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澳 纪少华 苏琦 徐雯雯 汪舒蕾
摘 要:本意为帮助学生创业和学习的校园贷被非法网络贷款平台恶意滥用,该种扰乱校园环境与市场环境的行为却至今得不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文章分析校园贷得以猖獗的原因,对校园贷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相应研究,并得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校园贷;法律规制问题研究;理财规划
近三年的全国两会中,校园贷问题屡屡被提及,国家对校园贷问题的重视只增不减。然而,校园中贷款的现象却依旧处于一种猖獗的状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总体而言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进步,但某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瞄准校园贷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漏洞,通过校园贷来破坏社会的和谐,引诱学生进行不理智的超前消费。因此,及时规范校园贷问题,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就成了当下急需解决的事情。
一、当下校园贷情形分析
校园贷虽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规来应对,因此校园贷一般使用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来处理。笔者翻阅中金网得知,蚂蚁金服商学院曾联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对全国近千所大学的30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防骗能力的平均得分只不过刚刚及格,其中,几乎一半学生会被校园贷诈骗陷阱所欺骗。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最能证实校园贷被不法分子利用后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校园贷在国内屡禁不止,笔者通过翻阅裁判文书网,总结出大部分的校园贷相关纠纷情形如下:
(1)校园贷款平台直接明了,四处张贴广告,告诉别人自己是放贷平台,学生自己由于资金短缺,主动找上该平台借贷,却没有考虑到是否有能力还款;
(2)学生已经向各大平台借钱,且无力还款,便将目光瞄向自己的朋友,央求朋友替其借贷,以此来还款或用于其他意图,或者直接偷窃他人信息,利用他人信息借贷;
(3)学生借贷后无力还款,被借贷平台的人员要挟,被迫签裸条或被迫做出其它更加无法示众的行为,便向其他借贷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由此进入一个套路贷,所欠下的钱也会越来越多;
(4)校园贷款平台以刷单为理由,诱骗学生借贷,承诺替其还款,不用学生自己还款,并给与一定的雇佣费,最后,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欠下巨款;
(5)不法分子以公司正在起步为由,诱骗学生借贷将钱转交给他,承诺帮其还款,但当其资金达到一定数额时,便会卷起巨额财产脱逃,学生反而要替这些不法分子还完剩下的金额;
(6)以其他贷款的名义实施校园贷,诱骗学生上当。
二、校园贷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校园贷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其自身对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破坏,校园贷事件往往也会破坏社会环境,比如:不法分子总是利用校园贷来实施诈骗,敲诈勒索;被害人在走投无路时往往轻生,或者走上犯罪道路。尤其而言,校园贷的主要目标是青年大学生,在诈骗他们的同时,往往使得一个个家庭因此支离破碎,校园环境也因此收到极大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不法分子利用的校园贷是社会下的一颗毒瘤。
导致校园贷屡禁不止的原因数不胜数。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校园贷自身体系不完善
(1)门槛低
校园贷的广告几乎随处可见,网页上,电线杆上,厕所的门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校园贷的平台也逐渐变多。大部分平台的门槛极低,一般仅需要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家长信息及家庭住址便可借出一笔可观的金额。相比较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无需考虑自身信用度、年龄、担保人及个人资产等问题。由此可见,校园贷办理申请便利、手续简单,贷款门槛低便成了促使学生不断渴望借贷的诱因之一。
(2)利率高、违约金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仅保护年利率在24%以内的借贷关系,且借贷双方年利率中,超过36%的部分利息是无效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校园贷平台的利率都超过24%,换言之大部分的校园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同时,在签订校园贷的合同时,校园贷平台要求的違约金很高,而学生本就是穷途末路才去借贷,这无疑会对学生造成更加沉痛的打击。
(3)中间介绍人谋取暴利
中间介绍人大部分都是校园贷平台的员工或者员工的朋友,校园贷平台的发展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由朋友介绍的贷款可疑度更低,甚至于有些受害人不加询问把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校园贷平台,导致自己“被校园贷”而不知。而且,在校园贷事件上,中间的介绍人获得的利益是相当客观的,因此不断地有人甚至于已经遭受过校园贷的受害人加入成为校园贷链条上的一环,介绍各种各样的校园贷给其他人,导致校园贷屡禁不止。
(4)催款的手段暴力
当学生无法偿还贷款时,不法分子就会用将学生借贷的消息暴露给家长、学校的方式来威胁其进行裸贷,或者要求学生去别的平台借更多的款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学生如果拖延或者拒绝执行,不法分子就会不断地骚扰、胁迫学生和其身边的人甚至非法拘禁学生,直至事情被越闹越大。
(二)学生自身经验不足
(1)未制定适当理财规划
