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泽林 陈琪
【摘要】人工智能通过对各国经济实力、全球军备竞赛、战争局势、政府政治事务和外交活动、国际政治权力、国际公共安全等方面对国际政治格局造成影响。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中国应依据本国优势抢占人工智能技术的制高点、重视大数据安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政治事务管理效能、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风险的监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际政治格局 大数据安全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12.008
受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因素影响,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发展和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并由此引发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向智能时代迈进。国际政治格局包括多种行为主体,如主权国家、国家集团以及国际组织等,这些行为主体按照某种方式和规则,以一定的结构出现在国际舞台中,通过各自力量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势和格局。[1]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通过各个领域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未来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也将随之变化。[2]本文旨在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并探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中国的应对之策。
人工智能发展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在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动下,各种行为主体的力量也在发生着新变化,人工智能技术能给国家的安全、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带来影响,并显著增强各领域力量,为下一次的科技革命注入活力、带来动力。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与各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事务、外交活动、国际政治权力、国际公共安全等密切相关,人工智能对这些领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各国经济实力。政治和经济是密切联系的,各国的经济实力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受科学技术的影响最大。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无疑将使生产力大幅跃升,对世界未来十年的经济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并最终传导至国际政治格局。
一方面,世界经济将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带动下,焕发新活力。首先,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提升在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成为新的“虚拟劳动力”,如自动驾驶汽车。其次,人工智能将有效提升劳动力和现有资本的利用效率和运转水平。根据预测,在未来,智能技术将使律师的工作效率提升500倍,诉讼所支出的费用将是现在水平的1%。[3]最后,人工智能将大范围地推动规模经济的发展。作为新兴技术,人工智能可以整合其他行业,提高工作效率,優化生产步骤,激发生产新活力。如传统工业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成本和利润将实现新的优化。当然,人工智能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导致没有获得该项技术的生产领域和行业丧失竞争机会,导致国家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贫富差距愈加剧烈。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有效替代低效率的密集型人工岗位,原本需要大量工人进行生产作业的行业命运彻底被改变,大量工人将面临失业,且原本位于人口红利期的发展中国家将失去发展优势。从表面来看,生产发展的根本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动,但事实上,根源仍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进而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水平。
全球军备竞赛。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国家安全的最后屏障,也是各个国家在世界政坛争夺话语权的底气所在。因此,军事实力的提升,是各个国家始终致力于奋斗发展的目标之一。人工智能的诞生,必将进一步加剧世界军事的发展和演变。传统武器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将实现更高效率的目标击杀,进而使传统战争迈向智能化时代,各国为保障国家安全,在智能武器系统方面开展军备竞赛将不可避免。与传统武器相比,智能武器有以下优点:一是击杀速度和准确率大幅提升。联合国曾在2017年发布过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示的是一个无人监督的智能武器,通过技术人员的事先编译,借助人脸识别技术,迅速锁定目标并击杀。二是智能武器不受生理机能的限制。传统军队是由人构成的,人是有生理极限的,受生理机能的制约和影响,而智能武器将突破这一限制,并可代替人类执行危险任务。如排爆机器人、战斗机器人等。三是不同的智能机器人,重组在一起,形成蜂群,通过计算机进行优化,实现武器系统的效能最大化,在战场中,无论是纪律整合性还是攻击速度以及目标的协调性,都远胜人类。[4]
战争局势。国际政治格局也受到战争的影响。例如,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传统战争将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呈现新的特点。尤其在情报收集领域和战争决策方面,人工智能将大显身手。
一是情报的分析上。面对海量数据,人工智能可以精准分类并快速处理,将需要的信息加以整合,呈现在指挥人员面前,方便指战员作好战争决策。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指出,在未来,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复且耗时的图像分析任务交由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化处理。
二是决策的控制领域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帮助指挥员处理边角细节问题,梳理出有效信息,使指挥员更加专注于决策,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在传统战争中,指挥员是决定战争发展和走向的关键,战争计划以及战争中的临时决策,都依赖指挥员予以应对,但人工智能应用后,将根据战场局势和人员、装备等信息,迅速设计作战方案,并科学计算作战时间和地点,进而使作战效率和胜率大大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并进,在未来的军事领域中,将发生大规模的应用和部署,战争场面和态势将发生新的变化。可以说,未来的战争面貌、过程和机理等都将超出我们现在的认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战争胜利的天平一定会向人工智能技术发达的国家倾斜。
政府政治事务和外交活动。各国政府的政治事务以及外交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调节着各国的国际政治关系。人工智能对于政府的政治事务和外交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政府效能的提升方面。首先,人工智能可以对国家运转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实时跟踪和处理,将数据整合成有用信息,呈现在政府面前,帮助政府了解国家现状和问题,使决策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其次,基于人工智能强大的计算基础,政府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将实现优化,重复性、低难度的资料收集、文本写作、公共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将由人工智能来完成,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决策的执行力,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编制,节省开支和预算。再次,社会是由个性独立的个体构成,面对多样化的公民需求,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政府将实现个性化服务,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兼顾个体意见,使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更和谐,也有利于国家建设和政府治理的建设性意见能够被及时吸取。此外,在外交领域,人工智能也将有效提升政府效能。[5]外交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沟通受阻,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语言可以实时翻译,并对各类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将结果呈现于各方面前,减少博弈和翻译时间。人是复杂的,面对事务很难做到不带情绪,但人工智能是技术,其可以减少人为偏见,不带情绪地介入外交博弈中,并在给外交双方带来沟通效率提升的同时提供解决方案,以便促成外交合作。
