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2020-08-02 10:51李晓君
散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树林积木窗户

李晓君

通过卫星地图,你会发现,小区内的空间大部分是一些盒形的房子,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可能更少)是空地和路面。这些盒子形状不一,有长方形、矩形、工字形、7字形、凸字形。十三栋房子,密密匝匝分布在一个更大的梯形盒子里。有的楼栋以字母有的则以数字加以区分,分别是:H1栋、H2栋、J1栋、J2栋、C栋、5栋、6栋、E1栋、E2栋、E3栋、F栋、G栋,还有一栋居然没有标上代号。我们就生活在这些几何图形里,一个规整、理性的空间,高低大小不同的盒子,建筑水泥的小树林。此时此刻,我正站在这里,在这个空间内部,而不是借助高德地图来对它进行俯视。我在这个小树林里散步,从一栋楼,走到另一栋楼,穿过阳光和楼宇投下的阴影。就像鸟必然要在树枝上搭建一个巢那样,我们必然也要安排一个栖身之所,以便身体得到保护,同时让灵魂在这个地方停顿、沉静下来。我们还要携带妻小,追随我们的脚步,在一个地方安一个窝,藏身在这坚硬的水泥壳子里,免受来自外部的伤害。我们如同一个个活动的物品,收纳在各个楼栋的“抽屉”里——谁在珍藏和回忆他收藏的这一切?一些物件在时光中消失,一些新的物件又加入进来。记忆就像江河,永远不会干涸,永远不会空缺,它无时不在、奔流不息。

一些楼侵占了过去的田地、屋舍、水域,将这些有形的村庄粗暴地夷为平地,同时将发生在村庄里的故事、传说、谚语、信仰,将村民的情感和灵魂,一同踩在脚下,垒砌进水泥浇筑的地基里,如同被仙人许真君锁在井底的蛟龙,再不得现身。一片被混凝土荡平的村落看起来就是一张工业的白纸,它从设计师的桌案移到大地上,一些水泥壳子在白纸上搭建,就像积木一样,有着积木的外形和结构。水泥积木越长越高,最后封了顶,安上窗户、门,外墙贴上瓷砖,刷上涂料,切割机在室内嘶鸣,如同医生切开肌肉,埋进水管电线,墙面刷上白粉、乳胶漆,空地里栽下从别处移来的草木,整个焕然一新,像是工业机器生产的一个商品,完好无缺。人们纷纷住进来,来自四面八方,过去的原住民早已不知去向,迁走散佚,下落不明。

越来越多的东西带进来,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被时间淘洗、变旧。地上越来越多的石子儿、宠物的粪便、落叶、纸巾、包装盒、破烂的鞋子、鸟的羽毛、机动车落下的零件、饭盒、避孕套。一些草早已死去,有些是被人不断踩踏,变黄枯萎的,有的居然活过来,经历一个又一个冬春,生生不息,倔强地在地上露出青绿的颜色。那些香樟、丁香、女贞,已经开始习惯这里的土壤、气候、风雨,它们开枝散叶,婆娑婀娜,始终保持着自然的本色和亲和力,不像那些水泥建筑,一栋栋让人仰望,枯燥、僵硬地立在這里,在夜晚像一个个黑色的巨人。人们建造这一个个高大的建筑来让自己仰望,感到自身渺小,恐吓自己,怜悯自己,同时又使自己身心得到安慰,心满意足地走进一个个狭小的空间里去。

这些四方形建筑,在夜晚,用灯光来昭示存在。这发光的物体,用黄色光亮驱赶周围的黑暗。窗户里,看得见孤单的人影。每一个窗户的景象都是相似的,每天同时上演相同的无声的默剧。那些脑袋,像一个个蘑菇,在夜晚的窗户里,在灯光下生长。在白天,窗户紧闭,一无所见,像缄默的眼睛。我经常行走在这些窗户下,在一栋一栋楼之间,逡巡、漫步,在这小树林里,踩着想象中的落叶,看见想象中的野兔,感到想象中的露水浸湿了足背,听到想象中的泉水叮咚,用脚踢开想象中的枯枝。这是属于我的空间,我的小树林,供我消遣、散步和思索。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当开始思索时,我可以迅速地进入自己的内心,屏蔽掉身外的嘈杂(小区里孩子的嬉闹叫喊、大人的聊天招呼、远处汽车的声音,我通通听不见)。我心安理得地在这几何图形里,在这一个个盒形的积木之间行走,或者站在某个单元门口,眼睛空洞地望着前方,陷入恍惚之中。越来越强烈地,我喜欢退回到内心里,在一片自我的小树林里沉思和幻想。我的一个多年的朋友,谈不上非常亲密,但时断时续,一直保持着松弛的交往。他是一个大学老师,有一天,在城市郊外的山上,自己盖了一栋房子,水泥砖木混搭的,有个简易院门(真正实现了“柴门闻犬吠”)。他把他这些年从江汉平原搬到京城的图书(又在京城购置了数十倍的图书),一起搬到山上的房子里,每日拥灯夜读,不与俗世交往。有一年大雪,他在微信里晒出雪后的山,孤零零一个房子,孤单的橘色灯火,一行脚印。政府鼓励居住在山上零散的村民移迁到山下的平原,农民都下了山。而他却相反,一个人住进这渺无人烟的山上。

