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影响研究

2020-08-02 10:59陈蔚岚
时代金融 2020年16期

陈蔚岚

摘要: 本文通过对福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金融知识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影响。结论是大学生金融知识较欠缺,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金融知识水平显著影响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防范意识。提升大学生金融知识储备与提高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需要学校、银行、政府联合行动,采用多样化的宣讲形式;依据年级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丰富金融教育内容;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信用价值观。

关键词: 金融知识 互联网消费金融 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的地位愈加重要,互联网支付结算、P2P网络信贷、互联网保险等业务层出不穷。对于“网生代”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互联网金融操作简单、效率高、运用场景广泛,很好地契合了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大学生群体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重要客户群体。契合大学生需求的消费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现金支付逐步退出大学校园,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手段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主要支付手段,花呗、京东白条等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在校园日益盛行。梳理文献发现,有关金融知识的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基于CHFS数据的相关研究,研究的样本群体以家庭和农民为主,如金融知识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商业保险的参与度的影响[1];金融知识对降低中国家庭金融排斥的概率[2];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富差距产生影响[3];金融知识对家庭消费有促进作用[4];金融知识会显著影响农户的金融行为[5]。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金融知识水平[6]、互联网金融行为[7]、金融保护意识[8]等方面,以金融知识为主题的研究已屡见不鲜,而仅有少量文献研究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9]。互联网金融给大学生日常消费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风险也随之增加,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合理措施减少风险显得极为重要。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与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来源于2019年6月23日至30日福州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含样本基本特征、金融知识问题、风险防范意识问题三个部分内容。金融知识部分主要参考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CHFS)中的题目[1-2],风险防范意识部分题目主要参考已有的金融行为、金融安全意识等相关研究[8-9]。调查对象为福州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问卷采取线下现场发放方式,在学校食堂门口随机拦截,由于调查时间在期末,多数同学已经结束考试回家,所以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80份,剔除部分漏填、错填导致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51份,问卷有效率83.9%。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二)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女性98人,占比64.9%,男性53人,占比35.1%,女性多于男性;大一学生83人,占55%,大二至大五样本数百分比均分布在9.9%-15.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受访者人数较少;在户口所在地情况中,农村户口样本占比48.3%, 城市户口样本占比51.7%,总体来看,城镇户口学生与农村户口学生样本数量相当。被调查者中,86.8%的收入来源包含家庭供给,兼职和奖学金虽在位次中仅次于家庭供给,占比分别为23.8%和22.5%,说明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由此,受访学生解决消费资金缺口的首选途径是父母,样本中有61.6%的学生在遇到资金缺口时选择向父母索要,打工攒钱或向同学朋友借,以及透支信用卡、网络贷款等所占比例較小。

二、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金融知识水平较低

问卷分别从利率计算、通货膨胀率计算、汇率计算、风险收益及投资风险五个方面设计了5个问题了解大学生客观金融知识。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不知道“0分”。

由表2可知,汇率问题回答的正确率最高,为82.1%;其次为通货膨胀问题,正确率70.2%;利率问题的正确率最低,为33.8%。表3表明,客观金融知识问题回答全部正确的有5人,占3.3%;全部错误或不知道的有12人,占7.9%;平均得分2.62,可见被调查样本客观金融知识掌握得不理想。

主观金融知识度量问题是“对自己金融知识水平的整体评价”。具体见表4。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对自己金融知识水平的评价不高,均值为2.87,和客观金融知识调查结果吻合。

(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问卷设计了5个问题来度量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分别是:一,在使用金融产品或服务时,若权益受到损害,您是否知晓求助的途径?二,在选择某项金融产品或接受某种金融服务时,您是否对同类金融产品或服务进行比较?三,您在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时是否会仔细看相关合同、协议?四,您知道当您未缴足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借款最低还款额时,相关消费金融公司收取的违约金是如何计算的吗?五,您使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一旦发生逾期或违约是否上传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您知道吗? 正向回答得1分,负向回答不得分。

由表5可知,受访大学生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知晓求助途径人数比例较低,比较知道或完全知道求助途径的人数较少,占比分别为4%和2%;只有18.5%的大学生对同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或服务进行了比较。在没有进行比较的学生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想比较,不知如何比较”,说明金融专业知识的匮乏是导致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水平低的原因之一。在合同签署以及互联网金融违约金计算等方面,55%受访大学生不会仔细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商与其签订的合约内容,大学生的这种无戒备心理很可能被捆绑消费导致其财产损失,后期被侵权或违约而维权困难;而在违约金计算方式上,不知道计算方式的受访大学生高达47.7%,44.4%为大致知道,仅有7.9%的受访大学生非常清楚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违约金计算方式,这很可能导致违约情形发生后,大学生背负高额的消费贷利息而不自知,给自身带来财产损失;有41.7%受访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使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一旦发生逾期或违约是否会上传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说明大学生对个人信用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另外从受访大学生选择具有吸引力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特性或功能看,“手续费低,信用额度高”“免息期长短”“审核程序繁简”三项选择人数较多,分别占总数43.7%、29.1%和23.8%,然而这三项特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全风险。

