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棒鼓作为地方民间歌舞音乐在我国许多地区广泛分布在湖南省内则主要流行于宁乡、会同、安江、凤凰、吉首、龙山、大庸、常德、桃源、沅陵、花垣、永顺、澧县、南县、津市、安乡、石门等县。①
关键词:武陵山;三棒鼓;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F276.5;F27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15-0115-01
一、有关三棒鼓的研究
综合所能搜索到的相关文献,相关“三棒鼓”的调查研究目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1)记载与陈述:2011年2月由中国音乐研究所编撰,徐美辉修订整理的《湖南音乐普查报告》-书中对于“湖南三棒鼓”有单独的介绍;1986年10月由常德市曲艺音乐集成编委会集体编撰的《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南卷常德市资料本》中也有相关介绍,另外在百度中也有相关“三棒鼓”的名词介绍。(2)学术论文:从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可将搜集到的文献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13年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为三棒鼓的本体研究:胡曼的《湖北三棒鼓》介绍了湖北三棒鼓的由来表演形式并附三棒鼓曲谱一份;齐柏平的《鄂西土家族三棒鼓的考察研究》从名称与种类、表演及形态、来源和功能三个角度研究了鄂西土家族三棒鼓特征;曹蕙姿的《湖南桃江县“三棒鼓”的艺术特征》介绍了流传于桃江县马迹塘、大栗港、三堂街一带三棒鼓的艺术特征,附曲谱一份;邱雅羚的《对湘西龙山县土家族三棒鼓的调查与研究》从音乐、表演、歌词维度描述了龙山县三棒鼓的基本特征,呈现了当地三棒鼓的生存现状。2013年之后的研究更为多元化:熊晓辉的《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制度下的“三棒鼓”研究》②和《土家族“三棒鼓”的艺术特征》,研究内容触及到了土家族三棒鼓产生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袁伟的《溆浦三棒鼓说唱艺术可持续发展之举措》③与《成就与危机——对溆浦三棒鼓发展现状的思考》④提出个人对溆浦三棒鼓可持续发展相关思考与建议;瞿滢于的《非遗传承中的族群文化自觉历程》⑤以湘西土家三棒鼓的非遗文化复兴为例,通过访谈方式,探究了地方精英“文化自觉”的历程。武汉音乐学院的徐桦的《湖北“来风三棒鼓”唱词及音腔特征》⑥研究了方言语境下“来风三棒鼓”的唱词特点及音腔变化。
二、有关非遗音乐事项活态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有:姚艺君教授2010年5月的学术报告:《传统守望者的思考一音乐文化基因的活态保护与传承》;文中提出三个思考:(1)对传统纸质保存方式做补充;(2)给传统音乐承载体“人”以活态维护;(3)我国本土音乐教育现状与传统音乐“活态教学模式”;王曦昌,王冠中的《东北活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介绍了东北活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余继平的《基于传承人本体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初探》以武陵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以传承人本体的视角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及传承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观选择。此外乔建中、田青、吴斌干、项阳等学者在其研究成果中对此内容都有涉足。
三、综述思考
(1)尽可能全面地采集、记录相关的曲谱与活动实况,为三棒鼓的研究留下此刻、当下的活态记录。武陵山片区三棒鼓因方言语境的不同有着各自的特点,各地区一定数量的有效实况记录是深入研究的依据。(2)完善各地三棒鼓传承人的名录档案。目前已有的传承人资料为各地文化站、文化馆预留的代表性传承人信息,此外,还有部分民间认同的普通传承人⑦,这一群体并没有列入政府视线,但他们意识中的三棒鼓形态理应列入三棒鼓研究范围。(3)立足田野,拓宽研究视野。已有的三棒鼓理论研究主要停留在对于音乐事项本体的研究层面,对于其社会场域、文化隐喻等问题的挖掘等均为后续研究所需关注的视点。(4)立足于高校,探索與地方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活态保护与传承模式。2009年12月首届“全国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后,各地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区域性音乐文化研究中心”⑧,湖南文理学院为区域传统音乐文化的演绎与传播创立了的“武陵风韵”演绎品牌,但对于具体事项一武陵山片区三棒鼓的活态保护与传承,还有待继续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武陵山片区三棒鼓音乐的活态保护与传承》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c0944。
注释:
①中国音乐研究所.湖南音乐普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276.
②熊晓辉,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制度下的“三棒鼓”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03):7-10.
③袁伟,溆浦三棒鼓说唱艺术可持续发展之举措[J].北方音乐,2015(12):17 18.
④袁伟,成就与危机——对溆浦三棒鼓发展现状的崽考[J].音乐时空,2015(18):45 46.
⑤瞿滢,非遗传承中的族群文化自觉历程——以湘西土家三棒鼓艺术的复兴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S2):99-103.
⑥徐桦.湖北“来凤三棒鼓”唱词及音腔特征[J].人民音乐,2019(08):48 51.
⑦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法制研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⑧赵书峰,跨界·区域·历史·认同——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四个关键词[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 (04):21-29.
作者简介:许晓欢(1978-),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