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现实考量

2020-08-02 10:57李宏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日照市对外开放

李宏

【摘 要】 本文以日照市为例,阐述了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紧迫性,分析了日照市对外开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包括开放格局小、平台建设滞后、产业升级较慢,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日照市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路径:要提高站位,打造区域开放新高地;夯实载体,打造平台建设新高地;立足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强有效制度供给,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

【关键词】 对外开放;新高地;路径;日照市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要求山东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提高开放水平,扩大高质量招商引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山东及日照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突破日照发展瓶颈,建设富而美滨海城市,以新起点、新标准、新要求,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日照样本”,对推动形成日照全面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实践价值。

一、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紧迫性

开放是吸收和交换发展要素和增长能量的关键要素,开放不仅仅是面向某一区域或某个國家,主要是全面的、高质量的、全球性的开放。日照建市30年来,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滨小城 ,成长为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新时代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应主动把日照带入全新的发展坐标,提高站位、放大格局,跳出日照看日照。日照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为同时拥有海港、机场、高铁、重载铁路、长输管线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应立足全省、放眼全国,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度挖掘区位优势的潜力,坚决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在充分发挥对韩日开放优势的同时,广开渠道,搭建起与全球进行资源配置的桥梁。坚持内资外资一起抓,持续深化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确保对外开放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巩固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地位。随着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日照融入胶东经济圈,日照的“发展圈层”被有机重构,更富张力与想象力。加强与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区域合作,促进资金、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方位发挥日照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北振兴新的“联动机制”,更好地服务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二、日照市对外开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开放格局小,互济与联动动力不足

日照虽然有着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区位优势,但过去多年的开放多是“单打独斗”式的开放,眼界和视野还不够开阔,重视政策超过创新实践,认知边界束缚了发展。对内看,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珠三角,日照陷入“南北两不靠”的尴尬境地,如不能很好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不能有效衔接各大经济圈,就有被边缘化的风险。对外看,因缺乏高水平、辐射力强的开放平台,日照毗邻日韩的天然优势也未能充分发挥。

(二)平台建设滞后,载体支撑能力不足

高能级平台供给不足。科研院所类、科技孵化、高校等创新平台欠缺服务和金融支持能力。园区类平台动力活力不足、引领作用不强,配套建设及协调合作滞后,质量效益不高。日照综保区发展起步较晚,在腹地经济基础、产业基础、政策服务等方面优势不突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效应尚未充分释放。中央活力区平台作为全市最大的平台,各区县及园区主动对接、服务不够。会展平台利用率低。

(三)产业升级较慢,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日照市产业虽然覆盖面更广,但多处在产业链上游,中下游延伸不够,传统产业占主导,新兴产业比重低,技术含量相对低端,企业规模较小。在产业集群领域,日照市只有钢铁产业过千亿,过百亿的只有7个,仅为湖州市的一半。在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区域品牌和产品基地相对较少。

(四)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流程再造有待优化提升

一是制度创新意识不强。主动服务意识差,缺少吃螃蟹的担当。“路径依赖”成自然,没有政策和样板往往不知道方向,外出考察时感慨万千,归来后不知路在何方。二是推动开放发展的机制还不够灵活。过度依赖“等、靠”的旧路径,体制机制创新的决心和力度都不够大。有些部门在对外开放领域争取了多项国家级试点,但也存在“只会抢帽子不会戴帽子”的问题,有时候只将试点当作反映成绩的“荣誉奖章”,而不是探索创新的难得机遇,没有抓住试点机遇开展先行先试。三是数据烟囱依然存在。全市政务数据难以实现有效交互,仍然存在信息孤岛,项目审批尚难实现“最多跑一次”。四是现有政策还不完备。存在碎片化、门槛过高、难以落地等问题。政策服务不系统、不及时,企业不知道、政策不落地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五是鼓励开放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激励机制不明显。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周边城市人才“虹吸”效应明显。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留住难度较大,存在人才“引进难”和“流失快”的双重压力。

三、日照市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路径

(一)提高站位,打造区域开放新高地

适应国际国内开放大势,主动融入大战略、利用“大通道”、守好“桥头堡”,加快构建日照开放发展新格局。

1.融入大战略,缔结城市发展圈。充分利用山东自贸区国家战略,重构和提升日照“开放圈层”,主动接轨青岛,不断提升对接融入的层次和水平。一方面要规避青岛的“抽水机效应”,另一方面要强化青岛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可借鉴上海与昆山城市联盟做法,全力促进建立区域规划战略契合体系、基础设施互通体系、科技创新协同体系、新兴产业耦合体系、公共服务共享体系、生态环保共治体系,共建半岛国际大都市圈。

2.利用“大通道”,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港口物流中心。依托日照港及鲁南高铁、瓦日铁路、新菏兖日铁路“一点三线”,以与临沂市协同发展为突破口,以拓展腹地为目标,全面深化与鲁南、中西部等地区对接合作。既要辐射全省,也要与京津冀、长三角、沿黄流域等形成互动,使日照成为全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同时,要面向东北亚,更好畅通日韩连接欧亚大陆的大通道,成为带动中国西部、面向世界开放、整合全球资源要素的新高地。

(四)加强有效制度供给,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

制度决定资源的配置及利用效率。强化制度思维,在制度创新上找出路,在流程再造中求突破,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1.建立市场导向的产业培育制度。让产业发展提供制度创新需求,以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使产业链与制度创新链高度融合。对市场主体培育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可能遇到或已经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或保障。以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政府提供数字经济最基础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形成物理上交互(如特色小镇)、信息基础共享(如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人才集聚与良性流动。

2.对标学习先进城市科技研发制度。学习借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做法,探索打造一批市场敏锐性强、运行机制灵活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还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紧密融合。在重大科研项目组织方式上,创新科技机制,实行“项目经理制”,面向全球选聘专业化领军人才,赋予其组织研发团队、提出研发课题、决定经费分配的权力。在财政资金支持上,实行“合同科研管理机制”,使之在使用上不再受限制,包括可以用来发放奖金等。

3.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鼓励以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引进“两院”院士、外国专家等海内外高端智力;积极推行“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引进模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本市创新创业。发挥本地知名企业家、在日照外籍人士、各界名人大咖、高端人才、国际友人等影响力,用好国际友城资源。开展外国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学校布局,深化医疗试点,营造国际化人文环境。发挥好大学城集聚人才、技术优势。支持园区与职业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支持和鼓励规上企业建立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等。

4.打造智慧型政务服务体系。优化升級“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以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为目标,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所有政务数据“全打通,全归集,全共享,全对接”。结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 100 条,加大一窗综合受理、网上审批、市区一体审批等改革力度,推动“一链办理”流程优化,完善“一网通办”信息支撑,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集中办”。推动政府从“供给侧服务”向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侧服务”转变。相关职能部门应舍弃既得利益,敢于动自己的“奶酪”,实施服务清单加落实台账,把保护投资者、把投资者当上帝落到实处。破解“融资难”,建立动态的领军企业“白名单”和高成长型优质中小企业库,帮助促进银企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鲁政发〔2020〕2号.

[2]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2018.1.15.

【作者简介】

李 宏(1963—)女,山东济南人,中共日照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日照市对外开放
古村街景
村居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影响和制约口岸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