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秀水状元村民居建筑文化探析

2020-08-02 10:47廖雪晶郝琳哲黄勇智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5期

廖雪晶 郝琳哲 黄勇智

摘 要:广西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优秀的瑶族文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文化载体就是瑶族民居。秀水状元村民居的建筑文化是瑶族建筑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历史遗存,受汉族和瑶族的相互作用,成了汉瑶结合的建筑架构。在秀水状元村中有着我国最大的有“天然博物馆”之称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它作为文化的载体流传至今。秀水村受科举考试的影响,崇尚读书入仕。秀水村始祖毛衷在贺州市担任刺史期间就特别重视教育,他官满卸任后在秀水定居时,把读书入仕作为家训传承后代,因此,历史上著名的鳌山石窟寺书院、山上书院等四所书院都无不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秀水村;民居建筑;重教思想;文化透视

富川秀水状元村位于湘、桂两省(区)交界处,林满山野,青树环合,翠蔓遮掩,佳木立秀,参天直固,有着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唐、宋、元、明、清五朝,它一共培育出了一个状元、二十六个进士,因此登上了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季》第四十一集《秀水村——读书明理》,也成为了电影《股份农民》《别在村前等我》的拍摄地。

一、秀水村的历史

富川秀水村,位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始祖毛衷是唐朝开元年间的进士,在广西贺州担任刺史,从富庶的江浙移居秀水,带来了当时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理念。秀水村自唐朝发展至今人口已达2000多人,村内有4个自然村,是广西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二、秀水村民居建筑及其空间语言

建筑,结合了艺术审美与技术施工,随之就产生了一定的功能,它提供了环境、房屋或场所,使人们可以在里面生产、生活。所谓建筑空间语言,就是人们通过所能感知的三维环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给外界传达信息。建筑是由实体的材料和空间所组成,就好比门有门框和中间的空间,虚实相生。秀水古村文化虽然与汉族文化相互影响,但它仍保留着由唐至清的传统建筑格调。秀水村中的毛氏宗祠、古戏台、古书院、古民居、古门楼等都是其建筑风格的体现。 秀水村民居的建筑形式可以分为三间堂平列式和天井门楼式两种。三间堂平列式的屋宇,中间是厅屋,厨房紧靠墙根,设有火塘,火塘上方有吊顶木架,再将竹笄铺上,可用来烘谷禾和腊肉。天井门樓式结构的房屋,三间平列的房屋前面设有一个天井,天井池中一般种有绿荷红莲,高雅清丽,天井前面建起一堵墙,从两端进,直达天井,通过左、右厢房成回廊,可以到达正厅。

三、秀水村装饰应用及其文化蕴涵

建筑装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但要满足实用的要求——居住,还要满足人的精神享受——审美。秀水村依山傍水,具有很好的自然景观和村楼布局,借用自然景观来装饰建筑。无论是毛氏宗祠墙体的生土、毛石还是状元门楼的杉木材料,都是在秀水村周边山地的林中采集。秀水村建筑的色调以冷色为主,与苏杭古典园林类似,主打灰、白色调,所以它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青砖、灰瓦、白墙。在秀水民居中,建筑包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审美等。秀水村古戏台是广西保存最完好的古舞台之一,以八根柱作为支架,檐壁上绘有祥和福寿的古画。秀水村建筑门暨形状丰富,有方形、长方形等,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门暨木刻石雕中则运用了八卦图形,形成“S”形构图形式,门暨之侧面是莲花,正面立体雕刻成碟子的形状,在碟子之上是“S”形的二鱼,寓意着在四季更替中,年年有余,体现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四、民族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瑶族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具有鲜明文化色彩的艺术形式。富川秀水古村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以其独特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瑶族文化中独树一帜。秀水村村民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婚丧嫁娶、礼仪信仰、节日庆典等都是瑶族文化的体现。在秀水文化中,“耕读传家世,读书继世长”的耕读文化作为秀水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励着毛氏族人读书入仕。在村中,不管谁家的孩子考上了状元或进士,都会划拨一些田产来当作奖励,同时也是为了激励其他子孙向其看齐。秀水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风俗,在毛氏祖先诞辰的这一天也就是农历九月初八,秀水村都要举行一年中最大的活动——状元游,这种纪念状元的形式是对后人的一种感染,激励人们向状元学习。

五、秀水村重教文化影响子孙

自唐开元十三年至今,秀水村的重教思想一直广为流传。始祖毛衷通过承办蒙馆和经馆,开创了秀水村毛氏家族教育的先河。一位状元,二十六位进士,成为了毛氏家族的荣耀,也成为了毛氏后代学习的楷模。每一年的大年初一,家族中年满六岁的子孙都要聚集在毛氏宗祠诵读《勉学诗》,这是毛氏家族必须给孩子们上的人生第一课。秀水村以耕织为主,坐落于山中一隅,却深受科举考试的影响。对于秀水村的人们来说,科举是农民或农民家庭改变命运的一个主要路径,它打通了下层向上层移动的通道。自古以来,村中人重礼仪,习诗文,四个书院里书声琅琅,莘莘学子为光门楣、报家国而读书的誓言至今仍然回响,孕育了秀水村源远流长的文脉,也使毛氏家族绵延昌盛。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秀水村就有253人考入大学,其中硕士5人,博士3人。秀水村村民不但崇尚读书,而且保持着沿袭已久的尊师重道传统,正因家族对读书的重视,对教师的尊崇,秀水村人才辈出,同时也使村民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莫大的荣耀。秀水村已经把重教思想深入到每一位族人的脑海里。

六、结语

当一切繁忙和喧嚣都沉静下来,我们该如何去承载时光的厚重?建筑作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数千年来,一直都见证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秀水村民居建筑群,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建筑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秀水村民居建筑及重教思想文化的探析,使读者了解秀水村民居的建筑形式及重教文化对人的影响,林林总总的建筑形式,体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构成,突出了伟大的人民群众的智慧。秀水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份子乡绅群体,他们用实际行动带我们去领略、去感受我们民族建筑的深厚韵味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石承斌.贺州龙井古村民居建筑的文化透视[J].广西民族研究,2012(4).

[2]黄春波.浅谈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J].美术大观,2007(9).

[3]路照林.富川秀水村瑶族传统民居的艺术化生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5(6).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