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与自决,革新与革心:觉悟社考述

2020-08-03 01:58高翔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6期

摘 要: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天津地区的进步分子在为中国未来谋寻出路的过程中自发成立了觉悟社。觉悟社一经成立,便成为了天津地区反帝爱国力量的中流砥柱。通过觉悟社的积极宣传和活动,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以燎原之势传播开来,并且与天津的工农运动实际逐步结合起来。

关键词:觉悟社;自觉与自决;革新与革心

觉悟社作为由天津地区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进步社团,以革新与革心为口号,以自觉与自决为方法,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地区的发展。文章不揣浅陋,拟就觉悟社成立的缘起及其在天津地区马克思主义的推动和传播作用做一探讨,希冀由此管窥近代以来天津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一、覺悟社的建立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不断撞击古老落后的封建中国,对封建思想和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正如李鸿章所说,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在这种冲击之下,资本主义显示出较之封建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充满信心,视为当然的最佳学习典范,也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救亡图存,以资本主义制度来指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那些救国理论和道路,拿到中国之后,却都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学习西方的一再碰壁促使先进分子开始对之前的探索进行反思,进而对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并且开始寻找新的救国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正在寻找救国真理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那就是马克思主义。

在天津,从十月革命爆发后的第四天开始,《益世报》等天津报刊便开始报道十月革命的各类消息,如《俄国军队内讧之近况》《俄京大革命之现状》等文章。在1919年7月25日苏俄对外发布的公告之中,苏维埃政府明确表示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苏维埃俄国政府对于中国的友好态度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探索未来方向的天津进步团体仿佛看到了新的奋斗方向。在所谓的西方文明世界爆发了战争的背景下,更加增强了先进知识分子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了解与认同,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救亡图存之法,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地区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加入了以英国、法国为领导的协约国阵营,于1917年对德国宣战,在战争结束后成为了战胜国。彼时的中国上下都期盼着借助此次自己作为战胜国的机会,改变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处处受辱的状况。能否在巴黎和会上完成这个想法,天津地区的先进爱国知识分子对此十分关注。《大公报》的总编辑胡政之先生作为中国采访报道巴黎和会的唯一记者,在巴黎和会进行的三个月期间,每日都会将会议信息传回国内。《大公报》对于会议内容的及时报道,使得国内民众能够及时掌握和会的最新讯息。巴黎和会上,中方代表提出的归还山东主权、废除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等要求不但没有实现,英美法日等列强甚至于4月30日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迂腐的北洋政府竟要像清朝一样在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1919年5月6日,北洋大学学生和天津地区10所学校的代表齐聚北洋大礼堂,斥责北洋政府面对列强的无理要求毫无作为且丧权辱国的行径,表示要与北京青年学生一起抗争,并成立了天津学生临时联合会。6月28日,经过爱国青年学生、工农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不懈抗争,中国代表团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在与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残酷的抗争过程中,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周恩来认识到要想扩大抗争规模,必须要深入人民大众并与人民大众广泛团结合作,同时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于是周恩来建议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与“学生联合会”合并,吸取其中的骨干分子,成立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领导天津地区的各项抗争活动。经过周恩来与两个组织的沟通与交流,觉悟社成立的各项准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1919年9月16日,觉悟社正式成立于草场庵学联办公室,为打破封建礼俗、体现男女平等原则,成立之初的觉悟社男女成员各有10人,虽然周恩来在各种活动上一再推诿,但觉悟社的同志都认可周恩来的工作能力,因此周恩来在觉悟社后期活动中成为了实际的领导者。

二、自觉与自决:觉悟社的思想进步与爱国运动

觉悟社内部成员都是有着强烈爱国思想的进步青年,自成立之初就决定了它的历史使命是伟大而艰巨的。社员们在此后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应用“自觉”于学术,应用“自决”于爱国,积极促进了天津地区的反帝爱国运动。

在觉悟社成立伊始,成员们更多的是将它看做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团体,他们更希望能够通过《觉悟》汇聚大家对于中国困局的见解,集思广益,探索中国未来之出路,同时希望通过《觉悟》上的文章真正唤醒天津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之情。李大钊在为社员演讲的过程中对于觉悟社成员勇于冲破封建枷锁、按照男女数量相等的原则接受新社员,并且男女平等分配工作、相互尊重、和好相处的做法大加赞赏,并在演讲后将觉悟社冲破封建礼仪的做法介绍给北京的进步团体。觉悟社的成员在与李大钊同志交流之后,深刻认识到要将学术内容做的更加有深度、有意义,就必须对各类学术问题进行分类研究探讨。面对外界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社员们在1919年11月15日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每周六的下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将所有社员分为三组进行分组研究,并提前拟定好“家庭改造”、“共同生活”、“工读主义”三个讨论题目”。在22日的全体会议上,社员们认为“家庭改造”的条件还不完备,“共同生活”问题缺少现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工读主义”的实地条件还未达到,所以全体会议决定将这三个问题又发回各组再进行讨论。觉悟社成员践行学术问题分类探讨的方法,对于高深学术问题绝不含糊,而是深入进行探究,且时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问题。

尽管在觉悟社的成立会议上便已经决定创办《觉悟》社刊,但由于后来联合山东、南京、武汉代表的请愿活动,社员郭隆真与关锡斌被捕,以及“双十节”游行示威活动,觉悟社直至双十节的斗争结束以后才真正开始了出版《觉悟》的研究工作。在《觉悟》的第一期文章里,《觉悟的宣言》提出要做学生的思想改造事业,在文章开头便认为:“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一期《觉悟》“全是攻击社会现状的文章”,其中“讨论的各问题,全是长篇而有秩序,为现在各出版物中所未有”。第二期小册子已经收集到了40多部稿件,但由于后来在“一·二九”学生反帝爱国活动中周恩来、郭隆真等觉悟社骨干成员被捕,觉悟社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工作重心也转入了反对非法逮捕、要求转送法院争取公开审判,以取得各界舆论的援助等活动去营救代表。因此,第一期的《觉悟》便成为了唯一出版的一期。

