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系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就是明确指出:“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出发,认真回顾总结我国现代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工人阶级呈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科学判断的丰富内涵和实质,对于新时代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对于各级工会组织找准新时代发挥作用的切入点着力点,切实推进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目标和任务集中体现了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工人阶级作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党与工人阶级这种先锋队和“本队”的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人阶级必须始终自觉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确立的目标和任务团结奋斗。只有这样,工人运动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工人阶级才能出色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回顾我们党和我国工人运动走过的近百年的艰难历程,中国工人阶级之所以能够从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变成国家的主人,并不断发展壮大,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作出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贡献,一个根本和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工人运动始终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自觉把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任务作为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付出艰苦努力。工会组织围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沿着党探索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动员和组织工人群众不断掀起工运高潮,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民党统治区、敌占区为维护工人生存权利开展多种形式的斗争,在根据地、解放区参与人民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参加生产支前运动和武装自卫运动、增产立功运动等,涌现出赵占魁、甄荣典、王孝和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
(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贡献智慧力量。工会组织围绕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动员工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支援抗美援朝,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和参与“一化三改造”;以国家主人翁姿态参与完成国家计划,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掀起增产节约运动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高潮,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涌现出孟泰、马恒昌、王进喜、赵梦桃、时传祥、张秉贵等先进代表人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创造了光辉业绩。
(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拼搏奉献。工会组织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跟我们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支持参与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大规模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等,积极支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发展,涌现出许振超、李斌、包起帆、王洪军、徐虎、窦铁成、郭明义等先进代表人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创造创优。工会组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经济建设主战场,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努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浓厚氛围,涌现出黄大年、李保国、吴吉林、李超、徐立平、张黎明等先进代表人物,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挑重担,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进入新时代,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在规模结构、整体素质、政治地位等方面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工人阶级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也为工会组织围绕工运时代主题彰显作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职工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职工队伍规模和结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工人阶级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根据2017年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测算,我国职工总数3.9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8.27%;年龄结构上以“70后”“80后”为主体,占职工总数的66.9%;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为27.0:28.1:44.9,第三产业职工人数持续增加。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新生力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2018年总量达到2.88亿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一支庞大的新就业形态群体,截至2018年7月,从事共享经济服务的劳动者人数达到7000万人。
(二)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我国职工队伍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技术技能素质不断改善,工人阶级发挥作用的能力水平切实增强。据2017年调查数据,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6年,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31.9%。2015年我国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达1.71亿人。一大批职工成为创新能手和高技能人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791万人,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共有7625万人次,一批职工获得国家科技奖、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截至2017年底,全国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的人数累计有2620万人。
(三)职工队伍政治地位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职工依法有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渠道不断拓宽,大量优秀分子被推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保障。中央组织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职工队伍中,工人 (工勤技能人员)党员有664.8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有1355.5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有754.2万名。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工人党员代表198名 (农民工党员27名),占8.7%,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代表283名,占12.4%。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 (其中有45名农民工代表),占15.70%。全总和省级工会配备了一批劳模和一线职工兼职副主席,在工会领导机构中劳模和一线职工的占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截至2017年,全国建立职代会的企事业单位有225.2万家,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220万家,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企业分别有18.2万家和18.5万家。
(四)职工队伍思想意识不断进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广泛开展,我国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意识总体上呈现出稳定而积极向上的态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成为广大职工思想的主流。据2018年调查数据,80.6%的职工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非常好”或“比较好”,比2016年数据 (70.8%)高出了近10个百分点;86.9%的职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非常有信心”或“有信心”,比2016年数据 (80.0%)高出了6.9个百分点。爱国敬业、崇尚劳动等主流价值在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中,依然占据主导,84.0%的职工表示应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兼顾个人利益;79.3%的职工相信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就会创造美好生活;86.0%的职工认为当今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非常重要或比较重婴。
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出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号召。中国梦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们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集中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这为工人阶级接续奋斗、建功立业提供了宽广舞台,也对工会组织发扬优良传统、承载使命担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工运时代主题,认真做好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引导职工工作,在依靠主力军、建设主力军、发展主力军上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团结奋斗的自觉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职工,创新方式方法,融入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建设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增强职工的工人阶级自豪感和使命感。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选树更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广泛宣传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敬业风气,引导职工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加强对农民工、新就业形态群体等的阶级意识教育,认清工人阶级的历史责任和使命,继承和弘扬工人阶级优秀品格,引导广大职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拓展建功立业载体,引导广大职工谱写新时代奋斗者之歌。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经济建设作为广大职工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最大限度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汇聚推动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围绕贯彻落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扩大竟赛的覆盖领域和职工群体,推动竞赛落实到企业、深入到岗位,促进形成竞赛长效机制,在社会上形成强大带动力和持久影响力。坚持围绕生产实际,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五小”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化劳模 (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加强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建设,保护职工发明创造成果,健全完善激励制度机制,引导广大职工以奋力拼搏的干劲、奋勇当先的闯劲、奋发有为的钻劲创造一流业绩。
(三)弘扬优良传统,引导广大职工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广泛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用事实说明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有利于发展和实现职工利益,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上来,坚定不移做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参与者、推动者。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增强主人翁意识,正确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职工与企业树立利益共同体理念,推动建立健全职工更多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制度机制。履行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从立法源头和制度设计上保障职工权益,发展职工利益,推进货车司机等群体入会工作,做好对困难职工的精准帮扶和服务工作,加强对一线职工、青年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出台更多更实的改革举措,推动改革实效传导到基层、体现到职工身上,增强职工对工会改革创新的获得感、认可度,不断提高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提升整体素质能力,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加快推进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推动出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互认的政策措施,推动在企业内部建立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人力资源管理、表彰、创新成果分享、收入分配等配套机制,正向激励职工学知识、学技能、学本领,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根据职工需求健全完善在岗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通过建立新型学徒制和实训基地等加大对一线职工、技术工人、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普遍提高企业职业培训实效。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教材课程体系建设,建立现代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实现供需有机衔接,为职工素质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