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市户外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研究

2020-08-02 10:47何悦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需求广场

何悦豪

摘 要:文章以西安市鄠邑区人民路广场为对象,通过实地体验、观测、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数据整合和归纳,对该广场进行综合性的使用后评价分析,指出现存问题及改进意见,促进县域城市公共空间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公共空间;广场;需求;空间;人群;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705010)研究成果,项目成员为韩禧馨、李志强、张龙、曹佳美。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空间出现,其中,城市广场因作为整个城市形象的展示,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在其《人性场所》中明确提出了广场的定义:“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在加强大型的城市广场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小型县域广场,保障各级别广场在不同的区域发挥出相同的完善充分的作用。要发现并解决问题,打造更好的公共空间,就要深入到人群经常使用的公共空间中去,调查研究小型公共空间例如县域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建设设计,探求到所需改进提升的要素。

一、概况

(一)空间现状

人民路广场地处西安市鄠邑区五竹镇,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东临交警大队、银行、税务局、医院,西临鄠邑区汽车站,居民小区、实验小学环绕四周,位于鄠邑区的交通要道上。总体来说,人民路广场是一个多功能的中小型广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周围居民的基本需求。广场内设立乒乓球台、休闲座椅、健身器械、广场雕塑、大广场区、小广场区、摊位买卖区等。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1.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体验、观测、采访和调查问卷的方法,通过数据整合归纳,指出广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调查时间为2019年10月14日至12月初。在不同时段进行10次以上的现场问卷发放工作,有效回收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后使用Xmind软件、Excel进行数据统计整理。

2.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包括受众的行为主体分析、可达性分析、活力因素分析和广场综合评价分析。

二、调研分析结果

(一)行为主体分析

1.性别构成

调查显示,在使用者的性别比例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比男性更为挑剔该坐在什么地方,对于干扰更为敏感,会花更多的时间考虑各种可能性,女性平均比例较高的广场很有可能是一个出色的广场,事实上它也常常被评选为出色的广场。”[1]放在现在也较为适用,女性比例较高也侧面体现了广场的安全系数较高。安全这一点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图1)。

2.年龄结构

广场使用者各年龄层都有,其中青年、中老年占比均较高。国家统计局2019年末的数据报告指出: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即将面对的问题。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发现老人使用广场的次数很多,早中晚都占有很大比重。

3.使用人群

广场使用者分布于各年龄层及各个行业领域,他们和亲人一起或自己在广场活动,也有人会选择带着宠物来广场。

(二)可达性分析

1.使用者到达时间

80%的人群到达广场的所需时间为30分钟以下,20%的人群需要30分钟甚至1小时以上,到达时间较为合适,偶有远距离的人群前来使用。依据时间来看,广场的服务辐射半径主要集中在5公里范围内,该范围内人群到达时间均可保持在30分钟以下。

2.交通方式

60%的人群通过步行的方式到达广场,借助自行车、电动车这类小型交通工具的占比有25%,乘车前来的占15%,可见广场服务对象多为广场附近的人群,出行方式多样,广场辐射范围较小。

3.使用频率

使用频率较高的多数为中老年人群,年轻人对于广场的使用频率较低,多数为路过、等人,在广场内停留的时间较为短暂。广场内每天使用1-2次的人群占45%,每周1-2次的占31%,还有3%的使用者表示使用频率为每天数次或每周数次。每月1-2次的占10%,这部分较多为稍远距离人群,使用频率较低。还有5%的群众表示来广场是路过、经常路过或不常来。

4.使用时段

广场一周内周末的使用度均较高,占比50%,周末占比79%,许多群众会选择一周都来广场。

在一天中的广场使用时段里,早上、上午、下午、晚上的使用度均较高,这里面包括来广场上班人员的早上时段,也包括大部分人的工作休息时段,因此对于广场整体的设计规划就要更为全面完善。

5.活动时间

在广场内活动20分钟以下的人占17%,21-40分钟占28%,40-60分钟占19%,1小时以上占36%,人在广场中活动时间越长,对于广场的基础设施要求就越高,广场复合功能就需要越多样,动静区域的划分就要更为详细。设施在顾及活力因素的同时也要兼顾休憩因素。

6.天气偏好

91%的群众喜欢在晴天到达广场活动,18%的群众喜欢在陰天到达广场活动,1%喜欢雨天的广场。在广场的设计中,各个天气下的广场设计都要考虑,照顾到不同喜好的使用人群。

7.季节偏好

人群对于季节的偏好多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其中春季28%,夏季35%,秋季22%。单选冬季的人群较少,仅占4%。也有41%的人群表示四季都愿意来广场进行活动(图2)。

(三)活力因素分析

数据看来,广场上多数为休闲散步的人群,也有21%的人群在广场内进行锻炼,而且在这些人群当中的主要为中老年人,有时也有在广场上举办活动时引来的人群,例如节日活动、招聘会等。少数时候会有远距离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观光人群较少的原因有广场文化内容、基础设施不够丰富等(图3)。

三、广场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基础设施方面

设施老化使得广场上没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夏天雨季的影响和冬天冷空气的侵袭是个尤为重要的问题,广场缺乏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这使得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人的保护作用和舒适性。

广场座位的选材不够合理。木头作为座位材料温暖而舒适,被维护得好就会有很高的使用率;其他材料则要硬得多,跟随天气的变化变得过烫或过凉,无法满足民众对于座椅的需要。应当权衡考虑多设立木质座椅。活动设施需要广场的管理部门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缮翻新。统计数据显示,人民路广场娱乐设施虽然种类丰富,但数量一般难以满足市民的需要。娱乐设施分布在广场的西南角,且器材周边的活动空间很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民的锻炼需求和活动热情。