构成觉悟社的主体成员在觉悟社成立之前便已经是天津地区五四运动的急先锋。觉悟社的成立,使它成为了天津地区青年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核心,“双十节”游行示威便是觉悟社发挥核心作用和先锋作用的典型示范。

在“双十节”游行示威活动之前,时任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对天津地区青年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采取高压手段,实施武力镇压,禁止集会、游行、言论等合理合法权利的自由。1919年10月10日中午,在南开广场,市民大会如期举行。参加市民大会的共有一万余人,人们手中都拿着用坚硬旗杆做成的小旗,小旗书写着“热血救国!”、“自由!博爱!”等标语。”至下午两点,大会按照预定程序开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救时艰。大会在结束后便宣布游行,大批的武装警察包围了整个会场阻拦游行队伍,学生和警察在霎那间混战起来了。在此危急关头,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汽车宣传队来了,将包围圈打开一个缺口,游行队伍紧跟汽车队突破重围,包围了警察厅,质问杨以德为何派武装警察殴打手无寸铁的青年爱国学生,杨以德不敢接见,游行队伍随后选出代表去省公署请愿。当时,省公署假装劝慰、欺骗市民,应允于12日商讨解决办法,游行队伍直至第二日黎明时分才分批解散。

天津警察厅对“双十节”游行示威活动进行迫害而造成的流血事件,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愤怒。10月13日,“学生联合会”与“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召开联合会议,发布停课宣言。宣言由周恩来主笔,揭露了杨以德的罪行,并向天津全体市民呼吁,要求严惩杨以德。许多女学生也像觉悟社内部成员一样,冲破封建习俗的枷锁,不顾一切,与男同学一起,到处举行街头露天演讲,控诉杨以德对学生的压迫。经过“双十节”游行示威活动,觉悟社员们对于自身的“自觉”与“自决”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后来更是坚定地组织领导了“声援福州惨案”和“一·二九”等反帝爱国运动。

三、革新与革心:觉悟社与天津工农运动

觉悟社的二十几个社员都是当时的大、中学生,他们对于当时中国贫困积弱的状况感到十分忧虑,希望能够从长计议,为未来的中国找寻到一条好的出路。但在与腐朽、顽固、亲日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过程中都感到,在斗争形势急剧变化之时,头脑中如果缺少坚定的思想领导,就不足以应对残酷的斗争形势。因此,每当斗争告一段落之后,觉悟社都会去北京邀请一些大学教授来作演讲,希望能在思想上更加坚定自己。

作为觉悟社初创时期成员和领导者的周恩来,他在日本留学期间便通过报刊、杂志、图书及与日本进步人士的對话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领导了在日留学学生的革命活动。觉悟社成立后,他一直将向觉悟社成员和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视为自己的崇高责任,在他所执笔的《觉悟的宣言》中就要求成员们要本着“革心”、“革新”的精神,就大家的“自觉”、“自决”,而实现这一目标,其中的一项方法便是“灌输世界新思潮”。社员们“革心”于《觉悟》,“革新”于工农运动实践,通过办平民夜校、星期日学校等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在天津地区深入到普通工农群众中。

为反击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山东进而灭亡中国的图谋,全国人民发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觉悟社的社员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也积极行动。1920年1月29日,觉悟社成员联合天津同学举行反抗大运动,北洋政府看到学生威力可畏,便下令武力镇压来驱散学生,最终演变成流血惨剧,而周恩来、郭隆真等觉悟社成员更是被捕入狱。“一·二九”学生运动惨剧发生后,邓颖超等未被捕的觉悟社成员继续坚决抗争,消息在传遍全国之后,各界爱国人民纷纷致电北洋政府声援天津爱国青年学生。在各界人民持续不断的抗争声中,北洋军阀政府终于在半年多后为正义所迫,释放了被捕代表。

“一·二九”惨剧使各界人士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北洋军阀政府的狰狞面目,认识到民众的爱国、自由、民主等权利不经过流血和斗争,是不会轻易得到的。而觉悟社在一次又一次的请愿斗争中也认识到,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的势力不是靠学生演讲、请愿上书、罢课示威等活动就能撼动的,只有深入到劳苦的工农群众中去,向他们传播科学的思想,启发民众力量的觉醒,才能发动更加有力的行动去撼动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综上可以看到,觉悟社作为天津地区的重要革命团体,在学术上积极进行分类研究,对待问题严谨处理,出版了《觉悟》小册子,在《觉悟》上通过“自觉”实现了自我的“革心”,探寻救国之路。同时,觉悟社也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希望通过“自决”实现整个社会的“革新”。后来,觉悟社中的大部分社员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挽救民族危亡的理想抱负,无愧于“天津的小明星”这一光荣的称号。

参考文献

[1] 邱文利.觉悟社成立背景及建立经过探微[J].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4期:第51-57.

[2] 陈学峰.试论周恩来与觉悟社[J]党史文苑,2008 年第10期:第4-7.

[3] 邱文利,郭辉.觉悟社早期组织及活动研究[J].鲁迅 研究月刊,2018年第4期:第40-47.

[4]  觉悟的宣.《觉悟》1920年1月20日.

[5]《新人》一卷四期《文化运动批评号》,1920年8月18日.

作者简介:高翔(1995- ),男,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