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文革 苟红玉
摘 要: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其丰富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提供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稳定运行十分重要。基于此,文章就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意义,其次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发展路径,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近年来,国务院就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提出了多项举措,其中明确指出各高职院校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工作。根据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凭借着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引导能力等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辅导员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对辅导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素质水平也影响着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作出规划,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才能不断提升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意义
(一)增强高职辅导员职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逐渐增多,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有些高校毕业生将就业目标定位在高校辅导员岗位上,尤其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使得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到其中担任辅导员,而这些学生中很多缺乏管理和教育经验,因此无法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同时,这类辅导员本身压力比较大,面对工作压力就必须要注意发展职业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1]。
(二)提高辅导员能力
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地位和待遇上并不高,且管理学生人数较多但工作定位不明,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事情学校很多部门都会先找到辅导员处理,导致辅导员工作多头领导、纷繁复杂,辅导员往往无法系统、细致得投入精力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習,更较难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也就无从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2]。辅导员工作属于具有较强专业性、技巧性以及科学性的工作,辅导员不仅需要发展职业能力,还需要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改进工作方法,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体现辅导员价值
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规模逐渐扩大,占据高等教育得半壁江上。但是,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迅速,在管理、教育教学、思政工作、教师队伍等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发展具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农村考生以及困难生比例比较高,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开展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3]。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需要积极发展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与高职院校发展相适应。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流动率高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繁杂,随时需要做好解决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具有一定的重复性,缺乏新鲜感,长此以往,高职院校辅导员极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同时,有些辅导员无法在短期内提升自己,工作比较困难,导致部分辅导员想要更换岗位,而辅导员本身这一岗位的上升空间有限,导致有些辅导员主动离岗,人员流动率高是辅导员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4]。
(二)工作定位不够准确
高职院校中,与学生事务有关的部门比较多,这些部门都需要与辅导员对接,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物大都由辅导员处理,这就增加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辅导员经常加班,且学校本身为辅导员提供的进修培训机会不多,往往出现抱怨工作繁琐的现象。而无法接受进修培训,导致高职辅导员无法同步时代发展,与学生思想产生差异,双向互动效果不好。
(三)未深入理解工作内涵
高职院校招聘辅导员时,出于对教职工学缘、专业组成等因素的考虑,所招聘的辅导员并不都属于教育类专业,大多数辅导员专业背景与学校专业相关,有些辅导员在工作一阶段后,希望能够成为专业教师,职业定位的偏向会一定程度影响辅导员工作质量[5]。此外,高职院校辅导员一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其本身有着一定的学生思想,突然从学生身份转变成辅导员身份,且缺乏相关的经验,导致其无法深入的理解辅导员工作内涵,只能够凭借感性认识工作,对学生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四)工作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中,有些辅导员并没有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初期工作比较尽心,得到了认可,也获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辅导员工作事务多、缺乏新鲜感,很多辅导员追求平稳,本身的工作积极性已经无法调动起来。而对于没有得到认可和成绩的辅导员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自我否定情绪,对待工作态度直线下降,进而导致职业能力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退步现象。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路径探究
(一)完善职业能力提升平台
建立职业能力培训平台。现阶段,为了发展辅导员职业能力,高职院校需要针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供培训,在现有辅导员培训体系基础上,将培训资源整合起来,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网络培训平台,该平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设置专门的部门建设和维护该平台。该平台的培训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设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辅导员只要登录平台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培训内容,结束培训后,可以获得培训积分,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该平台参与设计培训内容,及时获取辅导员培训情况,并及时更新培训平台上的内容,做到与时俱。