广场内商店的种类较少,还不够便利,应该增加商店种类来方便市民的生活所需。

广场公厕需加强改善。公厕没有清晰的路标导视,且民众希望公厕数量增加。广场的厕所是广场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用来满足使用人群的生理生活需要。例如西安海港城广场,在路边设立了公共厕所的引导牌,而且公共厕所位置分布在广场的两端,这样既能缓解公共厕所的使用压力,还便利了从不同方向过路的人,使在广场周边上厕所是较为方便的,这一点极大地解决了市民在广场娱乐休闲的方便问题,同时还可以供广场周边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使用厕所。

广场乒乓球运动区域的建设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许多该区域使用者给出的反映有以下幾点:一是地面不平,对于运动中的人来说就有受伤的风险且空间使用感的下降。二是球桌处无灯,无法在每个广场使用时段都能提供本应能达到的使用功能,广场不只是该区域缺少灯光的设置,同样还有别的区域存在这样的问题。三是球场周围无遮挡,在打球过程中经常会有球掉落在绿篱或是行道上的情况,对运动的人和行人都会带来不好的空间使用体验。从广场的这样一个细部设计来看就存在着急需改进的问题,在广场的设计中就需要考虑得更为全面。

(二)功能区划方面

人民路广场在整个功能分区划分上显得非常不协调。功能混杂,让人群在时间规划上存在问题。在一个时间内出现一个区域承担两个功能或多个功能,由于场地有限,并不能将两个功能或者三个功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例如摆摊占地会影响人们的游览体验甚至是正常使用需求,在调查摆摊者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摆摊者希望广场可以规划固定摊位区域,因为周边商铺的数量不足也催生了广场游玩者对于购物的需求。空间整体交通还算便利。

(三)空间尺度方面

人民路广场围合性较好,面积约2万平方米,属于小尺度空间,具有较好的可达性,能够支撑市民基本的社会交往活动,广场的利用率高。现今随着我国各城市快速、大规模地新建广场,极大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但有些广场建设得很大,巨大而空旷且脱离实际需求。从广场的设计角度上看,广场空间尺度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广场设计者特别是决策者们对城市广场的尺度是否缺乏深入理解,所以在建设广场考虑空间尺度上要格外考虑这一点。

(四)铺装方面

铺装的选材方面存在问题。在我们进行现场调研的时候,大多数人给出的反馈意见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广场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注意空间上的阻碍物和地面质地变化的程度超过了注意步行通道上的任何色彩规律和美观性的程度。例如中心广场路面被民众集中反映雪天路滑,路面硬质铺装就应考虑选择更为合适的材料以保障空间的正常使用。广场地面的美化度大多数人还是认可的,但也有30%的人认为一般,8%的人认为不美观或很不美观。广场地面美化的设计整体比较大众化,能够满足一般大众的需求。

(五)绿化方面

人民路广场绿化分布不均。广场绿化面积较大,但广场中间没有设置绿化空间,绿化空间均被安排在广场周围,并且被包围起来,夏日阳光强烈时,由于广场上缺少遮蔽物和绿植,游人无法很好地在广场上游玩,四周绿植也与人距离较远,并不能对坐在座椅上的人起到遮阴作用,使人与植物并不能近距离接触。同时,有民众给出了多种花以及观赏性植物的建议。广场在植物布局上缺乏考虑,没有发挥出植物带给人的亲近感,还有在景观绿植方面应该采取多种互补式种植,体现当地植物特色和植物的多样化,并且起到对空间环境的调节作用,给游玩的人带来绿色健康舒适的环境。

(六)设计方面

广场在设计元素上也略显单调。没有突出设计本身的特色,也没有展现出区域人物的主要生活习性和生活习惯,在设计上缺少突破。使用率高的广场应具有多样化的颜色、质地、休息空间、景观要素等。广场中心只有一个雕塑景观,景观造型较单调,颜色略显突兀,孤立且与周围没有建立联系,整体设计缺乏对民众的吸引度。在问卷调研时,超过10人在问卷建议栏中表示希望在广场上多设立人文奇观、文化墙等景观。

人群使用广场大部分为春夏秋三季,由此可见人们更喜欢在天气温暖的好季节来休闲娱乐。在春夏秋三季中,人们更加愿意在夏季去往广场,从这一方面来看,广场的设计也需侧重在夏日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广场的使用细节,当夏季气温较为炎热时,遮阴区域、避雨区域都应当满足广场常规及以上数量广场使用人群的需求。

现如今,5G技术已经开始推广发展,在部分公共场所使用,如果将现代科技与广场的设计使用结合起来则会有质的飞跃。在调研中就有民众表示希望广场覆盖无线网络,可见现在综合性功能区域的使用需求种类正在不断增多。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趋于多元化,迫切需要集休息、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公共场所。

四、结语

根据广场满意程度的调查,满意及以上的人数总和超过半数,广场建设还有很大的的提升空间。在服务于各种各样的受众群体的同时,现代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冲击以及其带动作用也极大程度地推动并发展了新的设计标准和使用需求,这种新的多重复合性的功能需求,使得空间本体需要不断演化和融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和文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未来人们对于广场的各项需求也会逐渐加大,人们需要在休闲娱乐中了解当地文化、解读这个城市,这就意味着像人民路广场这样的县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也更需要随着人的进步而不断进步,来提供给人更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库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邵影军,贾松林.浅谈现代休闲娱乐广场设计[J].四川建筑,2007(z1).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需求广场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广场上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