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2.0”: 浙江特色小镇再出发

2020-08-02 10:52朱培梁潘聪林
决策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链小镇协同

朱培梁 潘聪林

作为浙江省践行新发展理念、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端平台,特色小镇一直都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4月24日,浙江省特色小镇2.0工作推进会在云栖小镇召开,要求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总方向,打造“产业更特、创新更强、功能更优、形态更美、机制更活、辐射更广”的特色小镇2.0。这标志着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进入一个迭代升级的新阶段。

在稍前的4月2日,浙江省第六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第五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的申报通知,也要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严格条件,择优产生高质量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对象”,还针对性地提出“特色产业投资不低于总投资70%,非政府投资占比不少于70%”的新要求。一个更加聚焦产业特色、产业创新、产业投资的更“特”、更“强”版特色小镇正在浮出水面。

差强人意的“小镇1.0”

作为浙江省践行新发展理念、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端平台,特色小镇一直都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自2014年启动以来,浙江共创建22个省级命名小镇、110个省级创建小镇、62个省级培育小镇,省级小镇总数达到194个。浙江特色小镇的成效究竟如何?

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在产出贡献方面,省级小镇总产出8741.9亿元、总税收582.1亿元,有20个小镇总产出超100亿元;在产业培育方面,浙江全省数字经济总产出中特色小镇占21.2%,高端装备制造总产出中特色小镇占9.0%;在创新带动方面,省级小镇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84家、镇均7.2家;在亩均产出方面,省级小镇亩均产出高达781.3万元/亩,是全省规上工业亩均产出的1.55倍,亩均税收高达52.0万元/亩,是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的1.86倍,其中20个小鎮亩均税收超过100万元/亩。可见,特色小镇以其很小的空间资源,撬动了极大的发展效能,真正起到了“小平台、大支撑”作用。

梳理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这些成效的取得,与浙江发展的切实要求有关。2014年前后,浙江产业投资不断的减少,工业经济总量里70%都是传统产业,亟待改造提升;同时杭州等区域的新经济也逐步进入加速期,需要深化培育。以产业的有效投资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当时找到的办法就是培育小镇。所以,核心是产业、形态是小镇——这是浙江创建特色小镇的初心。

如今,虽然新经济发展迅速、传统产业也得到有效提升,但浙江的转型升级仍在路上。产业链高端化、完整度、科技创新能力都存在相当的短板,仍需要特色小镇来引领突破。以首个特色小镇——梦想小镇为例,目前建成的产业载体仅有互联网村、天使村、创业大街和创业集市四个片区、约20万方面积,其在发展质量方面仍需解决提升孵化质量、促进创投联动、完善运营服务等短板,而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当前的梦想小镇都距离硅谷式的创业天堂仍相去甚远。

因此,2019年9月26日,上虞召开的浙江省重大项目及特色小镇建设现场推进会提出,“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确保特色小镇工作始终走在前列”。释放的信息再明显不过——特色小镇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项长效化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

小镇2.0的“路线图”

在上虞特色小镇建设现场推进会的特色小镇“浙”五年展板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迭代升级,更加注重产业协同,更加注重创新协同,更加注重区域协同,更加注重治理协同,全力打造以‘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的产业发展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小镇2.0版。”

对此,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会上强调:一要抢占产业链制高点,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促进特色小镇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二要推动产业链向应用场景延伸,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结构性短板,加快形成更强创新能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切实增强产业链韧性;三是要创新特色小镇优胜劣汰机制,强化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重点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可见,升级补链、场景延伸、创新驱动、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等关键性思考也已初步形成。

4月24日的小镇2.0工作推进会上,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被进一步明确为:抓产业提质,全力抢占产业链制高点;抓有效投资,大力增强小镇发展后劲;抓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抓体制机制,倾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抓风貌特质,努力建设最美特色小镇。可见,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产业提质和科技创新。

对于产业提质,浙江将在“坚持自身产业特色不动摇”的基础上,加快补齐产业链缺环,努力在特色小镇集聚一批功能互补的优势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特精新企业,打造一批“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以特色小镇为核心带动上中下游企业进行产业链重组。对于科技创新,浙江将加快推动高新企业、高新技术、高端人才、高效资本优先向特色小镇集聚,在特色小镇率先建成“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圈,形成以特色小镇为种子仓和孵化器、周边园区承接小镇产业孵化、溢出的发展模式。

对此,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解读为:“特色小镇2.0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小镇1.0创建成果的继承和创新,是特色小镇的升级版,是把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作为小镇2.0的总方向进行迭代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2.0在原来“产业特而强”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目标,提出“产业更特、创新更强”的要求。由此,新的第四批小镇考核要求明确,要在原有特色产业投资占比70%的基础上,提升为特色产业投资和产出占比都要达到70%以上。而到2022年,省级命名和创建小镇要实现创新平台全覆盖和省级以上人才全覆盖的具体目标。

此外,特色小镇2.0还要强调协同发展和辐射联动。一方面,小镇2.0要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的产业生态系统,强化企业主体、创新主体、政府主体、平台主体协同发力,实现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功能协同、文化协同、治理协同和区域协同。同时,发扬梦想小镇经验,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形成“有核无边”的小镇空间生态圈。

最精彩的看点

既然小镇2.0的主基调是围绕提升产业而不断强链补链、创新驅动,建立起协同、联动的产业生态,那么小镇的产业运营必会围绕产业、创新与协同三个关键词,在高能级产业集群打造、科创型双创生态营造和联动型辐射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可以说,这三个方面将是未来最精彩的看点。

首先来看高能级产业集群打造。西湖云栖小镇以城市大脑等应用场景先行先试,来延长产业链条的示范应用模式;余杭艺尚小镇以电商平台引领企业梯队培育,促进龙头企业、高端人才、设计机构、金融资本等产业链要素整合的平台引领模式;下沙医药港小镇以搭建服务平台,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产业链生态化发展模式,都将成为高能级产业集群打造中不断强链、补链的重要示范举措。

其次来看科创型双创生态营造。通过引进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高端研发机构来促进创新原始动力模式;通过推进创新综合体、众创空间、共享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来促进应用型创新模式;通过优化政策体系,完善引导基金、天使基金、产投基金、创新券、房租减免、政策性融资担保手段来促进创新政策环境模式;通过构筑“孵化-加速-产业化”的接力式孵化链条,建立“龙头企业+众扶平台”、“产业资本+孵化器”、“科研院所+企业+平台”等多种创新组织模式,都将促进科创资源汇聚、创新生态形成。

最后来看联动型辐射平台搭建。通过推动云栖、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小镇技术输出,推动数字经济小镇与实体经济小镇联动发展模式;通过推广“孵化+转化”接力,加强梦想、大创等双创类小镇与制造园区联动发展,推动成果就近转化模式;通过推广“创意+传统”联动,发挥艺尚、艺创等创意类小镇资源,积极推动创意小镇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模式;以及完善产业转移机制,借鉴滨江与富阳特别合作示范区建设经验,探索一批飞地型特色小镇产业化基地模式,都将促进协同、联动的小镇生态网络形成。

可以预见,那些提供实物与技术的小镇将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创新生态、研发能力、检验检测、产品设计等内容,搭建起“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那些提供体验服务的小镇也将会不断完善体验方式、体验产品、体验环境及“+科技”、“+文化”等元素,实现体验服务的全面迭代。或许,经历了小镇1.0阶段的喧嚣,而归于平静的小镇2.0阶段,将更考验功力,也将更有看头。

猜你喜欢
产业链小镇协同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熊的小镇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产业链春之奏鸣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