想象中的松针、腐叶、榛蘑,覆满了小树林子。这是个自足的、独立的世界。我们寻找并栖身于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向内挖掘自我的矿藏,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我们过往的经验、经历过的事情、见过的风景、听到的温暖或冰冷的话语、异性的抚慰、陌生人的善意、来自亲密者的诋毁、童年时的欢笑阴影、旅途的见闻、阅读过的书籍文章,甚至梦境——所有的这些,一并沉入记忆的矿土里,一层一层,采之不尽,用之不竭。平常,我们在人群中行走,在喧闹的世界里,在既定的游戏网格间奔忙,完全对往昔无视和忘却。在一个光影交错的世界里,在一个声色与虚妄的世界里,在一个写满荣誉、名利、欲望的世界里,我们像战场上的斗士,一往无前。我们终日在外部奔忙,没有时间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那外部磨损了我们的一切,使我们的容颜变老,脸上开始出现褶皱,两鬓爬满白丝,体态臃肿,不再那么讲究,胸前滴着油渍,器宇轩昂的风度化为风中迟缓的身影。有一天,我们开始喜欢后退,退回到那几何形状的狭小空间,退回到针尖大小的内心,退回到往昔和回忆的位置,看到那日日奔忙中没有看到的东西,看到那么多熟悉的声音、面孔、温暖的絮语、柔和的眼睛。只有你不断地后退,真正退到一个最卑微和最弱小的位置时,你才看得到,听得到。当你志得意满,脸上写着骄矜和喜悦的时候,你不可能看到这些。那时,你是个盲人,你目光炯炯,你以为世界在你面前纤毫毕现,可是你什么也没看到。你不断行走,害怕裹足不前,其实根本无法迈动一步。你以为你一直在得到,却不知一直在失去。在失去时间,失去记忆,失去强健,失去耐心,失去曾有的淳朴,失去见到秋天第一片落叶时的感伤。你满世界寻找,有些时刻,你感觉到达了人生的巅峰。你不知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而当真正停下来时,你听到内心的另一个自己在说话,奔忙中蓦然回首之际,在灯火阑珊处的另一个自己,在阴影中无限哀怜和慈悲地望向你。那时,你被定住一般,呆呆地看着这个陌生的自己。

不是要陷入所谓唯心主义和道家的消极。不是的。一直以来,正是这形而上的东西消耗了你,限定了你,禁锢了你的身心。你只是要反躬自省,试问你的内心是否安宁,是否真正感到了幸福。你需要内心的镇定和沉静,来应对世界的风雨。外部的世界,那众声喧哗的一切,容易淹没你,让你陷入慌乱,你在这纷乱的世界里,渐渐成为一个演员。你在你父母的眼中、同事的眼中、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眼中,渐渐脱离开内心的自己,成为一个惟妙惟肖的扮演者,以至于连自己都分辨不清。你从小是个积木爱好者,痴迷于这简单的游戏。搭建的乐趣、推倒的乐趣,哪一样都能让你迷恋其中,不能自拔。从小,你不是个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小孩,你喜欢野蛮生长,像个风中的少年,你在你的世界里奔跑,沉醉其间。你是个课堂上的游离者与母亲视线中的逃逸者,你在课本的边沿,在那空白处画下一个个图案、形象,你沉湎在一个由图像构成的世界里。大人说,你一贯如此,在你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你就在家门口的水泥地上,在一个公社的谷仓门口,用瓦片在地面畫下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图画,你还在墙上画,在木门上画——这时,瓦片变成了木炭。你的内心里有无数的形象,像野草般生长,小鸟般鸣唱,你迫切地将它们释放出来,在你面前随便什么地方,开出花来。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身上的野性开始消失,你越来越温文尔雅,越来越规矩刻板,你甚至再也不画画了,你阅读的书页干干净净,甚至从不画线和批注。你看过的书,还是新的,像买来时一样。你在一种众人喜欢的形象里消失了你自己。

你与周围的一切越是看起来和谐,其实越暴露出一种不平衡。你对人说话委婉、客气,从不挖苦人。你对人迁就低首,不与人争锋。你不去批评人,甚至你对自己也和颜悦色,从不面对自己的弱点。你失去批评自己的勇气,你与身体里的自己握手言欢、胁肩谄媚。你在讨好别人同时讨好自己。你不再是那个风中任f生的、奔跑的少年。就像你现在居住的贤士花园,用一个个水泥盒子,将过去的村庄碾压,用四面八方的人把那些原住民赶跑。那规整的、几何形状的房子,就是你现在的表情,就是你单调、刻板、僵硬的内心在外在世界的映象。那在夜晚看起来高大的巨人一般的身影,不过是黑暗中的一种幻觉。在白天,在一附医院高大的住院部和周围写字楼的压迫下,它们仅仅是些灰扑扑的、低矮的水泥壳子。

你说:我看到阴影中的那个我,那个从身上分离出来、失踪多年的我,在烟花和灯光的照射之外,在那似曾熟悉的位置,在那浓荫处,微笑地注视着我。就在此时此刻。

责任编辑:沙爽

猜你喜欢
小树林积木窗户
堆积木
擦窗户
快乐的小树林
窗户知多少
有趣的积木
山大小树林
玩积木
春天的发言(外一首)
Lovers Lane
贴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