国际政治权力。人工智能对各国国际政治权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国获取大数据资源的能力差异方面。随着世界的发展,数据的价值愈加凸显,掌握了数据便掌握了制胜的武器,数据愈加成为国家权力的战略资源。在国际政治发展中,传统的经济、人口、政治等因素都是促成国际政治不平等的原因之一,新时期人工智能亦将成为导致国际政治地位失衡的又一因素。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脉,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很显然,新世纪更重要的资源是数据。万物互联时代,处处是数据,收集这些数据并加以处理,将带动一批新兴科技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并最终影响世界经济和军事的发展。数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数据蕴含着宝贵的信息,是记录国家社会面貌的真实档案,是制定国家政策和决策的基础,掌握了数据,便掌握了这个地区的社会档案。海量数据的处理离不开芯片和智能算法,三者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的核心,芯片技术迭代快,智能算法不断更新,数据产生速度不断加快,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而技术落后,将导致国家在国际地缘政治的斗争中错失先机。法国总统马克龙指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新时期国家主权安全的命门所在,将成为新时期国家民主进程的重要推动者。[6]未来,发展中国家将面对西方国家开展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攻势,而发展中国家在舆论的影响下,国家治理和国家特性等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国际公共安全。国际公共安全是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潜在因素。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会给国际社会带来安全困惑。首先,人工智能可能被黑客攻破并非法利用,谋取非法利益。如在“极棒”(GeekPwn)国际安全极客大赛中,这些安全技术人员展现了惊人的网络技术,破解了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了指纹与虹膜认证,假的签名笔记甚至也没有被系统识别。其次,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极有可能被非法利用。社交网站Facebook就曾因为黑客入侵而导致大量用户的隐私信息被泄露,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作为CEO,不得不接受多国质询。最后,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可能存在漏洞及安全隐患。[7]这些风险因素都可能给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带来威胁,同时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明确的人工智能治理与管理规程,这进一步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风险。
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中国的应对之策
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基于上述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于国际政治格局影响的分析,中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出应对。
依据本国优势抢占人工智能技术的制高点。从前文分析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对各国经济发展、军事实力、地区战争等方面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国也必须依据本国优势和国情抢占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制高点。目前,全球正在形成新一轮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竞争潮。例如,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计划将人工智能制造和设计、辅助机器人和柔软机器人、纳米技术等作为人工智能优先发展领域。因此,我国也要依据本国实际情况来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更多的是用于民用,我国在无人机、无人汽车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相对发展较快,今后我国政府要进一步扶持这些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形成领先优势。同时,我国也要注意在军事领域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加强各类智能武器的研发和应用,在新一轮的全球军备竞赛中占据技术优势。
重视大数据安全。如前文所述,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據将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并间接造成对国际政治权力的影响。因此,面对海量数据,中国必须加强安全建设,预防数据泄露,同时也要谨防个别企业尤其是海外企业掌握和储存大量的国民信息,并通过立法加以限制,以防止数据非法利用和泄露而导致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是数据,数据有主权,加强数据主权建设,保护数据安全,同时也要作好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提升数据的应用价值。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政治事务管理效能。面对人工智能带来政府政治事务和外交活动方面的效率的提升,中国政府在今后的政治事务管理中也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发展,中国政府可以尝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机器深度学习的方式来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并通过人工智能计算的结果来辅助各种外交决策的制定。同时,我国政府也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应用的效果。
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风险的监控。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可能导致的国际公共安全、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中国政府应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风险的监控。并积极向联合国相关组织提交议案,倡导建立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管理框架和伦理规范,并与国际社会一道合作管控开发风险,与控制核武器开发类似,严格控制人工智能的开发、应用领域,建立国际公约,避免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注释
[1]高奇琦:《人工智能、四次工业革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3期,第45~49页。
[2]黄忠:《人工智能与未来十年的国际关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6期,第15~17页。
[3]封帅:《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关系:走向变革且不平等的世界》,《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8年第35卷第1期,第128~156页。
[4]封帅、周亦奇:《人工智能时代国家战略行为的模式变迁——走向数据与算法的竞争》,《国际展望》,2018年第10卷第4期,第4~59、153~154页。
[5]王悠、陈定定:《迈向进攻性现实主义世界?——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关系》,《当代世界》,2018年第10期,第22~26页。
[6]吴雁飞:《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关系研究:挑战与机遇》,《国际论坛》,2018年第20卷第6期,第38~44、75页。
[7]傅莹:《人工智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初析》,《国际政治科学》,2019年第4卷第1期,第1~18页。
责 编∕周于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