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德麟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淮安,位于淮河中下游结合部、淮河与大运河交汇处,五条高速环城、四条河流穿城,是古老而新型的水陆交通枢纽。市境地势平衍,河渠成网,洪泽湖、白马湖、高宝湖、射阳湖等镶嵌其间,是一座飘浮在水上的城市。
淮安,作为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水陆交通枢纽,在隋大运河全线贯通以后,不仅吴邗沟入淮处末口位于市区,而且通济渠入淮处汴河口也位于市境,因此,其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明清时期,更由于黄、淮、运、盐河的交汇,漕运总督、河道总督、淮北盐运分司的驻节,成为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转输中心、黄淮运河道治理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也是最为丰厚的水韵!
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地理、政治、军事等原因,淮安一度严重衰颓。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带领广大干群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全省率先进行农村改革,继而推进城市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努力,古老的“运河之都”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成为崭新的通江达海、帆樯云集、流量空前的水运枢纽,多条高速盘绕、多条铁路纵横的陆运枢纽,并拥有开通国内外30多条航线的涟水国际机场。气势磅礴的立体大交通、大流通,带动一二三产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呈几何级数增长,城市化率由最初的5%提高到接近60%,中心城市呈现神奇的积聚和辐射能力,广大乡村则由最初的解决温饱问题到如今的农村现代化初具规模。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全市的东西南北中,处处展现出沧桑巨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正以意气风发的时代风貌重新崛起,展示其日新月异的水城辉煌!
如今的淮安,充盈着货真价实的难能可贵的江南水墨:那“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稻田规模;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隐情景;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荡壮观;那“苹天苇地,落霞孤鹜”的湖天寥廓;那琉璃万顷、丹山一点的隆冬暖秀……无不蕴涵着全国商品粮与水产品基地的独特风神。
淮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因为产生了韩信、枚乘、梁红玉、吴承恩、关天培、周恩来等千古名贤而蜚声寰宇,更以众多的运河文化遗产而举世瞩目:漕运总督署的柱础与古井,河道总督署的花园与御碑,硕果仅存的清江大闸,码头三闸与板闸遗址,新老转水墩与康熙御坝,惠济祠与双金闸,明清两朝用国库银两浇铸而成的高家堰……至于有“东方庞贝”之称的泗州城、“满山遍诗草”第一山、“九牛二虎一只鸡”等等,亦无不浸透着神奇水韵,成就其旖旎多姿、风情万种!
谈到淮安,不能不提及因淮领衔、闻名惹涎的淮扬菜:这里创制了有屠龙神技之称的淮扬第一菜软兜长鱼、有首席玉馔之称的蒲儿菜,有平桥豆腐羹、朱桥甲鱼羹、淮山鸭羹,有蒋坝鱼圆、朱坝活鱼锅贴、金湖荷藕系列菜,更有火了中华、红了五洲的盱眙十三香龙虾!
騰飞的名城、光辉的足迹、非凡的时空,到处闪烁着灵动的水韵!
(作者系淮安市政协原副主席,民盟淮安市委原主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