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
数千年来,面对山峦阻隔、陆路坎坷,不同地方的人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或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修造防洪设施和灌溉渠道,或者让滔滔江河联袂,让重洋大海握手,让半岛地峡变为通衢,同大自然中重要元素———“水”的斗争和利用,贯穿着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水利水工技术的一步步飞跃,伴随着各地区、民族、国家经济文化的兴衰宠辱,释放着济世利民的无穷魅力,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城市带、经济带和文化带的兴起。
中国是世界上水工技术起源最早、治水思想和技术发展最充分的国家。
大禹治水,疏浚九州,建立中国历史典籍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的历史传说,更是成为中国古代文献里中华文明王朝世系的开端。从先秦时期开始,天人合一、系统整治、堵不如疏、因地制宜等治水思想被先民们充分利用进行水利水工建设,通过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造河流水系以利于灌溉和通航,成为共识。到了元明清三代,全国各地的大小水工水利设施星罗棋布,而以黄河和运河相关水工设施数量最为庞大,类型最为众多。近现代,伴随着西方先进水利技术的引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現,从毛泽东主席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为开端,数十年间,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一系列大型河流干流和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数以万计的灌溉渠道、水库、水电站等水利设施,推动水工思想和水工技术基础华丽转型,继续造福于中华民族。
截止到2019年,中国拥有的55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属于水工遗产或包含有典型的水工设施的就有:良渚古城遗址、青城山-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中国大运河等多处。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我国已有灵渠等19处水工设施入选。为保存、研究和宣传古代水工遗产文化,全国各地的水利专题博物馆更是不胜枚举。我国也成为世界上水工遗产分布最广泛的国家。
淮安这座城市,融南汇北,水韵悠远,数千年的历史同中国水工科技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淮安是中国水工技术起源较早的地区。
数千年前,淮河流域便流传着大禹治水的传说。淮河中游的禹会遗址,是“大禹治水娶涂山氏”的发生地,淮安地区禹王河的传说、大禹镇压淮河水怪无支祁的传说,也世代流传。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北端从淮安境内的古末口入淮,这既是中国大运河的发轫,也是淮安城市发展史的开端。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治水,也是从淮安所在的淮河流域起步的。淮河是新中国综合治理的第一条大河,毛泽东主席四次对淮河救灾及治理作出批示,并于1951年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淮安地区也是淮河治理工程量最大、各类水工设施最为复杂和密集的区域。
淮安是中国水工技术的“实验区”。
春秋末年修筑的邗沟运河,入淮于末口,后来直到明代后期,末口一直是淮河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后世围绕船只由运过淮和分泄淮水,兴建了五坝。北宋雍熙元年(984)到元丰七年(1084)为畅通漕运,避开淮河风浪,从楚州城西沿着淮河南岸修筑复线运河,直到汴河入淮口对岸的龟山。淮南运河建设中,淮南转运使乔维岳又创建二斗门于西河第三堰,为现代船闸之前身。自明代中期开始,随着淮安一带河患的加重,水工即偏重于淮安,至清咸丰五年黄河北徙前,黄河、淮河、运河交汇处的淮安清口(今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及周边地区)一直是治河的中心。明清淮安地区水利工程之浩繁、费用之巨大、灾害之频仍,全国居首。清代江南河道总督的职位上涌现了一批治河名臣,一流的水利专家群萃于此,很多水利水工上的新技术,如转水墩、木龙等,均在淮安创造性地广泛使用。由于数百年黄淮运水工建设,淮安以西形成了面积达两三千平方千米的地上悬湖———洪泽湖,修筑起长达近70公里、捍卫淮扬地区并沿用至今的宏伟工程———洪泽湖大堤。明清很多皇帝对淮安清口一带的水工非常重视,特别康熙、乾隆皇帝,以帝王之尊亲自指挥清口一带河道治理,多次亲临淮安阅视清口水工。
直到近现代,民国时期江苏省第一个使用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的工程就是淮安市西郊中运河上的双金闸。新中国成立后,淮安地区依然是大型水工技术的展示场所,这里先后有治淮工程中修建的最大、最宏伟的水闸———三河闸、超大型的人工河道———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超大型水利设施。
淮安是中国水工遗产分布最复杂、也最有代表性的地区。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在淮安的遗产区就包括有明清时期全国水工设施最为密集和复杂的区域———清口枢纽。明清时期,淮安清口是古黄河、淮河、运河和洪泽湖等水系交汇处。在古清口遗址范围内分布着堤、坝、河道、涵洞、分水墩、木龙等工程遗迹,同时因治水保漕衍生出来的诸如古寺庙、古建筑、古碑刻、镇水铁牛、水志等遗迹也较多,文化遗产点类型十分丰富。古清口枢纽世界文化遗产区申报遗产面积为3979公顷,缓冲区面积为6289公顷,申报总面积为10242公顷,面积为中国大运河遗产区总面积的约七分之一。淮安五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中的四处———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均是极具代表性的水工设施。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在淮安的十七处文物保护点中,就包括清江大闸、码头三闸、御制重修惠济祠碑、竹络坝、古清口(黄河故道、里运河与里运河故道、顺黄坝、张福河、天妃坝、中运河、双金闸)、古末口遗址、古运河石堤、板闸遗址等水工设施本体,以及清晏园(河道总督署遗址)、乾隆阅河御诗碑、漕运总督公署遗址等水工建设管理等相关的遗址。
运波浩浩,淮水汤汤。历代淮安人为捍卫生态家园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抗争,兴建了诸多水工水利工程,积累了丰富治水经验,在淮安这片古老沧桑的土地上,掀起了一次次波澜壮阔的治水高潮,谱写了一曲曲治水兴民的壮丽篇章!
(责编 许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