裁减驻德美军时,波兰总理莫拉维奇闻讯即邀请驻德美军前往“落户”。波方现已承诺愿拿出20亿美元扩建基地,接纳美军进驻。
对于德国所纠结的B-61战术核弹,波兰似乎也做好了接收准备,今年年初决定花费约50亿欧元,购买35架能够用于投放战术核弹的F-35A战斗机。
问题是,波兰目前还无法替代德国在美军海外基地中的地位。《华尔街日报》认为,波兰和其他中欧国家的基础设施,普遍不如德国发达。这有可能成为驻德美军移防波兰的一个障碍。
6月24日,波兰总统杜达于赢得首轮总统选举前夕,到访白宫向特朗普提出,希望增加驻波美军规模。《波兰法律报》称,美国将向波兰调动的不是1000名,而是2000名军人。
撤离德国的9500人中的一部分,除了转移至波兰的选项,也可能被部署到其他欧洲盟国。例如,驻欧美军数量第二、第三的意大利和英国,这两国的基础设施完备,也有着比较好的政治基础。
对于美国从德国部分撤军的决定,俄罗斯表示欢迎,认为这将有助于缓解地区的潜在对抗和军事政治紧张的局面;同时,莫斯科也对美军可能转移至波兰保持警惕。如果美国不是虚张声势,而的确在研究把战术核弹转移到波兰的话,欧洲的形势将变得更加紧张。因为这不仅严重违背《俄罗斯联邦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基本文件》的精神,也将破坏俄美有关削减战略武器的对话—美国不可能不清楚,把战术核弹部署到波兰,会让俄罗斯产生怎样的反应。
在波兰部署核武器,将使它们能够提前几分钟击中俄罗斯目标,会被俄视为美国为“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做准备。不但波兰的空军基地会成为俄罗斯的打击目标,出于对美国带有核弹头的中程导弹部署在俄边界附近的担心,俄必然还会加强防空力量并向边界增派部队。这将增加欧洲潜在的冲突风险,给这些国家及美国自身带来难以预料的政治和军事后果。长远而言,这些揳在俄罗斯家门口的“钉子”,还将是美俄改善关系时难以回避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