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迁移管窥

2020-08-03 08:57张明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无意识迁移文化

张明

摘要: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了和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与改变了一个地方。文化的变迁在历史中悄无声息,在这变迁中看似一切顺理成章,实则正以一种莫名的力量让我们原本不变的东西发生着改变。在这里,文化的变迁也就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

关键词:文化;迁移;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15-0226-02

一、前言

文化与经济之间是相互有着联系的,文化会受到经济的制约,同时经济也会受到文化的制约。经济可以显性的表现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而文化则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文化和经济共同构成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文化可以助推经济,文化的导向作用会无形中引导人们消费方式和方向的改变,而消费则利于经济的运转。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最求也会相应的提高,这样文化的发展也相应得到提高。文化也会有相应的促进文化消费,这样文化又一次助推了经济的发展,这样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与文化共同助推一个地区趋于良性发展。经济和文化在整体运行良好的态势下,其他在经济和文化涵盖下的部分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二、文化的本义

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词,基本没有确切的定义,在网络文化流行的当下,百度对文化的定义为: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辞海》中对于文化的定义为:“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百度里说的文化主要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活动的产品。《辞海>解释的广义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从文化的定义中不难发现,文化很宽泛,有精神性的,也包含物质方面的,文化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的变迁

一个地区的文化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短期时间之内相对不易改变。但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电脑和手机推送的消息让我们应接不暇,快餐式文化的快速更迭,文化的更新速度相比之前快了很多,文化改变的周期速度也变得不再那么漫长。一般而言,文化的变迁首先是从个体开始,个体开始改变自身的文化构成,群体的文化构成也会相应的做出对应的调整。

(一)个体切入的变迁

人所处的环境是群体的,群体的文化会集中单个人的文化,构成集体的群体无意识文化。这种无意识文化在群体的价值导向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群体的向心力和个体在群体的力量发挥等都会受到这种集体无意识文化的影响。我们所处的环境无论在何处都存在文化的渗透,包括本体的文化向别的文化渗透和其他文化渗透到本体的文化中。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常见的各种广告和标语,再到网络上的消息与视频,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每个人的文化构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都在这些文化的熏陶之下向好或向坏发生着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本体文化接受了新的文化,相应的各种观念也随之改变。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整体的单个个体会通过交流和由于所处环境的趋于雷同,价值观念也会接近于致。群体中的决策者,为群体做出判断的时候也必须考虑群体的价值导向,这样文化就会随着这种交互关系逐渐壮大。这种文化在群体中是隐性的,个体的意识形态就在这种隐性的文化中集体形成无意识文化。文化的改变就以个体为切入点的方式,达到了改变群体的无意识集体文化的目的。

(二)个体与文化的关系

单个的人受集体文化的影响,同时文化也会受到个体的影响。人是文化的受众,接受或不接受文化.可以加速或阻滞文化的传播或消退。在利于个体的状态下,文化会顺利传播,不利于个体的情形之下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外来文化有时会借助于本土文化进行穿插和嫁接进而实现文化的传播。以传播集体为目的的文化,首先通过个体的改变来实现集体无意识文化的更改。一个人的素养由文化组成,各种文化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日常,起码的价值取向、人生观和思维方式,都在被文化所牵制。我们的道德或法律以潜在或强制的方式告诫人们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是集体文化对个体的影响,同时我们的法律和道德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是个体提出的文化,是个体促成的文化。

(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关系

当一种文化是潜在的,且长期扎根于地域大众之中的时候,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文化是稳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的牢固。文化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会变得僵化,没有对比的文化也许是盲目的。这如同坐井观天一般,没有了生气。在吸收外来文化中处于一种盲目状态也是不可取的,当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由于盲目而一味的摒弃己有吸收外来,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变成一种集体漠视和排斥,进而形成一種复杂的文化混合体,甚至造成文化断层。两种极端都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读,保留与吸收是文化发展与更新过程中不断交互的过程,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始终处T较量之中,适合自己发展之路,综合考量本土的经济与文化的综合因素,有自己的文化话语权才是可取之道。有时这些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综合实力基础之上。当综合实力下降,这些可能会在内外合力作用之下发生改变,经济下滑,文化式微,循环进入负面模式。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一种文化进入某个地区后,初期会受到原有文化的抵制,这种抵制主要来自结构内的利益分配和既得利益的获取方式。如果在文化核心部分植入利益重组的可能,那么就会产生文化传播的动力。获取到利益的既得方,更会支持和努力推广这种文化,文化之间的较量就是两种力量较量,就是那种文化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利益,那种文化可以壮大,这种文化就可以占取文化市场,进而占取核心文化话语权。

四、文化作用核心的本体

文化作用不同的范畴,核心部分应是文化如何影响一个人。变化中的文化如何实现壮大以及又是如何消退,这些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的部分文化变迁中可见一斑。当下的流行文化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流行文化出现之后又很快隐退,这些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我们经常说到的复兴传统文化,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即便一直在复兴的路上,那怕在这条路上有很多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变得末落或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也是一种复兴,相应的也是一种文化。当人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时候,其实这时的民族认同感就已经植根,一种民族认同感之下的文化已经开始蔓延。

在民族复兴的路上,文化的复兴不止是把甲骨文拿出来,更多的是把群体的核心利益放在核心地位,把民族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绑在一起。很多我们熟悉的文化在慢慢的变成历史,不少传统技艺在各种保护之下还是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不是我们不爱惜,而是时代的车轮太快。简单的说来,一件传统的手工艺,在各种人工佐料的加工制作之下,成本与工业机器制造出的相比会高出好多倍,产品有可能还会出现瑕疵多于机器造的可能。同等质量下的不同价格放在市场那个会更畅销不用说,更不用提谁的产量和成本等问题。由此就很简单的说明了部分传统文化技艺不能和这个时代相适应而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了。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可以构成一个地区的综合发展潜力。这些因素中,从深层次挖掘最核心的应当属于文化。文化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现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一种体现,但是核心部分个人认为是文化的引导功能。集体形成的文化无意识力量不可忽视。

五、文化认同下的无意识

一定程度上,对文化的认同其实也是对国家的认同。国家的各种基础设施,都在为人群服务,但是人群对这些基础设施的理解因为文化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果在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的基础上的看法就是幸福的,有向心力的,愿意去为了自身周围的事物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或者是能够做的事情,但是文化没有在这个范围之内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可控因素,最普遍的一种可能就是漠视。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周围的事物可能都会觉得与自己无关,在一些因素的催化之下,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最喜爱网络文化的是青年,網络文化是不易管控的,空白的田野中播撒下什么样的文化种子,先入为主并难以校正的碎片化的扭曲文化植根于热血青年,这些对于民族未来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相应的产生价值认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彼此欣赏与认同。在这个基础上人文环境是舒适的,是和谐的。文化在一个实体发展过程中,认同的形成与分裂在各种内在与外在的因素作用之下发生着演变。人们的日常似乎一样,但是内心深处看不到摸不着的文化构成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会使文化迁移的不确定因素,正向迁移还是反向迁移,直接影响着整个体系内的经济和政治等诸多部分,不可以不视不辨。

参考文献:

[1]郑晓文.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2]朱建磊.晚明社会文化变迁与政治秩序的互动[J].青海社会科学,2019(12).

[3]孙维红.社会转型背景下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力分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09).

猜你喜欢
无意识迁移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