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五年来党的建设突出成就做了全面总结,表明习近平党建思想逐渐系统化,纪律建设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律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中已经成为治本之策,也已经被纳入全新党建总体布局。新时代的纪律建设尤显重要,本文将对新时代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五年来纪律建设的突出成就进行简要论述,最后提出关于加强新时代纪律建设的几点思考,以供咨鉴。
[关键词]习近平;党建思想;纪律建设
[作者简介]韩金超(1987-),男,汉族,辽宁建平人,中共建平县委党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中图分类号] D26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5-0039-02
一、新时代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纪律建设是党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必然结果
《党章》中有独立一章,专门规定了“党的纪律”,这是从中共二大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的,这充分证明党从开始成立就十分重视纪律建设。党章中强调“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习近平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的纪律。”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明的纪律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从井冈山上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1949年攻克上海后“10万胜利之师睡大街”;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关键在于党从成立开始就一以贯之的注重纪律建设,始终保持党走在时代前列。
(二)新时代纪律建设是党全面领导依法治国实践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九大做出重要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任务、新要求,纪律建设适应新时代特点,聚焦最新问题,成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更加突出党的领导,更加明确的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与其他法律体系并列存在,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主要内容是党的纪律建设。所以,从理论层面看依法治国实践离不开党的纪律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依法治国绝不能离开党的领导。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要进行依法治国的各种实践,首先要以身作则,带头树立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的能力。每一名党员要首先从规矩思维和纪律意识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才会形成法治自觉,而通过党员干部的引领和辐射效应,才能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实践。所以,从实践层面看,新时代纪律建设是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基本前提。
(三)新时代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这是对五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的精确总结。中国共产党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如何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名党员、每一个支部,只能靠一部党章、一套纪律,上下一个声音、一个尺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党内职务多高、入党时间长短、对党曾经贡献多大,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厉惩处。这就充分证明,加强纪律建设可以达到治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良好效果。
治国律以法,治党严以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侧重于思想建设的廉洁自律准则,还是着眼于作风建设的中央八项规定,无论是规范组织建设的党组工作条例,还是专注于各种违纪行为的纪律处分条例,都是以纪律规矩的形态来体现。所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已然相当明确,治本之策必然是加强纪律建设。
二、5年来党的纪律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纪律体系逐渐完备,制度笼子愈扎愈紧
习近平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制定或修订中央党内法规多达90部。涉及党建的各个方面,布局更加科学,例如2015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洁自律准则倡导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高尚的道德追求,重在强调道德的“高线”;而纪律处分条例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划出了全体党员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随后在2016年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着重解决那些既不求“高线”,也不碰“底线”的“不作为”问题,即填充空白的“中线”。由此可见,党的纪律建设谋划科学、布局合理,从而使纪律的体系逐渐趋于完备,制度的笼子愈扎愈紧。
(二)党建方法退陈出新,纪律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党建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纪律进行了重新整合,由過去十大类违纪行为整合为六大类: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纪法分开,纪严于法,更加直观、便于操作。
二是健全完善巡视、巡察制度。十八届中央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成果非常可观,中纪委立案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线索来自巡视,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三是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入党章,使纪律建设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老虎”都是“苍蝇”变的,用“四种形态”从监督执纪实践层面根本避免“不查都是好干部,一查就成阶下囚”的现象。
四是抓住纪律建设的“关键少数”、“一岗双责”,让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的观念深入人心。抓“关键少数”已经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想的重要思路,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担当精神和正面导向作用,让责任一层一层落到实处。“一岗双责”让一把手不再有理由有机会当“甩手掌柜”,党建责任重大,必须做到“既要挂帅,又要出征”。
(三)反腐败成果巨大,纪律权威真正确立
十八大以来,以空前的力度严厉整治“四风”,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十九大报告中指出:“5年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厅局级干部8900多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年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9万件,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习近平讲:“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纪律在广义上是惩罚兼惩前毖后,但在狭义上纪律就是为了惩罚而存在。一把枪如果不能杀人,它就不会具有威慑力,纪律如果不有效处分违纪者,纪律的威慑和权威就难以建立。5年来的反腐败成果,恰恰说明纪律的威力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才能真正确立起纪律的权威。
三、关于加强新时代纪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新时代纪律建设关键在建立“纪律自信”
习近平强调:“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关系。文化自信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对文化形成认同,才能从根本上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的纪律建设更加离不开全体党员对纪律的认同,只有对纪律的认同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一种自觉,乃至一种自信,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新《党章》中增加了“文化自信”的内容,要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很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下一个可能被纳入的内容,即“法治自信”。党治国理政需要有“法治自信”的坚强保障,而“纪律自信”作为“法治自信”的一个部分也必然成为纪律建设的关键。
(二)新时代纪律建设重点在执纪的“只罚不奖”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淡漠、纪律松弛,在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原则的影响下,浮躁心理、功利心理和“官老爷”思想严重。比较广泛的存在既本领恐慌又惰于学习;既想得到提拔重用,又不愿积极担当作为;既脱离群众,又不愿俯下身子去基层调研。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靠典型提倡、正面引导已经很难发挥实质作用,只能靠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惩罚”,才能得到解决。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党员干部做每一件事都是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是应尽的义务,不能有一点成绩,就和党讲条件,有一点付出,就和人民要回报。新时代的纪律建设就是要彻底解决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执纪中应该“只罚不奖”,彻底肃清不良思想和不纯动机。
(三)新时代纪律建设要服务于“精准反腐”
经过不懈努力,反腐败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大规模的“系统性”、“塌方性”腐败不会再发生,当前如何遏制腐败增量,减少腐败存量?反腐面临新形势,“精准反腐”的时机已经成熟。纪律建设要求指向精准,对于腐败易发多发领域,进行重点监督;对于腐败隐蔽性强,基层“小腐败”、“微腐败”,進行精准监督。新时代纪律建设要服务于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提高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操控性和科学性。
总之,习近平党建思想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灵魂,用习近平党建思想指导新时代纪律建设,使纪律建设成为党实现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有力保证,使纪律建设在党建总布局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2018-5.
[2]中纪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