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组织的新视角

2020-08-02 10:53黄贤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7期
关键词:劳动幼儿课程

黄贤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和劳动教育提出重要论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劳动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劳动教育应该回归幼儿的生活,并在幼儿自然的生活样态中进行,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那么,教师在组织幼儿劳动教育中,是否将理念落实到了行动中,是否让幼儿“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出力出汗实现知行合一,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带着这些思考,笔者对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进行了持续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

1.劳动内容呈现“强制高控”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强制”安排劳动内容。比如大中小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室,张贴的值日生表格内容基本雷同。劳动教育内容是固定的,如分发碗筷、浇水、修剪枝叶、擦桌子等;劳动形式是单一的,小组轮流,幼儿体验劳动的周期大约一周一次。真正理想的劳动教育,不应存在“强制”安排现象,而应站在儿童立场,思考如何满足幼儿随时产生的劳动需要和兴趣,让幼儿在劳动活动中拥有自主权和话语权,真正体验劳动的快乐。

2.劳动方法固守“示范传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为幼儿示范拿筷子、握笔的正确姿势以及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的方法。”许多教师都能结合“劳动步骤图”,采用多种“示范”进行合理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劳动技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劳动技能的获得都必须要“示范”,有时反而“适得其反”。比如小班活动“好吃的汉堡”,教师采用“介绍食材——示范制作——制作汉堡”这三个环节,帮助幼儿快速学会做汉堡。然而,这种速成纯属“强化训练”,缺少对幼儿的观察与理解,缺乏适宜的指导。显然,这与《指南》强调的“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是相悖的。

3.劳动与课程融合“短暂肤浅”

许多教师虽能带着课程意识,将劳动教育与幼儿日常生活融合,拓展出更多领域的活动,但基本上是浅尝辄止,缺乏生动。比如“挖萝卜”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幼儿共同把萝卜送到食堂,邀请食堂叔叔阿姨清洗,煮萝卜水,做成点心品尝。虽然教师邀请了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参与课程活动,并且将“挖萝卜”活动自然延伸,生成“品尝萝卜汁”活动,但一个活动的结束是否可以成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始呢?劳动教育和课程的融合,并不是如此蜻蜓点水,关键还要看幼儿的劳动体验和感受,相关经验是否得到持续生长,是否获得长远发展。

二、支持幼儿劳动教育的指导策略

幼儿劳动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让幼儿学会劳动,而是全方位地支持幼儿的整体发展。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更需要从“教师本位”中突围,将视角回归儿童本位,要对儿童、对劳动教育、对课程有深刻的理解,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发展价值。笔者尝试通过以下路径,挖掘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整体发展。

(一)劳动内容“动态”调整:尊重学习方式,从“强制高控”走向“自主开放”

幼儿的劳动教育内容,应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劳动需求。所以,劳动教育内容应该始终处于动态调整状态,教师要善于在劳动环境创设和劳动材料提供等方面做足文章,适时调整劳动内容,让幼儿爱上劳动。

1.创设“能劳动”的环境

即围绕幼儿“到哪里劳动”“能劳动什么”“怎么劳动”“何时劳动”等方面展开积极探寻,跟随幼儿的劳动需要,不断地调整室内外环境空间,让更多的景观区变成幼儿真实的劳动区,让幼儿可以自由劳动,随时劳动。比如在花坛区的改造过程中,拆除围栏后,留下了一片新鲜的泥土,引发了幼儿铺设花坛小路的劳动兴趣。于是,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规划,不仅设计了花园小路草图,还用不同材料铺设小路。从起初的泥路到瓶罐路,再到各种尺寸的鞋子小路等,花坛小路的铺设工程,就是一种回归幼儿生活的劳动,让幼儿始终保持劳动的兴趣。

2.提供“想劳动”的材料

如何用“劳动材料”唤醒幼儿劳动的兴趣,让幼儿看见“劳动材料”就产生想劳动的愿望?实践发现,劳动材料的收集和摆放位置,是劳动内容拓展的又一个路径。我园围墙处有一片竹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生发了丰富有趣的劳动主题,还尝试分组收集和选择劳动材料。如春天的时候,在竹笋生长区,他们会收集与投放“浇水工具”,有扁担、竹筒、切开的竹子、移动水箱等,快乐搭建运水管道;在写生角,他们会收集小黑板、粉笔、便签纸等,通过涂鸦游戏完成竹子生长的记录。又如秋天的露水,使得操场上的滑滑梯湿漉漉的。于是,幼儿收集了大小抹布、纸巾等放入透明整理箱,每次发现滑滑梯湿漉漉时,就会主动打开劳动箱用抹布擦干。而这些存放劳动材料的整理箱,也成为一处移动的劳动风景。

(二)劳动方法“开放”支持:把握年龄特点,从“示范传授”走向“主动探究”

成尚荣先生指出:“当儿童真学习的时候,他才会经历真实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回到幼儿劳动的过程,鼓励每一个幼儿都投入到劳动方法的探究中,用不同的方法或路径寻找劳动方法,相互讨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从而幫助他们在探索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如何掌握方法,这是“开放性”支持的关键点。

1.“方法”要研究

劳动方法的研究是指在每一次劳动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做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比如在活动“购买妈妈的礼物”中,大班幼儿做了很多劳动计划,经过梳理,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研究各种劳动方法。如清单记录小组,需要思考如何设计购物清单,可以更好地记录妈妈喜欢的礼物;路线调查小组,需要研究哪家超市离幼儿园最近,规划好行走路线图;超市调查小组,需要调查和记录超市货架商品区域分布、购物流程等。由此可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亲历劳动方法研究过程,不仅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而且有利于优化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2.“方法”要试误

让幼儿在问题中开始劳动,是幼儿积累真实经验的有效途径。比如幼儿学做汉堡,我们不妨将活动环节优化为“尝试制作——发现问题——讨论方法——再次尝试”。于是,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分享各自的制作经验:“先拿面包,再取一块火腿,再放一片面包,火腿不会掉。”“火腿、生菜不能夹太多。”试误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究的过程,也是改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幼儿最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把握发展水平,从“短暂肤浅”走向“持续深入”

深度融合,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劳动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与幼儿原有经验对接,打破劳动与学习的边界,为幼儿整体发展做好准备。

1.“重要他人”的持续支持

我们要寻求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让家长成为劳动教育活动的主角,并对家长进行适宜指导,真正实现“劳动教育关注人人,人人关注劳动教育”的教育理想状态。比如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开展“职业体验馆”游戏,让幼儿树立劳动最伟大的观念,并萌发从事某种职业的愿望。再如利用班级微信群等,围绕幼儿居家劳动照片,讨论家庭中有哪些劳动机会,怎样指导,从而梳理出不同年龄段幼儿劳动的初始阶段和拓展阶段,家园携手,共同帮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2.“劳动课程”的有序生长

“有序”是对幼儿发展差异的关注,劳动课程的建构,是基于幼儿需要,要坚持让幼儿真实劳动,要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这样才能构建真实的劳动课程。由此可见,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教育活动,才能持续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势在必行,我园要努力营造劳动教育就是要在全社会创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激发幼儿劳动的内生动力的氛围,引导幼儿从小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劳动幼儿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