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时间买菜,临下班在超市APP下单,家门口收菜;不想大扫除,让扫地机器人代劳,或者请个小时工;生病了没人在身旁,不想出门买药,手机下单送药上门……以上情景成为越来越多“懒人们”的生活常态。而正是这些偷懒行为,催生了“懒人经济”的快速发展。
所谓“懒人经济”是伴随着消费升级而兴起的一个概念。如今人们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于很多人来说,“凡是用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而这也是快节奏生活下衍生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与其说是我们现在越变越懒,不如说是时代让我们“越便越懒”。当诸多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黑科技”正在成为现实,无线充电、虚拟现实……使人们在“只有更懒、没有最懒”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懒”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好逸恶劳”的贬义词,而是被赋予了更多褒义与时尚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正在逐渐成为拥有最大“久坐人口”的国家,证明“懒惰”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世界存在不可阻挡的趋势。
事实上,“懒人经济”并不是真的懒惰,而是一种社会分工和服务的精细化,以便提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 就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阿塔那索夫说的那样:“我太懒了,不喜欢运算,所以就发明了电脑。”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懒,反而会促进新的产业发展。
如果从人类行为的发展史来看,每一个行为的重要进程都离不开“懒惰”的推波助澜。以交通为例,人类从徒步行走到利用动物骑乘,再到发明轮阀以追求更快更稳,直到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一日千里,简直可以说是一部人类“懒得走路”的发展史。
“懒人经济”在如今有如此大的市场,得到众多人的追捧,一方面是家庭结构的变化。现在我们很难在大城市看见几代人同住的情况,一般都是父母与孩子居住,甚至有些人是丁克家庭,因此,人们更加追求快捷、方便,当然也更加注重对于生活的享受。另一方面,也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追求高效的生活方式,不愿在无谓的事件上花费时间和金钱,消费者想要轻松易用且简单快捷的多功能产品,这亦是最符合如今的产品趋势。
对现代人来说,时间往往才是最宝贵的,这是人们对高效率的要求。点外卖可以省去做饭的时间,逛淘宝可以省去逛街的时间。花更少的时间干更多的事,才是“懒人经济”的精髓。
淘宝发布的《懒人消费数据》显示,2018年国人为偷懒花费160亿元,其中“95后”懒需求增长最快,增幅82%。
在强调“用户体验”的今天,任何切中用户痛点的商业模式,都能成为细分领域的一枝独秀,要寻找“痛点”,当然少不了研究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懒”。
“懒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商家新的目标消费群体。其实,现在的“懒人”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概念,他们仅仅懒在生活起居方面,希望一切从简,但是在工作、健身、美容、休闲等方面非常勤快。
以进食的选择为例,人们需要考虑的是来往餐厅、等位付出的体力带来的疲劳感,节省下时间用于娱乐、社交或工作,从而获得愉悦感或满足感;与之相对,需要考虑的是快递费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因为人的感受不可量化,所以这部分需求是不以效率为导向的,人们对价格和时间不敏感,对服务过程中的体验更加关注。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思想意识的不断进步,将自身擅长领域的经济效率优化到最高,将没有效率的地方“外包”给其他个人或商业公司,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做法。“饿了么”就是从简单的寝室送餐服务做起,逐渐变成一家估值近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这样看来,由懒惰催生而来的“懒人经济”不是一代人的倒退,而更像是一种由思维模式到商业模式再到生活方式的“跃进”。
“懒人经济”开始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所向披靡。从市场逻辑来看,“懒人经济”往往又和以下几种形态相伴相生。
一是无聊经济。大量生产力从流水线上解放,更多的无聊时间无处消耗,于是微信公号、抖音、头条就成了最好的产品形式,将碎片化的内容推送到无聊的你的面前。无聊经济是时间管理上的“懒人经济”。
二是鸡汤经济。互联网让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千家万户,“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让多少人欣然向往,仿佛跨越社会阶层鸿沟只差一篇文章。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成功的焦虑和对捷径的渴望,随之催生的各类“知识付费”便是对此的印证。鸡汤经济是自我成长上的“懒人经济”。
三是佛系经济。当前世界千变万化,奢侈品、日用品种类让人眼花缭乱,如何彰显自己的独特审美和与众不同,或许“佛系”和“小清新”是当下年轻人最好的选择。对于懒得花时间打造“自身人设”的你来说,佛系经济是文化选择上的“懒人经济”。
可以说,“懒人经济”正在各方面推动人类进步,并衍生出广阔的前景和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懒人经济”需要的是扬长避短、服务彼此。在“懒人经济”里,我们需要更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专注于自身业务,把一件事情做精、做细,怀着匠心精神打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