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伟552
公元647年的盛夏,一位身穿青色粗褂的老汉正在终南山的草芦里看书,不时拨弄一下身边的草药。忽然,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冲进门,一句话不说,架起他就往外走。老汉挣扎着质问:“你們到底要干什么?我这里只有医书和草药。”为首的军官尴尬一笑,拱手道:“孙真人您好,圣人有请!”
孙思邈愣了一下,叹了口气,转身背起药箱,默默跟着他们往山下走,坚决不肯上轿。因为刚下过暴雨,道路坑坑洼洼,但空气干净,远眺长安可以清楚看见巍峨的宫殿。
是的,终南山离长安太近。孙思邈一直不愿接近那个权力中心,他知道其中的歌舞升平只是表面繁荣,笑容也可能是虚假、短暂的,藏在背后的危险又有几个人看得清?
很多人认为他适合从政,独孤信曾高度评价少年时代的他——圣童。但他只对道家和老庄感兴趣,在40岁生日那天立志一辈子不入官场,从此躲进深山老林享受孤独。
如此不入俗流,反而让他声名大噪,他不知拒绝过多少offer,西魏的、北周的、隋朝的。唐朝建国才三十多年,皇帝通过各种途径请他出山已达68次。
不知不觉,他已在山里住了60年,但也了解天下兴衰、百姓疾苦。因为很多人没钱治病,就给他讲山下的事作为报答。
以前战乱频繁,来看病的人不是缺了胳膊就是少了腿,或严重烧伤。最近来看病的人,笑容多了起来,因为长安出了个好皇帝——李世民。
从本质上讲,好皇帝和好医生都是在为苍生造福。他没想下山凑热闹,但李世民登基后马上找他去聊天。当时他已七十多岁,背不驼,腰不弯,走路带风。李世民急迫地想要让他领衔太医院,连任命状都写好了,他却当场拒绝。那时李世民还不到30岁,年富力强,这样的神医即使留在身边也很容易成为摆设,于是欣然让他走了。
确实,很长一段时间里,宫里的人没来骚扰孙思邈。李世民精心打造盛唐帝国,而孙思邈依然过着苦行僧的生活,认真看病且从不要钱。当然,他用时最多的还是不断完善医学专著《千金要方》。
但在公元647年后,来自皇宫的召唤忽然变多了,因为李世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征讨四方,还要平衡朝堂、后宫各种关系,皇子们也没那么省心,他彻底累垮了。
孙思邈认真研究过李世民的病,但觉得无能为力。首先,李世民很固执;其次,晚年的他变得很矛盾,他曾对佛道嗤之以鼻,现在却频繁光顾宗教场所。
最危险的是,李世民为摆脱病痛、延年益寿而大肆服用国产或进口丹药,孙思邈多次劝阻未果。“如果圣人能听我的建议,也不至于只活了52岁!”在李世民的葬礼上,孙思邈直言不讳。但生死很多时候是自己的选择,他人实在做不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