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自然资源,提升生态式园本课程质量

2020-08-02 10:53朱燕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7期
关键词:园本建构资源

朱燕华

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教授说过:“学前教育需要实体的课程资源,需要可感知、可操作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除了开发收集,如何將其转化为幼儿的发展才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追求”。在课程游戏化的浪潮中,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提升园本课程质量,成为各大幼儿园实践与探索的方向。从“十二五”走到“十三五”,我园以自然资源为抓手,逐步建构生态式园本课程。下面我以“树”资源为例,解析我园生态式园本课程的建构。

一、生态式园本课程建设的背景与缘起

园本课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偶发生成,是幼儿园在特定条件下逐渐完善的。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园生态式园本课程才得以水到渠成。

“未达蠡园,先闻蠡香”。我园位于一座小型公园内,占地面积17064平方米,园内绿化面积占到11308平方米,从建园初期就以生态自然环境为特色。大自然的四季赋予了幼儿园无限缤纷,教师和幼儿每天伴随着鸟鸣声穿越公园进入园所,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另外,我园地处蠡口家具城最中心地段,拥有生态式资源的另一种存在——家具市场、木材资源和匠人资源。

“十二五”期间,我园构建的园本课程精华“百草园·四季课程”被评为本市精品课题,且“十二五”末期申报的多个省市级课题也是全都基于生态理念。2015年,我园成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开始探寻“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

基于以上条件,我园从单一的四季课程、家具特色课程,走向更为宽广、更基于儿童本位的生态式课程。

二、生态式园本课程的整体解读

园本课程的完整建构包含众多因素,有主题活动、理念、目标、评价等。生态式园本课程中的“生态”意味着自然、真实,课程目标涉及幼儿的认知、习惯、个性养成和园所文化构建等多个领域,课程内容涵盖自然生态、人文社会,并延伸到园标、园服、吉祥物、网站等,都融入了生态式概念元素。我园将生态的概念从自然界引申到儿童成长的环境,借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的思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推行“让幼儿走进自然,在原色、原味、原生态教育中健康成长”的园本课程理念,全面构建园本课程体系。

三、生态式园本课程的建设历程

我园生态式园本课程的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上至下”,以行政班子为主导,理念新、课程意识强,但内容狭隘、易脱离师幼实际情况。第二阶段“由下至上”,以教师为主导,真实、可操作性强,但质量参差不齐、系统性差、欠缺思考及深度。第三阶段“上下联动”,把之前的两种经验“顶层架构”与“一线实践”合二为一。三段历程截然不同的实践与反思,促使教师园本课程组织实施能力逐渐得到提升。

四、生态式园本课程的管理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推进受制于课程实施者的专业水平和园所管理水平。为此,我园设立了园所管理人员网络和园本课程管理网络,条线细致、分工明确,对园本课程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比如我园的园本课程管理网络,第一层设立“课程研发中心”,园长和业务园长起带头作用,对课程进行总体构想、规划和调控,确定学期发展重点以及四季主题构想。第二层设立“课改先行组、实践发展组、资源配置组、监测评价组”,这四组成员包含教科研组长、后勤保育、专家团队等,主要负责调查、开发课程资源,制订各年龄段的园本课程实施方案,在一日教学活动中按计划推进,进行个性化实践及反馈,提供后勤保育、主题材料、实物资源等方面支持,参与课程评价,公正、客观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层设立“纵向及横向监督反馈机制”,在课程实施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均可跳级反馈联动探讨,主题课程实施就会更为高效成熟。

五、以“树”资源为例,谈生态式园本课程的构建

(一)“树”资源的价值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园就是一座天然树博物馆,师幼们日常热衷于探究各种各样的树。基于此,我们梳理出与树相关的内容,包括树的种类、生长、用途、如何保护树、树与动物及人类的关系、树的精神等,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奥秘,比如根据树叶感知季节的变化,从发芽到落叶感受生命的轮回,从一根木头进化到一组家具,从一朵花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丰富的树资源极具研究价值,涵盖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如科学领域“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艺术领域“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等。

(二)“树”资源与主题课程

依据我园师资队伍实情,园本课程实施路径分三步:模仿实践、因地制宜、自主开发。第一步,模仿实践打基础。也就是依据蓝本教参和经典案例进行模仿实践,学习他园主题课程建构方式、梳理流程以及调整内容的适宜性。第二步,因地制宜找自己。我们立足蓝本、改造蓝本、使之园本,从蓝本中选取契合生态式方向和树主题进行课程改造,如建构式“落叶飘飘”、渗透式“丰收的季节”,替换、增补蠡幼独有的树资源。第三步,自主开发做品牌。我们鼓励各班教师每学期开发一个班本主题,如“树之趣·四季课程”中关于花、叶、果、枝的研究,教研组会协同班级教师进行集体审议,制定主题网络,对照《指南》寻找核心经验,确保班本主题不会偏离航向。

(三)“树”资源与户外活动

1.优化场地设置,创设园本课程情境

鉴于园内树种繁多,但欠缺整体规划及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我们结合植物生长规律对全园的树进行了梳理与移栽。

(1)“移树”:如将零散在校园四处的果树,集中移植到山坡上形成一片果园。

(2)“做树”:如“树与树之间”运动场,依托大型香樟树做了吊桥、走绳等,将幼儿带入更为直观有效的课程情境中。

2.优化材料投放,丰富园本课程内容

大自然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生态式玩具,优化材料的投放极大地丰富了园本课程内容。

(1)收集小型自然素材,丰富活动细节。面对园内丰富的四季树资源,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源,整理成小型“资源库”,如:运用树叶、树枝等进行“野炊、烧烤”游戏,细细的树枝当筷子,树叶和薄木片制作三明治等食物。

(2)添置大型低结构木材,增添活动趣味。大型低结构木质材料包括树桩、树根、木板、长竹子等,主要在幼儿园收集和采购。孩子们可将木桩当座椅、堆篝火;大竹竿做家具、搭灶头,不断增添户外活动趣味。

(3)寻求功能性树材料,满足活动需求。功能性高结构材料包括木铲、木尺、自制小木车等,自制小木车可以在孩子们运货或整理材料时,充当运输工具。

3.优化活动实施,完善园本课程方案

我们将树与户外集体教学、区域游戏、阳光体育、生活活动进行了融合。

(1)树与户外教学活动的融合。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原生态的教具,我们就要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我们将传统的“树之趣”室内教学活动拓展到户外开展。如“落叶飘飘”主题活动就包括了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音乐活动“小树叶”、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等,孩子们将落叶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比较、排序、测量,进行艺术创作。

(2)树与户外区域游戏的融合。孩子们在天地之间自由地奔跑、游戏,如“丰收的季节”主题活动包括了探索区观察、记录果树的变化,涂鸦区绘画表现各种果实,骑行区运输小车载满了果实……

(3)树与阳光体育的融合。如体育锻炼功能区内投放的丰富多样的树木器材,可以开展树之趣特色器械操、爬树掏鸟蛋、过树桩趣味活动等。

(4)树与生活活动的融合。一日生活皆课程,“树之趣”种养殖活动已成为一种综合性“生命课程”。我园户外花木蔬果实行班级责任制,一年四季的蔬果生长让课程实施有了保障,更让孩子收获到能力和知识,情感和态度。

园本课程的完整建构包含众多,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组织评价等环节需要反复运作、调整、修订、管理,只有当幼儿园一日活动与生态式园本课程融为一体后,生态式园本课程建构才能更完善,幼儿发展才能更全面。

猜你喜欢
园本建构资源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资源回收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