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如何为上海增值

2020-08-02 10:52余红心
决策 2020年7期
关键词:办赛体育赛事赛事

余红心

2019 年上海举办体育赛事经济效益显著,体育赛事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明显。

上海正积极推进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的竞赛表演业,已成为上海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引领体育产业发展的百亿级新业态。

《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对2019年上海举办的163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影响力进行全面评估,从关注度、专业度和贡献度三个维度,重点探讨了12项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的影响。

“上海服务”新名片

2019年,上海举办163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代表性的有上海ATP1000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国际滑联上海超级杯、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世界斯诺克大师赛上海站、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其中国际赛事87项,超过半数,赛事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媒体争相报道,12项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的媒体报道数量达8万篇次,超过总报道篇次的1/5。

赛事传播效应显著提升,成为上海重要展示窗口。以上海ATP1000大师赛为例,该赛事转播覆盖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赛事全球播放时长6411小时。在2019年各项赛事产生的近35万篇次媒体报道中,对“上海”城市的媒体报道高达33万篇次,庞大曝光度的背后正是世界对上海这座城市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重大赛事成为向世界推介上海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展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精神与活力的重要平台。

同时,赛事组织运营专业成熟,办赛品质稳步提升。办赛主体在赛事举办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体育服务水平领先度、服务功能辐射度、服务对象感受度、服务品牌美誉度,在无形中强化了体育消费者对“上海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让体育赛事成为“上海服务”消费升级的新名片。

联动辐射

体育赛事是竞赛表演业的核心,通过门票收入、广告转播收入、新资金收入以及拉动本地消费等,直接推动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同时,体育赛事对关联产业如健身休闲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博彩业等也有着极大的联动辐射效应,2019年的体育赛事,更是对旅游产业中“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拉动效应达40.6亿元。

2019年上海举办体育赛事经济效益显著,体育赛事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明显。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共带来30.9亿元的直接消费,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其中对第三产业的拉动效应达61.08亿元,为政府带来的税收收入累计达7.56亿元。其中,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3项赛事直接经济效益分别为11.63亿元、9.23亿元和3.28亿元,间接经济效益分别为39.23亿元、30.13亿元和11.45亿元,对第三产业的拉动效应分别为23.46亿元、18.22亿元和6.54亿元。

以赛事为核心的竞赛表演业成为上海百亿级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业态,离不开对重大赛事的“上海模式”的探索,即通过体育赛事平台,整合资源,推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竞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在重大赛事筹办过程中,通过吸纳赛事公司参与,积累赛事运营经验,积极探索市场主体参与重大赛事筹办新模式。第十五届世界武术世锦赛从赛事运营、赛事保障到商业开发都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在赛事市场开发方面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既深度挖掘武术与音乐、服饰、影视等方面潜在的商业价值,又为赞助企业度身定制权益列表,力争最大程度挖掘赛事的商业价值,为重大赛事品牌效应的提升和产业化发展方向提供经验。赛事运营方面,组委会与体育赛事公司合作,以赛事流程为标准设计一套程序化系统,降低筹备过程中的沟通成本,提高办赛的信息化水平。

政策加速

2018年,上海出台《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举措包括:优化完善“以奖代补”的政府资助方式,完善体育赛事品质标准体系和赛事综合效应评估体系,建立赛事动态监测机制,关注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提升健身休闲产业能级等,同时落实资金奖励、出入境便利等鼓励政策,同时扩大体育服务贸易规模,并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体育服务产业政策试点。为鼓励市场主体办赛的积极性,上海体育部门发布《2019年度上海市体育赛事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通过优化报送程序、降低报送门槛、拓展扶持范围及加大扶持力度等方式,实施赛事专项资金的扶持。

2020年,上海市政府颁布实施《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用改革创新思路为体育赛事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完善制度规范,搭建功能平台,通过立法促进体育赛事规范有序发展。在一网通办上搭建平台,为办赛主体提供服务,引导办赛主体主动登陆平台填报赛事信息;同时依托平台,体育部门与公安、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共享赛事信息,通报赛事举办情况,建立体育赛事综合服务机制,也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便利。这为加快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提供了法治保障。

2020年上海体育局发布的《2019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第一次客观评价体育赛事对城市的价值。体育赛事评估体系的建立,为政府和社会力量举办体育赛事提供客观评估依据,积极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具有发展潜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赛事项目集聚,有利于上海进一步创新品牌体育赛事发展路径,丰富体育赛事种类,提高体育赛事组织管理水平,推动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

2020年初,由于疫情影响,线下集聚性强的体育产业受到了冲击。上海市体育局出台了支持体育企业发展的12条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站起来”、“活下去”,除了帮忙对接税费减免、场地租金减免等,还携手银行,线上举办普惠金融专场对接会。疫情让体育企业在危机中寻找到了新商机。不少企业危中寻机,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线上销售增加迅速。

2020年,《上海市體育赛事体系建设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主要内容包括四大任务、五大重点工程和四大政策举措。具体为丰富体育赛事供给、优化体育赛事空间、统筹体育赛事时间、健全体育赛事组织体系的四大任务;体育赛事品牌认证、体育赛事服务体系建设、体育赛事评估体系建设、体育赛事创新发展、长三角体育赛事联动的五大重点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场馆服务保障、加大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四大政策举措。

在高屋建瓴的政策引领下,上海各区纷纷以体育赛事为媒介,集聚发展体育产业。例如,浦东新区借助区域场馆优势,积极打造以马术、电竞、冰雪运动等为特色的赛事集聚区,构建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生态圈;闵行区以上海ATP1000大师赛为基础,打造融体育赛事、运动休闲、培训健身、商务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旗忠国际化体育休闲集聚区;奉贤区以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为契机,整合全区优势产业资源,加速打造“汽车未来空间”的步伐。

当然,上海赛事主要是大型单项体育赛事,而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全运会等相对缺乏。比较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城市名片的宣传效应、产业经济的关联辐射效应也更为明显。以《2019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为契机,上海客观评价体育赛事对城市的价值,有利推动上海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建设。

猜你喜欢
办赛体育赛事赛事
本月赛事
2022年赛历划重点
张家口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工达到办赛条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新民晚报:转变思路办赛 杭州应有可为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