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忠仁
信宜市合水镇新云村是一个老区村。今年4月中旬,笔者到该村采访。走在平直洁净的硬化村道上,只见群山碧翠,道旁新楼连排,太阳能路灯间隔竖立;田畴阡陌纵横,豆菜旺盛,花果飘香,有农人正在耕耘。白龙河穿村而过,两岸坚堤巍立,新建的两座水泥桥横卧河面。村文化公园广场宽阔,亭楼耸立,花木扶疏。远望连片1600亩的油茶基地,梯地从山脚迭到山顶……谁能想到,这个2016年因为集体经济差、贫困人口多而评为省级贫困村的地方,居然在数年间华丽转身,变为全省有名的富美乡村,泥腿子张南创书记竟能在全省会议上介绍治村经验呢?
治散:强了核心正了民风
新云村位于信宜市东北部的云开山区,离信宜市区70公里。全村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多人。这是一片红色土地。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信宜县委的一些领导人,到此村建立地下交通站,发动群众参加游击队,引导青年投身人民解放事业。上世纪90年代政府评划老区时,新云村被评为老区村。改革开放后,该村随着时代顺流发展,但一直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仅18000多元,无力为村民办事。2016年,该村被评为省级贫困村,广东省地质局的对口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新云村因此而遇上了千载难逢的良机,翻开了建村以来最辉煌的一页。
在省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新云村首先是抓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班子建设。村党总支书记张南创对大家说:“当干部,首先要廉洁公道,不贪不占,屁股不夹鸡毛才有威信,即使不在其位,也能留下清白名声;其次要按政策法规处事,不偏不倚才能服众,即使当事人一时误解,最终也会消除怨气。我们要抓住省扶贫工作队的良好机遇,创造前人不敢想象的事业。”党总支根据人员特点合理分工,完善落实上班制度和包片责任,而且书记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班子成员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谋事讲民主,做事讲团结,营造齐心合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建设党员电教学习中心、党代表工作室,落实“三会-课”制度,开展民主评议和谈心谈话活动,实现党建活动规范化。还建立了党员义工工作站,自觉为留守儿童和老弱病残服务。同时在全体村民中开展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文明团结方面的教育,逐渐培养正气,消除歪风。
经过一段时间后,支部核心坚强了,村委干部团结了,党员朝气焕发了,村风民气清正了,各项工作也顺风顺水,能够又快又好地推进了。村里在省扶贫工作队支持下创办1600亩油茶基地,连片数座山头,涉及213户的责任山,这种“人多心杂,众鼓难敲”的事情,过去办不了,现在办成了;村里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艰巨,开初阻力很大,但很快完成了;建设1700米白龙河河堤,涉及100多户群众房屋或田地,村民们很干脆地响应,自行清理青苗竹木。陂辣村民小组刘氏兄弟因祖屋祖产闹矛盾十多年,曾经大打出手,经过调解也息纷止争,重归于好。近几年村里先后发生纠纷18起,全部成功调解。村民之间闹矛盾,过去靠声高拳头大,现在转为讲道理讲良心了。村里因势利导制订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对娶嫁礼金、酒席规模等标准降低至合理水平,红白喜事不铺张浪费,不互相攀比,村民普遍接受。
治差:美了河路和村庄
新云村4600多人口,分布在十多个自然村。白龙河穿村而过不设防,往往几年间一次大洪涝,冲岸毁田,危及群众安全,是村民的心腹之患。2公里多的河段只有一座桥,村民过河要绕道,多建桥梁是村民的长久之愿。东边的茶厂村民小组和西面的清水山片(6个村民小组)均处在深山之中,离村委会三四公里,山道弯曲陡峭行路难,是村民的世代之痛。所有村道都是泥路,雨天积水泥泞,夜晚漆黑难行,也是村民的历来之怨。近年来城乡兴起广场舞,而新云大妈跳舞无场地,建设文化广场成为民之所盼……新云村要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横亘着一道道难题。