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竞技平台。相较于专任教师,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数量较少,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积极组织并策划职业能力竞赛,在辅导员传统职业能力基础上,与职业人要求相结合,例如工程实践能力竞赛、思政知识等方面的竞赛,通过竞赛推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进行研究[5]。该平台要由线上线下的多个平台共同构成,在建设时,需要保证竞技内容和培训内容相一致,同时利用各种激励措施,引导辅导员积极参与到竞技中,对于成绩优秀的辅导员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
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共享平台。在以上两个平台基础上建立共享平台,持续深化辅导员培训和竞赛成绩,平台主要分为个人展示、工作交流、案例共享和专家答疑四部分,其建设为辅导员实现自我学习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信息共享缩短了交流距离,为辅导员相互交流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使辅导员能够将个人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提高职业效能感,使辅导员个人和团队的职业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二)推动辅导员做好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中,辅导员群体属于新生力量,学校应该为其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为其职业能力发展提供帮助,使辅导员能够成为具有内涵和较高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交流学习机制,与同类院校辅导员加强交流合作,探究辅导员发展路径。高职院校还需要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加大辅导员专业素养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使辅导员能够认清自己,了解个人能力与专长,将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其整体规划水平,为职业理想实现奠定基础[6]。
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岗位管理体系,为辅导员设计职业发展路径,推动其明确工作方向、目标和自身优势,提高工作能力。同时利用微信等媒体平台提高辅导员工作正能量关注,宣传辅导员和学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提高辅导员工作成就感,使辅导员能够更加认真地工作。此外,还需要为辅导员职称评定提供渠道,解决其职业发展困惑,促使其向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不同辅导员的职业意向不同,对有教学和科研意愿的辅导员,学校需要对此建立辅导员岗位流动机制。在行政和管理岗位竞聘中,需要优先推荐和选拔工作能力强且有从事思政教育意愿的辅导员进入到管理部门。同时,高校需要强化辅导员和社会之间的流动,将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好的辅导员队伍纳入其他部门,开展干部交流以及挂职锻炼活动,这样不仅使队伍结构得以丰富,同时也使辅导员队伍实现了流动[7]。此外,按照个人意愿,学校需要对辅导员的转岗制定标准,使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得以拓展。
(三)帮助辅导员进行自我评价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科学的辅导员评价机制,分类评价辅导员。要与学校政策相结合,综合考虑建立辅导员评价机制,帮助辅导员进行自我评价——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提供职称评定和晋升待遇,使辅导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而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促进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利用互联网等渠道不断学习新知识,创新思维,更新知识体系,弥补不足,提高自信心和自我判断力,开拓视野。同时,评价指标要促进教师能够学以致用,注意知识整合,创新教育方法,加强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技能能够融会贯通,开发出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思政教育形式。此外,评价指标要鼓励辅导员总结思考,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尤其是学生思想工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思想指导,例如就业方向、个人问题等,不断丰富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
(四)建立专家化辅导员队伍
高职院校需要注意辅导员业务学习的交流,制定长期的培养计划,建立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对新进入工作岗位的辅导员,不仅需要参与省市级的培训,同时还需要参与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以及岗位培训,提高其思想水平,做到准确定位职业。高职院校可以分批次选派政治素养和业务基础好的辅导员来攻读思政教育专业硕士,组织辅导员进入其他高校进行业务学习交流,了解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高职院校要明确立志于深耕辅导员工作岗位的优秀教师的发展领域,为其提供理论、实践及科研的机会,有效推进建立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8]。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需要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予以重视,从体制机制上,完善輔导员职业发展规划,促使高职院校辅导员面向复合型发展方向,使其从事务性转向为思政教育型,立足专职从事辅导工作,以提升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这是高职院校顺应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发展趋势的客观需求和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 赵勇刚.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特点与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7):357-358,360.
[2] 王劝.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J].文教资料,2018(18):157-158.
[3] 蔡林,胡亮,杨鹏.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7(33):58-60.
[4] 刘亮亮,许可.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4(1):71-74.
[5] 刘军,范丽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65-69.
[6] 潘月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技视界,2015(28):38,132.
[7] 张珊珊,郭佳琦,佟彤,等.高校辅导员自我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J].文教资料,2018(16):149-150.
[8] 岑文朗.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36-37.
作者简介:庞文革(1966.09- ),女,汉族,天津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德育及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