学生步入大学生活,接触的层面突然变得更广阔,面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无法控制自己,攀比心理与追求时尚的心理也在推波助澜,加之家长对孩子的消费需求不断地尽全力满足,导致学生的理财观念不够完善,促成学生毫无节制的超前消费。同时,学生对金钱的需求不断增大,对品牌和个人享受等方面的非理智消费使校园贷有机可趁。
(2)防范意识的不足
对于上大学前不断埋头苦学的学生而言,只顾及培养自己的智商,自身的财商、情商锻炼程度不够,加上家庭、学校对该方面的教育并不够深入,初入社会,学生的防骗意识不足。而校园贷极具欺骗性,许多拥有贷款许可的借贷平台利用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将校园贷包装成培训贷等来欺骗学生。或者学生会为了自己的朋友而甘愿去借贷,只为解朋友的燃眉之急,却没有考虑到借贷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3)存在侥幸心理
多数大学生在接受了十几年寒窗苦读之后,忽然来到大学接受开放式教育,遇到的诱惑也逐渐增加。在眼花缭乱之中,往往掉入一些陷阱,尤其是以錢财方面显著。大学生在遇到钱财问题方面,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去找父母老师商量,而是如何通过别的渠道躲避父母老师的“监管”,怕受到其责骂或者其他原因。加之网络的发达,或者交友不慎等多方面原因,总是能接触到校园贷。这些大学生不是没有听过校园贷的危害,而是觉得自己不会成为“受害者”。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自然而然,这些大学生就成为了校园贷的下一个受害人之一。
(4)各方面的打击力度不足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用来整改校园贷问题的“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教育部等部门2017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然而,披上“培训贷”等名目的校园贷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证明国家、社会、校园、家庭等方面的打击力度依旧不足。面对校园贷,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家庭、学校没有对校园贷进行更多的相关教育。由此致使校园贷事件频发。
三、校园贷法律规制问题的研究及相应对策
校园贷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的法律规制问题也应当得到充分研究。笔者对部分法律条文进行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校园网贷应该杜绝未成年人
如今,中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时并未成年。由于低情商、低财商,并且未成年,他们在每个月固定的生活费花完之后,有时不愿意去向家里人再伸手要钱,而像“花呗”、“京东白条”之类的借贷平台都要求成年方可借款。于是,一些非法的网络放贷机构便有了可乘之机。笔者翻阅《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对出借人的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尽职评估,不得向未进行风险评估的出借人提供交易服务。在此条例下,依旧有很大一部分未成年人可以借到贷款,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监管部门对校园贷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依然不够深,不够强;二、条例中并未名言规定未成年人不可以贷款,由此,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钻了空子,利用这个模糊不清的空间概念来给未成年人发放贷款。
(二)银行应对大学生开放少额贷款
根据《贷款通则》第四章第十七条,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条件大学生无法满足。在校大学生在成年条件下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条件是:1、家庭困难;2、创业时向银行贷款。这使得家庭一般但渴望资金急需贷款的大学生不得已只能将目标转向那些非法放贷的机构。因此,银行对大学生开放少额的贷款就成了解决大学生燃眉之急的安全的救命稻草。
(三)打击非法校园贷途径
除了根据《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打击非法校园贷的社会源头和途径之外。保持校园环境,打击校园贷校园传播途径也十分重要,杜绝校外非法人员对校内大学生进行非法拘禁、暴力追债甚至于绑架的现象显得尤为迫切。当然,对于已经遭受过校园贷危害的大学生成为中间人的现象也要坚决打击,学校方面对这些大学生要加重处罚甚至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断绝其中的传播校园贷途径,还校园以宁静致远,还学子以纯粹青春。
四、结语
非法校园贷款至今仍然是大学校园内一颗毒瘤,校园贷款使得许多家庭家破人亡,严重危害校园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解决校园贷危机便成了各行各业的共识。总结当前校园贷危机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从法律层面进行完善打击校园贷源头、传播途径,还要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树立正确消费心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实现自我救济。
参考文献
[1] 李娜.校园贷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0(02).
[2] 王玉娥.大学生不良“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及其教育引导策略研究[J].重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01).
[3] 赵宇侠.校园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
[4] 刘鹏飞.校园贷的成因及法律思考[J].法律博览.2020(03).
[5] 张婕.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的风险识别及应对[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
[6] 吴姗霖,李欣书.大学生校园贷风险的认知及其防控研究[J].金融视线.2018(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201910378162)。
作者简介:郇澳(1999- ),男,江苏宿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