省扶贫工作队长老莫兼任新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他决心在有限的驻村时间里,充分利用省的扶贫政策,为新云村多办好事实事。他与村总支书记张南创珠联璧合,动员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齐心谱写新云村美村新篇。在上级政府支持下,他们首先建设村域内白龙河一河两岸钢筋水泥堤,1700米长的巍巍坚堤,防止了洪灾,消除了村民的心腹之患。前些年年新云村民参观邻镇钱排双合村特大洪灾后建设的水泥河堤时,曾打赌新云村200年也建不了这样的河堤,想不到2019年就建成了,而且更坚固更美观。然后将建堤后开辟的土地,建设一条5米宽的道路,搞好美化绿化,成为村民散步休闲的绿道。其次,筹资扩大铺设茶厂村和清水山片(6个村民小组)的硬化村道,消除了600多村民的世代之痛。再次,增建村道,实现全部村道硬底化,并且安装了200多盏路灯,消除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长久之怨。第四是在村域内白龙河面上建设了两座水泥大桥,方便了交通,实现了村民的长久之盼。第五是开展轰轰烈烈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拆除危舊泥房、废弃牛栏、露天厕所等68间共3280平方米,清除生活垃圾210吨,改变了村容村貌。之后设置生活垃圾桶,落实清运垃圾人员,净化了人居环境。第六是筹资建设了3宗饮水工程,解决了部分群众饮不洁水的难言之隐。在建设美丽乡村工程中,新云村最精采的点睛之笔,当属建设文化广场了。他们利用建设河堤开辟的土地,建设了金沙湾文化广场,场外清波荡漾,场内石板铺垫,徽派特色的文化长廊和六角楼环绕连接,四周花木扶疏,照壁上“听党话跟党走”六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广场成为新云村民和邻近合水圩居民休闲、歌舞的乐园。据统计,5年来新云村完成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263个,总投入3800万元。2018年,新云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当地一个客家山歌手面对此情此景,高兴地唱道:日出高山满天红,新云今日画图中。党恩好似旱天雨,千户农家春意浓。
治贫:富了村民和集体
新云村过去之所以戴上省级贫困村帽子,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村集体每年收入才18000多元,未达到省定的3万元标准;二是当时部分群众经济收入还在国家确定的贫困线之下,处于贫困状态。要甩掉贫困村帽子,就得在治穷方面探新路,谋妙招,鼓实劲,下功夫。
2016年以来,张南创与驻村第一书记谋划了一个先易后难、分段实施的治穷方案。他们从最易实施、最快见效的培训推荐就业起步,先后多次举办糕点制作、家电修理、家政服务、建筑技能等培训班,让村民掌握一种技能后,推荐他们就近或外出务工。三年来,成功推荐242人务工,人均年收入三万多元,直接带动71户脱贫。如孤儿刘玉婷被推荐到东莞务工,年收入5万多元,成为信宜市贫困户就业脱贫的典型案例。之后,他们成立种植合作社,建立中长期收益保障机制,其中1600亩的油茶产业示范基地,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动员213户村民(山主)以山地入股,73户贫困户以种苗化肥折价入股,预计进入收获期后,山主有分成,贫困户脱贫后还有分红,村委会集体有资产性收益。
为了兼顾当前与长远,张南创一班人开阔视野,深谋远虑。他们将上级拨给73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集中起来,加上村里另外筹集的资金,投资给信宜市一个旅游开发公司办基地,年收益率达到8%,按入股数分红给贫困户,而且确保他们脱贫后还有数年的分红收入,若干年后总资产份额回归村集体。他们用同样方式,花171万元成功收购村内的信宜河美电站,年电费收入10多万元,实现扶贫户和村集体“双赢”,既实现当前脱贫目标,又留下发展后劲。由于水电站能够保值增值,在收益分红方面有明显优势,此举得到茂名和信宜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他们正在与村内一座原属村委会后来出卖使用权的电站经营者洽谈,计划提前收回使用权,为村集体再添新资产。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新云村治贫工作大见成效,累计完成脱贫任务101户332人,省定73户贫困户于2018年全部脱贫,且脱贫后若干年内还有资产分红。村集体年收入从18000多元,增加到30多万元。过去村集体经济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现在每年可以拿出10多万元兴办村里公益事业。
2019年,新云村党总支书记张南创被评为广东省“百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省驻新云村扶贫工作队长老莫被评为广东省“百名优秀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一村“双星”,成为广东省当年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