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弼 章艳 杨俊
一、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的体育活动区域
功能性体育活动区域是指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养育目标,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特定能力发展而设置的园区(包括场地及器材)。这个区域可以是室内也可以是室外,由于大多数幼儿园的室内场地有限,因此,构建功能性户外体育区域显得更为迫切和实际。
2020年第4期笔者对构建户外功能性体育活动场地的意义及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功能性器材区域和案例进行了介绍,本期重点介绍如何构建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的体育活动区域及案例。
灵敏与协调能力的发展贯穿着0~14岁孩子的动作发展过程,而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的最佳敏感期是在9~14岁,几乎所有的动力性动作都需要灵敏与协调性的配合,而灵敏与协调能力则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很容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在动作发展过程中,灵敏与协调能力往往伴随着动作的发展而发展,如跳绳是平衡、灵敏与协调、力量与持久力、速度与耐力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对3~6岁幼儿来说,个体差异很明显,灵敏與协调能力比较好的幼儿4岁左右就能够跳绳,但次数不会很多,由于力量不足,大部分幼儿要到5岁半跳绳才开始协调,跳绳的最佳发展年龄是在10~14岁,也就是小学高年级至初中期间。因此,幼儿园的灵敏与协调性练习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这个阶段发展好了,对孩子小学乃至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给幼儿园构建户外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的体育活动区域提供了依据,即设置的器材要符合3~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器材难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幼儿的发展[1]。
(一)软器材场地
软器材场地是指利用简单的体育器材或图形,组成可以移动或变换的器材场地,如用敏捷梯、小标志桶、跳房子等软器材设置的场地(图1)。软器材场地灵活性比较大,可随时根据教学活动布置及安排练习。像跳房子等练习场地可以根据幼儿园场地条件在建设时作为固定活动场地。
软器材中最多的是球类器材,球类是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的重要器材,幼儿对球类有天生的兴趣,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在开展球类活动。一提到球类,好多人首先会想到足球和篮球,足球和篮球的曲线运球、转身运球、停球、追球跑、左右脚(手)拍球等都是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的好方法。除了这两大球之外,几乎所有球都可以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如乒乓球、羽毛球的移动动作,抓、滚、接、弹、拨小球(包括纸球等)等游戏均可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
(二)实器材场地
实器材是指木或铁等制品做成的体育活动器材,实场地是指为了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专门设置的室内外活动场地。实场地可以分为开放式场地和固定式场地两种。开放式场地由各种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的器材组成,平时以单个器材练习为主,根据游戏或活动内容需要临时组成2个以上器材的练习路径。固定式场地是按照器材功能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练习路径,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设置“三维动作”实器材路径的户外功能性场地。
二、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的器材练习类型
根据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的功能,各种体育活动器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旋转类
如滚动圈(轮)、旋转马、旋转梯、小单杠(翻滚)等(图2-1~图2-4)。
2.摇荡类
如荡桥、秋千等(图2-5、图2-6)。
(三)曲线类
如梅花桩、平衡道等(图2-7~图2-9)。
(四)钻爬类
如钻爬圈、魔幻钻箱、多功能架等(图2-10~图2-12)。
(五)组合类
把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的各种器材组合成路径,组合器材路径就是功能体育器材区域。器材组合的数量可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条件进行设置,整个路径最好能够涵盖旋转、摇荡、曲线和钻爬等方面的器材,以期能够全面发展幼儿的灵敏与协调能力,练习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练习的器材数量及负荷。
在建设户外功能性体育活动器材场地时,应该在场地边设立说明板,把器材路径的功能、练习器材的要求、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加以说明。
三、利用器材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的案例实施与教学建议
如何利用体育活动器材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灵敏与协调能力,笔者以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构建广东省幼儿体育活动实践体系的研究”研究成果为例,介绍功能性区域体育活动器材的教学案例与建议。
案例1:“灵活的小老鼠”(小班、中班或混龄)
(一)活动目标
通过一个或多个魔幻钻箱练习,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信心。
(二)场地与器材
场地:空旷的操场。
器材:一个或多个魔幻钻箱,垫子若干张,道具粮食。
(三)分组方式
异质(男、女或能力均可)分组,不轮换进行练习。
(四)活动负荷与密度
活动负荷:中等强度。
练习密度:70%~80%。
