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思文
摘 要: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中,校园广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广场属于学校生活空间中的公共空间,其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大学广场还是一种交通空间,其具有通向各个生活、工作领域的交通枢纽的作用。因此,对大学校园广场的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校园规划设计师需要结合校园广场的设计原则来进行相关的广场设计。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学校园的广场规划设计原则、大学校园的广场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规划设计
校园广场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同时也是老师和学生们联系感情的公共空间。广场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高质量的广场设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同时校园广场也是学生们度过悠闲时光的主要场所。广场设计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校园生活水平。规划设计良好的大学校园广场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便利的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大學校园的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大学校园景观历来是高校形象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点区域。大学校园广场是校园的核心区域,具有多项功能,如组织群体性的主题活动、供师生静坐阅读、与亲朋好友闲谈等。因此,大学校园广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充分展现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大学校园内创造一片能够休闲、娱乐、学习、交流、集会的场所。基于大学校园广场的功能,在进行大学校园的广场规划设计有三个原则:第一,体现大学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最基本的就是老师和学生所追寻的价值。价值追求反映在校园生活和校园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也成为了校园文化的延伸。在校园广场中可以体现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观念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多种文化。同时广场中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这些广场活动可以有利于形成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带动校园文化气氛,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在校园广场上举办各种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团队精神、艺术水平、文学修养等等,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第二,提供师生交流感情的平台。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始终存在着一种严格的师生关系[1]。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方式单一,缺少合适的场合促进两者的沟通交流。而规划合理的校园广场就可以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联系,避免传统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进行各种广场活动的同时,师生之间有了可以共同研究的话题,可以无形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在进行大学广场设计时还应该设计各种夜景模式。因为晚上是老师和学生们悠闲聊天的最佳时间,进行夜景设计的广场为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休闲的交流平台。第三,与大学周围环境相统一。大学广场规划设计还需要注重广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融合。大学校园广场的设计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匹配,如教学楼、花坛、走廊、绿化草坪等等。同时大学校园广场的设计还与学校本身的大小有关,不同的校园面积其校园广场的大小也是不同的[2]。
二、校园广场的规划设计
在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合理地规划建筑群和广场。广场附近的建筑群布置的内容和模式可以影响广场的形式和内容。这些建筑群有一定的功能关系,同时各广场之间也存在着联系,结合校园道路绿化草坪的设计,可以构成美好的外部空间环境。校园广场的规划设计需要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匹配。大学校园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帮助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校园中环境的创造、外部环境的设计,都应该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不仅要能够鼓励学生学习,丰富学生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要有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校园广场的规划设计是校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每个广场发挥的功能不同,因此需要使用不同手法进行建筑处理,以满足不同活动方式的需求。
(一)位置与人流入口
