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峰,徐宪立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 郑州 450016)
豫西崤山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成矿区(任富根等,1996;王振闽等,2019;王利功等,2018)。河南省地质队长期在豫西崤山地区寻找金多金属矿资源,车宝玉金矿区便是其中之一。车宝玉矿区迄今为止对矿区界内所圈定的9个矿体进行估算,获资源储量Au1172.80kg,研究程度尚低(徐宪立等,2006)。查明本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研究崤山地区贵金属找矿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发现[1-3]。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秦岭构造带北侧东延部分与太行山新华夏系隆起带南延部分之复合部位,即李四光教授所称“崤山弧”的北中段,简称崤山隆起(罗铭玖等,2000)。崤山地区为一变质核杂岩构造,由核部太古宇太华岩群地层及盖层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地层组成。
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按其各自的生成顺序,可分成崤山弧形构造带,北东东向构造带、北北西构造带、北西西向构造带等(刘红涛等,2018;田恪强,2015;徐宪立等,2007)。
本区火山活动主要在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的火山岩系主要是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的安山岩、安山玢岩等火山岩地层(许芸,2019;徐书奎等,2015)。本区侵入活动主要有两期,即中元古代早期和燕山期。前者以中基性脉岩为主,后者以酸性小岩体和岩脉为主,尤其辉绿岩脉更为常见,其中花岗斑岩与成矿有一定关系[4]。
据物探资料显示,该区地下有较大规模的酸性侵入体存在,为矿液的形成和运移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动力,在拆离断层内及与热源相通的基底构造中富集成矿[5]。
区内共有12条构造蚀变带,其中金矿脉有11条(编号为1-11),全区估算资源储量的有9个矿体。
车宝玉金矿区主要核部出露太古宇太华岩群地层,盖层可见少量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地层。西部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岩与绢云石英钠长片岩类、绿泥钠长片岩类与岩类互层,在矿区东部可见混合质片麻岩、混合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绢云石英片岩和绿泥片岩等。片理、片麻理倾向SW,倾角30°~85°。区域上太华岩群地层以片麻岩为主,倾向SE,变质程度较高。
工作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共有三组: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其中北西向、近东西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北东向断裂次之(表1)。
表1 主要构造蚀变破碎带特征表
区内有三处金异常带,分别编号为1、2、3。其中1号金异常带呈北东向展布,2号金异常带呈近东西向展布,3号金异常带呈现近北西向展布。均与已查明的金矿脉(矿化带)套合关系较好[6,7]。
异常展布与矿区地质对比可以看出(图1):1、3、4、5、6号金矿脉位于1号金异常带;10、11号金矿脉位于2号金异常带;8、9号金矿脉位于3号异常带内。
图1 车宝玉矿区金矿化带及异常展布图
根据工程揭露情况,矿区共圈出9个矿体(图1),矿体特征如下:
1-Ⅰ号矿体:分布于1号脉中段。矿体型态呈薄脉状,矿体产状120°∠41°。矿体长度为368m,平均厚度0.44m,Au资源储量146.47kg。
2-Ⅰ号矿体:分布于2号脉中段。矿体型态呈薄脉状,矿体产状120°∠41°。矿体长度为738m,平均厚度0.61m。Au平均品位3.00×10-6。Au资源储量66.64kg。
3-Ⅰ号矿体:分布于3号脉西段。矿体型态呈薄脉状,矿体产状45°∠80°。矿体长度为542m,平均厚度0.60m。Au平均品位5.35×10-6,Au资源储量147.18kg。
3-Ⅱ号矿体:分布于3号脉中段。矿体型态呈薄脉状,矿体产状33°∠80°。矿体长度为80m,矿体平均厚度0.79m,Au平均品位4.06×10-6Au资源储量11.26kg。
3-Ⅲ号矿体:分布于3号脉东段。矿体型态呈薄脉状,矿体产状28°∠80°。矿体长度为340m,矿体平均厚度0.64m。Au平均品位4.33×10-6。Au资源储量153.24kg。
4-Ⅰ号矿体:分布于4号脉中段。矿体型态呈薄脉状,矿体产状28°∠30°。矿体长度为212m,矿体平均厚度0.50m。Au平均品位5.76×10-6,Au资源储量152.15kg。
8-Ⅰ号矿体:分布于8号脉中段。矿体型态呈薄脉状,矿体产状35°∠25°。矿体长度为402m,矿体平均厚度0.66m,Au平均品位5.23×10-6,Au资源储量73.64kg。
9-Ⅰ号矿体:分布于9号脉中段。矿体型态呈薄脉状,矿体产状215°∠30°。矿体长度为772m,矿体平均厚度0.56m,Au平均品位4.38×10-6。Au资源储量287.02kg。
10-Ⅰ号矿体:分布于10号脉中段。矿体型态呈薄脉状,矿体产状315°∠71°。矿体长度为486m,矿体平均厚度0.66m。Au平均品位4.05×10-6。Au资源储量135.22kg。
矿石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石和绢云绿泥-少硫化物型金矿石。矿石结构为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镶嵌结构、碎裂结构等。矿石构造以脉状—网脉状为主,其次为角砾状、块状、浸染状等构造[8]。矿石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偶见方铅矿、闪锌矿石等,非金属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是硅化、碳酸盐化。
车宝玉矿床的成矿时代属于燕山期,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作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9]。
太华岩群与中元古界熊耳群地层的接触带是找矿的间接标志;化探分散流及次生晕的Au、Ag、Pb、Zn、Cu、Sb等元素组合异常区是找矿的重要标志;异常区的构造蚀变破碎带,尤其是破碎带内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强烈发育的地段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车宝玉金矿区位于崤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的核部,崤山地区金矿找矿远景较好。矿脉受蚀变构造破碎带控制,以北西、北东、近东西向为主。在蚀变构造破碎带产状突变、膨大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化探分散流多金属元素(Au、Ag、Pb、Zn、Cu、Sb等)组合异常是找矿的良好标志。矿区构造蚀变破碎带较多,地表剥蚀程度浅,深部找矿也有较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