表6显示,71.5%的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得分低于3分,平均得分为1.8。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受访大学生总体表现出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特性。

(三)金融知识水平显著影响风险防范意识

为了进一步分析大学生主客观金融知识水平与风险防范意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以风险防范意识为因变量,设为Y;以客观、主观金融知识水平为自变量,分别设为X1和X2,选择强迫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表7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X1与X2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说明主客观金融知识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Y与X1、X2有较强依存关系且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主客观金融知识水平与风险防范意识相关关系较强,可以用回归直线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多元回归方程如下:

Y=0.213X1-0.32X2

表8回归结果显示,VIF值为1.001,小于2,可见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F值为13.15,且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R2值为0.152,说明模型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有较大解释力,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DW检验值2.046,模型通过残差独立性检验,可以用于风险防范意识的估计与预测。X1、X2的标准化β系数均在0.0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β系数分别为0.213與(-0.32)。说明客观金融知识水平对风险防范意识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大学生客观金融知识水平越高,其风险防范意识越强;主观金融知识对风险防范意识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大学生对自身金融知识评价越高,其防范意识越弱。根据访谈发现,对自身金融知识水平评价高的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时由于比较自信,反而使他们忽略一些风险因素,而且往往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导致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由前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金融知识比较欠缺。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金融知识,得分都低于3分;第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平均得分只有1.8,71.5%的学生得分低于3分;第三,金融知识水平显著影响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防范意识。客观金融知识水平对风险防范意识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观金融知识对风险防范意识有显著负向影响。所以,提升大学生客观金融知识水平,以及准确的自我评价将有助于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

(二)建议

大学生普遍认为金融知识很重要,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自身金融知识水平较低。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普及金融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正确认知金融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1.校、企、政联动,宣讲形式多样化。根据访谈调查,大学生对各类金融知识都有较高需求,尤其是金融投资知识与银行理财产品知识,但金融知识的欠缺以及自我评价的不准确可能使他们面临较大风险。学校及教育部门应该联合金融机构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全面的金融知识教育,商业银行以及学校等可以从学生需求出发,通过趣味讲座、投资人小课堂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投融资知识及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相关知识。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手机 APP等实时发布真实案例、宣传小视频或者通过线下服务站点开辟解答专区并由专人进行疑难释惑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金融教育。

2.丰富教育内容,区分年级差异。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普遍运用,金融教育内容应不断更新。大学生对金融知识需求是多方面的,高校应构建完善的金融教育体系。可以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低年级学生主要开展金融基础知识与个人信用相关内容的教育,开设金融基础知识通识课程,定期开展金融与诚信主题活动;高年级学生对投融资与住房和汽车贷款有较高需求,可以开展一些投资理财、贷款等专业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在提升客观金融知识水平的同时,对自身金融知识水平形成准确认知。

3.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信用价值观。大学学习阶段是大部分人开始独立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初次获得独立的金钱控制权,所以这个阶段的消费习惯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主动邀请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普及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申请与运用、风险与防范,以及征信系统的相关知识,通过案例分享,让学生直观了解违约的后果,不良的个人信用记录对未来工作、生活的严重影响。此外,高校在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信用价值观,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秦芳,王文春,何金财.金融知识对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CHFS) 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6(10):143-158.

[2]张号栋,尹志超.金融知识和中国家庭的金融排斥:基于 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6(07):80-95.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尹志超,张号栋.金融知识和中国家庭财富差距:来自CHFS数据的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7(10):76-86.

[4]宋全云,肖静娜,尹志超.金融知识视角下中国居民消费问题研究[J].经济评论,2019(1):133-147.

[5]刘营军,张龙耀,赵阳.金融知识对农户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522个农户调查数据[J].江苏农业科学,2017,46(8):288-293.

[6]崔静雯.大学生金融知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14):164-165.

[7]王菁.大学生互联网金融行为调查[J].合作与科技,2017(3):64-65.

[8]崔静雯.金融知识及其对大学生金融保护意识的影响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6,29(5):70-77.

[9]施维,黄萍.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风险防范:基于淮海工学院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时代金融,2019(30):09-11.

基金项目: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编号:2019103893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