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

2020-08-02 10:50张雁航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8期
关键词:基本规律

摘 要:为了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经过70年的探索,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取得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经验。建国70年来,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尊重意识形态发展特殊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体系。现如今,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联系日益密切,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国70年;意识形态建设;主要经验;基本规律

一、70年意识形态工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正处于新旧思想交替期,思想领域极为混乱,封建主义思想、官僚资本主义思想以及各种落后思想仍然摧残侵蚀着民众的思想和认知,国内残余的封建势力和反革命势力也在威胁着新中国的政权。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国家安全,也为了坚定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构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我党在确立和巩固“上层建筑中实的部分”的同时,也紧抓“上层建筑中虚的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可以用“破旧立新”来概括。“破旧”就是通过运动的形式,批判旧的、与社会主义现阶段不适应的腐朽思想。在政治上,我党通过镇反运动肃清了残余的反革命势力,维护了国家内部的基本稳定,为以后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奠定了稳定的国内环境。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不仅加强了党员队伍的建设,也严重抵制了资本主义思想在民众中的传播。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向人民群众展现了我国的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群众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向往和崇拜。在经济上,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使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铲除,弱化了人民群众的封建主义思想。在思想方面,1951年开展了对《武训传》的批判,解决了人民思想混乱的问题。

“立新”就是宣传以教育的方式确立和巩固新意识形态。首先,党内设立了宣传部,用以强化国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其次,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人民群众传播;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也被翻译并出版。1951年《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它的出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高潮。最后,我党制定的宣传网制度也在各个地方实行,其主要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理清群众思想上错误的认知,抵制错误思想的传播,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和平演变,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确立,国内已呈现万物复苏的局面。但是,国际局势却不容乐观:1956年,苏共二大的召开极大的影响了还在萌芽阶段的社会主义的传播,也损害了共产党的威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机全面反苏反共,企图通过宣传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思想,采用非军事的手段,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针对紧迫的局势,毛泽东首先意识到和平演变的危险。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主要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摧毁社会主义阵营。所以我们只有做好反和平演变工作,才能巩固政权,维护国家安全。

我党反和平演变的战略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使人民群众意识到和平演变的含义和危险。我党向人民群众揭露出和平演变的本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来瓦解我国人民刚重建的社会主义思想,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从而引起我国思想上的混乱,再借机夺取无产阶级政权,铲除社会主义。第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动。我党发动了“整风运动”、“反右派运动”、“四清运动”等,通过这些运动来深化人民群众及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防止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想在我国的传播。第三,加强对青年一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反和平演变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作,我党以长远的目光把反和平演变工作的重点放在下一代身上,希望通过教育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1957年,各高校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课程,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促使他们主动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片面强调意识形态问题遭遇挫折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总的发展大致分为五点。第一,“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是进行这场大革命的主要武器”,原本这些方式是为了批判错误的思想,然而后来却成为对一些人诽谤造谣的武器,给我国的秩序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第二,全国范围内展开的群众性破四旧运动是一项伟大的移风易俗的事业,但是后来演变成“打、抄、砸”行动,背离了原本行动的目的,给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第三,“斗、批、改”运动的开展,主要目的是为了批判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倾向,加强无产阶级党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以派性代替了党性,给我国的思想领域带来了损害。有的学者也为之做了总结:“斗、批、改从整体上说是左倾错误的发展”。第四,“上、管、改”运动开展,即全方位的管理大学,在此过程中,主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主课,到后来,高考制度也被废除,从总体来看,“上、管、改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畸形的现象”。第五,《毛泽东语录》被广泛发行,不只是我国人民必备的学习书籍,也成为了多个国家亿万人民赞扬的书籍,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运动更是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普及。

(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意识形态共同建设

由于在“文革”期间,我国片面强调意识形态问题,而忽略了经济建设,导致了我国发展停滞不前,人民思想被束缚的态势。为了解放思想,发展经济,我党开始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意识形态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主要是倡导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解读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左”的错误仍在延续,个人崇拜依然存在。为了解除人们思想上的禁锢,客观的看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先是表现出自己对“两个凡是”口号的反对,他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我们应该辨证客观完整的看待,不能割裂歪曲其思想的真谛。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实践”一词开始在人们的思想中生根发芽。同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强调要从科学体系上掌握和運用毛泽东思想,反对照抄照搬,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江泽民贯彻了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他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进行经济建设是我国富强的必经之路,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而在生存得到基本保障后,人们才会考虑到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发展经济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而精神文明建设则是保证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法宝,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才能万众一心进行经济建设,加快自身发展,走向繁荣富强。

2003年,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其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我国的发展理念,提高了人们的科学发展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2006年3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被提出,这一观念是我国民族精神和传统道德的升华,也是时代精神的彰显,它的提出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加强公民的道德素养引领了航向。之后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深化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认知,极大的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进程。

(五)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也进入了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总的概述有四方面。第一,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于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做出过重要论述:“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我党要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第二,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习近平强调要重视网上舆论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第三,坚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做好文化输出,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要让本国人民群众以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自豪,增强国家自豪感,发扬更好建设祖国的主人翁精神。另一方面,让世界了解真實全面的中国,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第四,我国政府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为人民树立良好的榜样,利于引领新时代道德建设。例如,在2020年春节前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对内制定防疫措施,并免费救治感染者,这一行动充分表现出一个有责任心、为人民服务的优质政府形象,给人民以可靠的安全感,人民心中的爱国感也与日俱增;对外我国派遣医疗队对其他国家进行医疗救助,在全球抗疫的大环境下,我国展现的大国担当和人道主义精神,更能使我国人民心中的国家自豪感提升,互帮互助理念也会深入人心。

二、70年意识形态规律

(一)坚持党的领导

回顾历史,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人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也取决于党对意识形态的正确认识、科学把握和积极引导。党的领导是国家的根本和命脉,无论国家哪个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党的正确引领。现如今,面对新冠疫情,中国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国家,在危难关头,正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疫情防控措施才会被其他国家视为“抄作业”的模板;而我国对其他国家的医疗支援中,展现出来的大国担当,也使我国人民为之自豪。这些成就的原因就是当的领导,因此我国如今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要保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二)尊重意识形态发展特殊性

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经历了确立时期、由革命到建设的转型时期、发展时期以及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创新时期,时代不同,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侧重点也不同。时代的变化、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都赋予了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特殊性。随着国家生产力、世界大环境的发展变化,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上层建筑的发展,也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往往会出现意识形态的发展超过了经济的发展,或者经济发展超过了国家制度的完善和人民思想的认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坚持尊重意识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引导意识形态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相协调。

(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二者要予以同样的重视。实践证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可能会导致“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而片面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则容易导致思想和现实脱节,造成思想领域的极度混乱。因此,只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法,统筹兼顾两方面的协调,使之协同推进,才能够攻坚克难,实现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极大繁荣。正如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成为了其他国家“抄作业”的模板,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快速建立、社会中涌现的大量参与疫情防控与病患治疗的志愿者,社会各界出资出力的驰援武汉,这些都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看到在危难时刻我国人民的团结协作、以及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这都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扬.周扬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2] 朱育和,张勇,高敦复.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情态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 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355.

[4]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网,2012年8月19日.

[5] 邹宏如.回顾与反思:中国共产党反和平演变的历史考察(1949年-1992年)[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张雁航(1994- ),女,硕士,三峡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基本规律
例析通过构造常数列进行解题的基本规律
队列动作技能教学的基本规律
副语言在当今播音主持活动中的创作功能及其基本规律
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基本规律试验研究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广与应用
20世纪军种结构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