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在口岸城市绥芬河,有一位人尽皆知、名叫嘎丽娅的中俄混血姑娘,人们都称她为“和平天使”。75年前,年仅17岁的嘎丽娅作为苏联军使翻译奔赴炮火连天的要塞战场,劝降日军,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中俄携手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壮歌。为了纪念和缅怀她,绥芬河市建成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主题纪念馆——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
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位于绥芬河市长江路17号,主体为四层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600平方米,于2018年12月末重新扩建开馆。扩建后,馆内增加了展品数量和展示手法。多种立体场景的展现和新展馆构成的主体依照历史遗存的事件排列,依据学者的考证和诸多探查者所挖掘的资料归纳整理,真实艺术地展示了嘎丽娅父母华俄家族的历史、折射出中俄历史文化交融的绥芬河原貌,以及和平天使嘎丽娅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
走进纪念馆,浓厚的中俄友谊氛围扑面而来,展馆内所有内容都用中俄两种文字呈现。大厅中央,一座洁白的嘎丽娅石膏雕塑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栩栩如生:手捧橄榄枝的嘎丽娅将和平与友谊带给了人们。
1928年2月18日,嘎丽娅出生于绥芬河。父亲张焕新是山东省掖县人,母亲菲涅生于乌克兰,二人婚后育有四个孩子,嘎丽娅是唯一的女孩。1934年,嘎丽娅开始在绥芬河俄侨学校读小学。正规的学校教育加上聪明伶俐,嘎丽娅通识俄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由于她才貌出众,品行兼优,在绥芬河家喻户晓。
1945年8月,苏联对日本宣战。8月9日,绥芬河城区被苏联红军攻克,日军残部挟持部分中日妇女和儿童退守天长山要塞仍在负隅顽抗。苏联红军几次攻击未果,伤亡不少。考虑到要塞中无辜的妇女儿童,决定放弃炮攻,上山劝降。在东北抗联的配合下,苏联红军找到了嘎丽娅。因嘎丽娅通识三种语言,以军官菲多尔琴科为首的小分队带领特别军使翻译嘎丽娅登上天长山劝降。
在离主阵地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日军军官示意他们停下,只允许嘎丽娅一人进入主阵地谈判。菲多尔琴科对嘎丽娅说,如果你害怕了可以不去。嘎丽娅紧咬着嘴唇,看着眼前要塞那一个个黑洞洞的射击孔,毅然对菲多尔琴科说:“我还是要去试试,万一成功了呢?”嘎丽娅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巾,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要塞深处走去。
3个多小时后,兵营内传出激烈的争吵声,最后传来一声枪响,菲多尔琴科断定嘎丽娅被日军杀害了。劝降失败后,苏军调集重炮连续轰炸天长山要塞阵地,钢筋混凝土的工事被掀开,天长山被战火硝烟笼罩。当人们登上天长山要塞主阵地清理战场时,在一大片废墟下,只找到了一片残存的红头巾。
2005年,由綏芬河市民捐建的、象征中俄友谊的嘎丽娅纪念碑矗立在她曾经向天长山进发的道路上。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为纪念碑题词:“俄中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时间可以改变太多事物,但历史却永远不会被改变!如今,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作为绥芬河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已经成为认识绥芬河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地。
责任编辑/隋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