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正华
黄脊竹蝗主要危害对象为毛竹、淡竹、刚竹等,也危害水稻、玉米等。跳蝻和成蝗啃食竹叶为害。跳蝻出土后第2~7天开始上竹,一直爬到竹子顶端最向阳的部位开始啃食,1~3龄食量不大,4龄至成虫交尾前为取食盛期,27只竹蝗一生可食完一株毛竹。被害竹林如同火烧,新竹叶被吃光一次后即枯死;壮竹叶一次被吃光虽不死亡,但发笋量大减,新发叶片变黄,生长势头减弱,第二次被害后死亡。死竹表皮呈现褐斑,茎中积水,纤维变坏,不堪利用。
鼎城区黄脊竹蝗主要发生在黄土店镇,以钱家坪、沧山一带尤为严重,2018年发生严重危害时,仅钱家坪发生面积2400公顷,成灾800公顷,有8.公顷成片竹林死亡,35.公顷水稻严重减产,直接经济损失480多万元。
生活习性
黄脊竹蝗一年一代,以卵在土内越冬。成蝗交配后,于8月上旬开始产卵,8月下旬至9月上旬产卵盛期,卵块多产于3厘米左右深的土壤中,每只雌蝗一生可产卵1~5块,每块14~28粒。产卵地的选择依产卵时气候而定,如产卵时高温干旱,产卵地多选择在山坡下部或山谷等避阴处;如产卵时雨量充沛,相对气温较低,则多产于背风向阳的山坡上部。一般产于南坡的卵较产于北坡的孵化早,产于山腰上部的较产于山腰下部的孵化早,地被物薄的较地被物厚的孵化早。跳蝻出土时间为5月20日左右(小满前后),整个卵的孵化期可长达1个月以上,每日卵孵化的盛期时段为上午10时~下午16时。鼎城的情况见表1 。
三龄后的竹蝗有群集迁飞的特性;4~5龄跳蝻有嗜好新鲜人尿、咸味或腐烂果汁味等习性;当天气炎热时,竹蝗有下竹避暑纳凉的习性;成蝗有群集产卵的特性。
由于竹蝗是有外骨骼的昆虫,三龄后直接捕捉食的天敌不多,常德鼎城区的主要天敌是红头芫菁和部分捕食性鸟类。
防治方法
第一阶段:跳蝻出土后到上竹之前,使用水剂触杀。具体做法是:在竹蝗产卵时进行产卵地调查,并登记造册,标明记号。或等跳蝻开始出土时安排人员对竹林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跳蝻后在其外围砍开包围圈,用2%森防丹III号500~800倍液、菊脂类或18%的杀虫双水剂1500~2000倍液喷杀,选择晴天施药,每隔2~3天施1次,直至最后一批跳蝻出土为止。药杀原理:由于此时跳蝻组织幼嫩,药剂渗入体内从而破坏其生理结构而中毒身亡。此阶段的防治特点是:防治面积小,成本低,效果好,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此方法只适合水源比较方便的地方。
第二阶段:在跳蝻上竹后到迁飞之前,使用药剂点滴胃杀和烟剂薰杀。药剂点滴胃杀的具体做法是:在每株竹子的基部(离地10米厘米)下坡部位用刀砍口破皮,滴1~2滴有机磷类药剂原液即可。药杀原理:药剂经过渗透进入竹纤维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将药剂输送到竹子树冠的各个部位,竹蝗通过啃食竹叶后而胃杀死亡。此方法防治的特点是:成本低,藥液残留时间长,简单易行适合打群众战。缺点是防治效率太低。烟剂薰杀的具体做法是:在山高坡陡人员无法进入的地方使用林用烟剂,每0.13~0.2公顷施放一筒,选择晴天无风的凌晨2~5点钟,沿山脊线倒退投放。药杀原理:竹蝗通过气孔呼吸到烟剂后,发生生理反应,破坏神经系统直至死亡。此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工作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缺点是药物成本太高。
第三阶段:三龄跳蝻至成蝗阶段,使用尿毒合剂诱杀。具体做法是:将楠竹锯成50~100厘长的竹筒数段,一劈两开,留两头节,去中间节,选择晴天的上午将其投放到竹林中山谷部位,将事先准备好的新鲜人粪尿和18%的杀虫双水剂按照100:1的比例倒入竹槽中,每0.06公顷1个即可。药杀原理:根据竹蝗的趋性,使下竹竹蝗嗅之人粪尿后趋于竹槽,使其舔食后胃毒身亡。此阶段的防治特点:简便、快捷、药效长,成本低,对人畜及毛竹无毒害。
此外,结合楠竹低改营造混交林,保护好天敌,也是防治竹蝗降低虫口基数的有效办法。如每年10至11月结合楠竹修山垦复,将竹蝗卵块刨开土层表面,让鸟禽啄食或利用冬季冰冻天气将其冻死。也可以在竹林中栽种一些泡桐、刺楸等,可有效地发展和保护好红头芫菁和捕食性鸟类的数量,达到控制虫口基数的目的。
防治是关键,预测预报是前提。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对于防治黄脊竹蝗非常重要。通过监测调查可准确掌握黄脊竹蝗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危害程度等实时信息,并根据害虫自身特点结合当地环境、气象等因素,对下一阶段的危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