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改革刍议

2020-08-03 08:57吴司祺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

吴司祺

摘要:《舞蹈学科教学论》课程是教育学与舞蹈学的有机结合,该课程是舞蹈师范类学生的学科核心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设置与培养普及型舞蹈教育人才的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因此,本文将从舞蹈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三方面入手,细致分析当下该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有效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舞蹈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15-0173-02

一、前言

我国当代舞蹈教育事业是从新中国的第一所专业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开始的。始建于1954年,被誉为“舞蹈家的摇篮”。此后的几十年中,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多所艺术学院,舞蹈学也慢慢出现在了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专业设置中。这类院校多以培养舞蹈普及型教育人才为主,为社会输送中、小学及社会培训机构教育人员,与专业院校培养“高精尖”舞蹈人才的定位有明显差别。

二、舞蹈学科教学论课程简述

《舞蹈学科教学论》是在教育学的基础上研究舞蹈教学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舞蹈学专业师范方向的课程设置中,该课程一般开设在5-6学期,各地院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具体的开设时限也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不等。学时一般为30-60之间。

《舞蹈学科教学论》系统地介绍了舞蹈的理论及实践方法。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到我国舞蹈教育的方针政策;舞蹈教育的理念内涵;舞蹈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舞蹈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舞蹈教学的领域、内容及原则;舞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体系等。此外,学生还能够正确、熟练的运用舞蹈术语和专业技术技巧;具备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各类舞蹈课程;具备良好的舞蹈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除上述理论与实践能力外,培养学生高尚的教师职业素养,良好的精神风貌,高雅的审美旨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该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三、舞蹈学科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舞蹈学科教学论》的授课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理论知识部分。如:舞蹈的教育目的与方针、舞蹈教育制度、舞蹈教育的作用、舞蹈教育的特点和原则、舞蹈教学的组织形式、舞蹈教学法等。二是教学实践部分。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具体的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进行模拟教学。学生通过备课——说课——导入课——推新课——拓展课——总结课等几个环节,锻炼課堂的教学能力、把控能力以及设计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自选的模拟教学内容偏重于专业化的问题。这就说明我们在授课内容的设置上忽视了舞蹈普及型教育的方面,缺少中学、小学甚至是幼儿舞蹈教育的内容,导致学生们只能掌握“点”和“线”但缺乏“面”涵盖。从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来看,约有70%的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教师和社会舞蹈培训机构从事教育工作;约有13%的毕业生进入专业的艺术团体从事演员工作;约有3%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约有14%的毕业生选择转行从事其他工作。从这份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舞蹈师范类毕业生多数都选择了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业面也多在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但我们的课程内容设置专业化比重过高,面对中、小学及幼儿舞蹈教育的触碰较少,这就导致了目前的授课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工作后的实际需求,致使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后不得不进行二次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陈旧

《舞蹈学科教学论》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部分时往往会更倾向于方法论的传输,很难避免“填鸭式”教学,学生也很难把晦涩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实践教学相融合。由于学生对纯理论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上课分心就在所难免,长此以往便会大大影响学习效率,而到了教学实践环节时,也难免会因为知识掌握不牢靠而产生差错,出现用词不准确、错误示范、环节疏落、乱用方法、手足无措等情况。因此,教师如何结合授课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课堂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产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养成课下积极探讨问题的思维和习惯,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活动现实或潜在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舞蹈学科教学论》课程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由考勤成绩、作业成绩以及期末成绩构成,其中期末成绩的占比高达70%。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过于重视期末分数,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创造性思维的呈现,缺乏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核,多少有点“一锤子”买卖的味道。学生面对这样的考核机制也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在期末认真准备考试内容就可以顺利过关,对待考试不重视、不严谨。学生一旦产生懈怠心理,考试便如同“走过场”,不能体现其真实的作用,无法真正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所得。所以,《舞蹈学科教学论》的考核方式仍有待完善,建立多元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势在必行。

四、舞蹈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改革路径探索

(一)针对学生实际需求设置教学内容

《舞蹈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应依据舞蹈学专业师范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现实需求而定。我们可以运用“分众化”和“从出口回溯”的方法来找到适合舞蹈师范类生的教学内容。

“分众化”是把学生按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特点、不同接受程度划分层级,在同一教学目标内,选择适合各个层级的教学内容,此类内容没有原则上的区别只有难易程度上的区分。如:让学生进行一种教学方法的实践。对所学教学方法掌握较好的“高层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建议他在此过程中选择可舞性更强的复合性组合作为教学方法的实践对象,而“低层级”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动作简练的单一训练组合,虽然实践教学的组合不同,但要实践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且二者都要做到语言简练精准、条理清晰、准确把握课堂节奏,教学方法运用得当等。如此划分可以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具针对性,更能因地制宜的施教。

“从出口回溯”就是要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和毕业生走到岗位后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补充缺失。舞蹈学师范方向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从事与舞蹈相关的教学工作,包括中、小学教师,社会培训机构教师等,他们面对的是幼儿、儿童、青少年等群体,年龄在4-17岁不等。这类舞蹈教育属于“普及型”舞蹈教育,在艺术教育和美育的范畴之内。因此,我们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需要把这部分内容涵盖其中,来适应新时代舞蹈教育全面化发展的新诉求。

(二)“四维立体”教学模式与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探索

随着《舞蹈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的补充更新,教学思维的不断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市场化的需求,所以创建新的模式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發展的必然趋势。根据课程需要,笔者创设了“四维立体”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四维”指:教育理念、舞蹈技艺、业务能力、师德素养四个方面,“立体”指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融合教学;

“四维立体”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钻研精神、思辨能力、问题意识、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除教学模式的创新外,在教学计划内还应为学生提供交流实践平台,观摩优秀课堂,组织参加各种教学比赛,组织中、小学教学见习周等活动,锻炼能力、开拓视野。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开拓线上网络课程。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把课上和课下串联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渠道,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享受网络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创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方面,我们应该摒弃掉传统的、不适用的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强调用单一的考试或考查成绩评价学生,这是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过程评价的表现。结论固然重要,但它仅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少部分信息,而不是全部信息。教育发展的更多信息是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如:学生的态度、意志、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学生的思想品质、思维方式、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鉴于此,课程考核评价应该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确立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多层面、多角度的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等。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真正实现了多元化评价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程沫.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以重庆师范大学舞蹈系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 (02).

[3]王海洋.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路径以及发展战略的若干研究[J].艺术科技,2019 (09).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
改革之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改革备忘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