校园广场是一个公共空间,是所有人都能去的空间,会聚集大量的人群,因此入口设计需要有特色,可以轻易地让人找到,使人们可以顺利出入。校园广场的入口要有很好的通畅性,因为其是学生们进出的必经之路,所以必须保持顺畅,避免发生拥堵的情况。同时每个广场有不同的相关要求,要参考广场的相关功能。广场的设计需要参考各建筑物的门厅位置,同时连接校园内重要的风景地点和活动地点,校园的道路系统是一种道路脉络网,控制着人流的走向。人们在奔向目的地的过程中,目光会在广场停留欣赏,感受周围的各种景色[3]。此外,广场的位置需要依照校园人流情况进行布置设计,充分地发挥广场集散人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一园南部旧校园的大门旁边,临近学生宿舍,有一个广场,其东面是一栋办公楼,而西面是学生们的俱乐部,北边与校园的大门相围合。穿过这个大门,与北面的空间交通。
(二)空间的围合与分隔
广场的规划设计可以是动态空间进行围合,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心理暗示,合理地利用造型、色彩、材质等手法使人产生联想,形成视觉的流动效果。例如广场中流水、喷泉的设计,可以带给人们动态的视觉效果。广场规划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还可以是静态空间围合设计,通常来讲静态空间的形式比较稳定,广场设计中经常使用对称式布局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的方法。同时广场还是一处开放式的空间,私密性较小,注重和其他空间环境进行交流与渗透,同时还讲究对景与借景,广场可以与周围自然景观或建筑群进行结合。同时这种广场空间设计还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灵活性大。广场空间的围合除了平常的建筑物围合以外,有时还可以使用周围的树丛、雕塑等等来进行围合。这些景物的合理运用可以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广场环境。
空间的分隔方式主要与意境的创造有关。设计师们经常使用草坪、树丛、水池、喷泉、花坛等设计来进行空间分隔。在日本流通科学大学中,设计师想要将教学科研区专门规划成有益于学习的秩序环境,于是使用了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一种四方院布局,并设计了可开展各种各样文化活动的广场。除此之外,北京大学俄文楼广场的设计,是另一种意境的空间艺术设计,其主要是通过树丛、篱笆和建筑群围合组成。其中还安放了李大钊的塑像,为其增加了一种怀旧的气氛。同时,设计师利用绿色草坪,并以树木、小径、护栏等进行分隔,然后形成了许多个大小不一,尺度适当的小空间环境,为师生休闲活动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室外环境。
(三)功能区分与联系
在校园广场的规划中,因为功能作用不同,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广场,其在应用的领域上有着清楚的分别,有益于创造出不同的意境。而这些广场在应用上还有相互的联系,同时彼此之间的形式上也有密切的联系。广场的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空间设计原则,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空间的设计,一般按照从外向型过渡到内向型的空间层次进行设计。除此之外,广场空间需要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为有的广场一半是外向型的,一半是内向型的,而且还可以一半是嘈杂的使用空間,一半是安静的使用空间,两者的相互连接有一定的对此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差异感。嘈杂的一般是外向型的广场而宁静的一般是内向型的。内向型的广场设计一般临近学生们的生活区,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日本青山学院厚木校园就特别地设计了内外两种类型结合的广场。设计师结合周围的环境和人流走向,同时布置了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类广场空间形式,十分方便人们使用。
(四)地势与环境的利用
广场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基地的平缓起伏、地质构成、土壤特性与承载力的大小等因素。同时与广场周围建筑物的平面组合、结构布置与造型都有明显的联系。广场设计需要结合原来地形的特点,在复杂的地势处需要符合条件要求,重新采用不同的结构和构造处理等等。除此之外,广场的设计还需要参考水文条件,这与广场中水池、喷泉的设计有关。同时与流水接触的广场建筑应该具有防水和防腐的能力。设计师还应该将广场规划成为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可建造二层建筑,使这个公共活动空间的范围加大。即使总体用地面积受到制约,但是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充分合理地使用空间,也能够既不影响正常的校园教学的建设,如教室,又给师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比如在香港演艺学院,因为校园用地紧张的问题,设计师们通过精心的设计为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了美好的物质空间和景观环境。在主楼前设计了广场,利用水池、喷泉、草坪、花卉、坐凳等,增加了广场的艺术性。同时为了提供更大的空间面积,使用了低层办公楼建筑的屋顶,还布置另一个有许多绿化空间的活动场所,并利用台阶与水池等景观将各个小的空间联系起来,在扩大广场景观的同时,还增加了层次感,上下两层的空间设计相互映照别有一番情趣。许多高校都因为占地面积有限,而使用各种组织空间的设计方法,更好地利用空间,在提升空间利用率的时候,同时实现了较为理想的校园广场环境构建,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这种设计理念可以被应用于许多场地的空间设计中去。
三、结语
大学校园的广场是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重要部分,其可以起到承载校园文化、传承校园精神的作用,同时大学校园的绿化环境、生活环境等环境质量也可以通过校园广场体现出来。校园广场的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根据师生的需要对广场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增加老师和学生们在广场活动交流时的舒适感,充分展现校园文化,以实现大学校园广场人文性、生态性与文化性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陈瑶,高增林.浅议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广场设计[J].山西建筑,2008(1):30-32.
[2]张富春,张鑫铭.浅谈校园文化广场设计理念[J].安徽建筑,2012(3):25-26.
[3]周君,张鹤,郝美彬.浅谈大学校园中心广场景观设计:以山东英才学院北校区中心广场设计为例[J].农学学报,2013(10):26-30.
作者单位:
辽宁财贸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