(五)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活动内容
热身操:《乡下老鼠》;动作练习:练习腰部、腿部、颈部的动作。
(2)教学步骤与方法
①情境引入:“我可爱的鼠小弟们,今天妈妈要带着我的鼠宝贝们去练习本领,因为,马上要入冬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出去找些食物来准备过冬。鼠小弟们,在去之前,让我们一起跟着妈妈来学本领,这样我们才能躲过危险,安全回家哦。”②做《乡下老鼠》热身操。
(3)幼儿活动
幼儿分四列横队,听音乐做热身操《乡下老鼠》,注意动作协调。
(4)安全措施
①队列间距两臂宽,避免碰撞;②提醒幼儿合作游戏时注意安全,不相互推搡。
2.基本部分
(1)活动内容
游戏:“灵活的小老鼠”。
(2)教学步骤与方法
①一位教师做示范指导前面幼儿钻魔幻钻箱;②另一位教师(班主任或保育员)带幼儿跟着教师做钻、爬魔幻钻箱(图3-1);③幼儿钻、爬魔幻钻箱时如果有危险,教师要及时做好保护与帮助。
(3)幼儿活动
开始幼儿成一路纵队进行游戏;起点出发走到魔幻钻箱前,按教师要求(左右上下都可以钻),依次钻、爬过魔幻钻箱。
游戏1:“鼠小弟找食物”。幼儿先变成“小老鼠”,按照教师的要求钻、爬过魔幻钻箱到达指定位置,将道具粮食运回。
游戏2:“鼠小弟找食物”。本游戏增加了难度,加入了“猫”。幼儿先变成小老鼠,按照刚才教师的要求钻、爬过魔幻钻箱,如果发现“猫”就要及时躲在魔幻钻箱里,等“猫”走了再继续钻到指定位置,将道具粮食运回。
活动开始可以先做1个钻箱练习,再过渡到2~4个钻箱练习,逐渐加大练习难度,可以将5个钻箱成直角连在一起进行练习,运动负荷可以根据幼儿年龄进行调节,如大班练习可在完成钻箱练习后增加曲线跑或跳。
(4)安全措施
①提醒幼儿在钻、爬过魔幻钻箱时眼看前方,要注意脚要踩稳,避免打滑;②提醒不熟练钻魔幻钻箱的幼儿可以慢点儿;③有安全隐患时要求教师及时做好保护。
3.结束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2)分享并收拾活动器材
(六)活动反思及育人点
1.通过情境引入,做钻、爬、躲闪的动作,再以游戏形式巩固练习,在活动中提高身体灵敏与协调能力。
2.幼儿发现“猫”,快速躲到魔幻钻箱里时,要提醒幼儿不要碰头,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守规则、敢挑战,养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勇于探索的信心。
案例2:“小猴子摘果子”(中班、大班)
(一)活动目标
通过快速变向、方位感知和钻、爬、跑动作的练习,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二)场地与器械
场地:空旷的操场。
器材:梅花桩几组,魔幻钻箱若干个,多功能架若干个,S形平衡道若干组,小单杠几个,垫子若干张,泡沫棒几根,道具果子。
(三)分组方式
将幼儿分成4组,同时进行练习。
(四)活动负荷与密度
运动负荷:中高等强度。
练习密度:70%~80%。
(五)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活动内容
慢跑热身;徒手操。
(2)教师教学步骤与方法
①情境引入:“小猴子们,看到场地上这么多器械了吗?想不想和它来玩一玩游戏?玩游戏时,小眼睛仔细看,小耳朵仔细听,游戏之前我们先来慢跑一下吧!”②做徒手操,从头部到脚部做热身活动。
(3)幼儿活动
一路纵队慢跑,接着幼儿分四列横队做徒手操。
(4)安全措施
①队列间距两臂宽,避免碰撞;②提醒幼儿游戏时注意安全,不相互推搡。
2.基本部分
(1)活动内容
游戏:“小猴子摘果子”。
(2)教师教学步骤与方法
①教师带幼儿通过灵敏与协调路径:梅花桩(走过小河)—魔幻钻箱(钻过山洞)—多功能架上撑或爬(支撑或爬走过岩石)—走S形平衡道(穿过小树林)—翻小单杠(翻过小栏杆)—拿道具果子—转身从右侧跑回出发点(图3-2);②另一位教师拿着泡沫棒假装老虎守在道具果子旁,以督促幼儿拿到果子后尽快转身;③开始练习时,教师要做好保护与帮助(游戏时可以在器材两旁布置一些模拟教具,如在平衡道两旁放小树,成曲线小树林)。
(3)幼儿活动
将幼儿分成4组进行游戏;到多功能拱门架前,上架子后要眼看前方,双手侧平举保持平衡。
游戏1:“小猴子找果子”。幼儿从起点出发先过梅花桩,钻爬过魔幻钻箱,再从多功能架中间钻爬过来,接着快速跑过S形平衡道,翻过小单杠,在前面摘下果子后迅速从右侧跑回队伍即为完成练习。
游戏2:“小猴子摘果子”。幼儿从起点出发先过梅花桩,钻过魔幻钻箱,再从多功能架上撑走或爬走(图3-3、图3-4),接着穿过S形平衡道,翻过小单杠,摘果子后转身从右侧跑回队伍即为完成练习(摘果子时不要被“老虎”抓住),熟练后进行比赛。
梅花桩及平衡道均是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的小器材,小班幼儿可以绕梅花桩跑,大班幼儿可以踏着梅花桩跑;多功能架的练习方法有很多,可根据幼儿的水平进行选择,也可以经常变换练习,使幼儿保持练习的积极性;平衡道的弯道大小决定练习的难度,练习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增加或减少器材的数量及难度;在进行多功能架上走或爬和小单杠前翻时,要注意做好安全保护。
(4)安全措施
①走多功能拱门架时要求教师及时做好保护与帮助。②提醒幼儿“摘果子”往回跑时可以慢点儿走,教师不会很快来抓。
3.结束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2)分享并收拾活动器材。
(六)活动反思及育人点
1.通过情境引入,以游戏形式完成快速变向、方位感知和钻、爬、跑动作练习,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融入活動,在活动中提高身体灵敏与协调能力。
2.幼儿拿到“果子”后,怕被教师抓到,容易着急,要提醒幼儿转身跑时先慢后快,要注意安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守规则、敢挑战,养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勇于探索的信心。
以上提供2种递进式的幼儿园户外体育器材活动案例,是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教案的形式之一,不只是一次活动内容,案例可以帮助大家在组织活动中开拓思路,教师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增加或减少活动内容。
参考文献:
[1]庄弼.“三维”幼儿体育活动组合器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庄弼,教授,广州商学院学校体育与健康研究所所长,广州体育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广东省教育厅体育教研员。主持全国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构建广东省幼儿体育活动实践体系的研究”,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中国教育报》《体育学刊》发表数篇幼儿动作发展研究文章,主编《幼儿园体育活动大纲》《“三维”幼儿体育活动组合器材》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