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承佳
生命的前二十五年,我花了极大的心力去和原生家庭和解。
我天生左眼残疾,虽然看上去与常人无异,但是看不见。右眼辐射的世界也比正常人所看到的要小一点,其实并不影响什么,要不是和爸爸蒙着单眼做游戏,那么小的我也不会发现自己只有一只眼睛。只有一只眼睛也算是残疾,爸妈有了再要一个孩子的权利。我不知道要是这只左眼没有残疾,母亲是否可以更爱我一些,但就是这样一个契机,突然地,我就有了弟弟。
這不只是家里多了一个孩子而已,母亲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往一个陌生的方向变化。我想,这和她的母亲不无关系。外婆一直说她一碗水端平,没有重男轻女,但每每提起小舅,她还是忍不住骄傲,那种感情很微妙,无法言表。同时,妈妈也说她对我和弟弟是一碗水端平。母亲的偏爱从不体现在她谈论儿女的态度上,她义无反顾地爱所有人,但最后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只是一身怨气,她把这些委屈转移到身边的人身上,比如我和父亲,而弟弟依旧是那个被她庇护的天真孩子。
真希望所有子女都别用懂事去取悦父母,因为一旦贴上这个标签,就意味着所有付出都理所应当,受委屈也名正言顺。不言而喻,我就是那个自小乖巧懂事的孩子。母亲打牌输了,回来没地方撒气会无缘无故把我骂一顿;她和父亲吵架后,会在我面前大哭大闹,说最开始的不可挽回就是生了我,不然早就离婚离得干脆;她和我大姑闹了矛盾,没法当面和大姑对峙,却对我说康家养的闺女没一个是好东西……
我那时候年纪小,毫无根由地怀疑是自己的问题才招致母亲的歇斯底里,骨子里生出怯懦和自卑,问自己为什么就是做不到让母亲满意。长久的挫败下我选择了逃离,大学去湖南长沙,研究生去湖北武汉,毕业了也没想过回重庆。后来长大了,我能够清晰地意识到我们之间是母亲的问题,但后知后觉的认知并不能给我带来实质上的解脱。我慢慢发现自己根植于生命底层的讨好型人格和拒绝亲密关系。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克服它,或许就要花费我半生甚至一生的光景。
后来,母亲的脾气也没有好一些,只是她的注意力转移了。因为她的儿子渐渐长大,她要给他攒钱、买房、娶媳妇。在她的认知里,她出身农村,穷了一辈子,这是大姑看不起她的根本原因。因此,她拼尽全力要让她的儿子走出她的宿命。因为大姑家在城里的房子没有电梯,她捡回尊严的方式,就是给儿子全款买一套电梯房。
我不否认,我的母亲很伟大,她和父亲一起,一分钱掰成两分花,才把我和弟弟养大成人。她还是一个好媳妇,孝敬公婆,扶持丈夫,只是她把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委屈没有根由地加注在了我的身上。
她给弟弟全款买房的宏伟计划因为她的去世而搁置。不过,她是交了房子首付再走的,按照母亲的说法,弟弟算半个城里人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自始至终没让我在金钱上帮她,尤其是弟弟买房这件事情上,可能这就是她理解的一碗水端平吧。
母亲下葬后,我和弟弟坐在老屋门前,聊起发生在我们各自身上的往事。当然,最大的交集都来自于母亲。弟弟说母亲一直想给他在城里买房,用她和父亲养老的积蓄。我恍然惊觉,这个被母亲捧在手心里一辈子的孩子,身上背负着和我一样如芒在背的看不见、说不出的罗网。母亲自始至终都觉得她儿子不会成器,所以拼尽全力让他拥有一个城里人的身份。
而对于我,母亲没让我帮她。她得意于她姑娘能自己挣钱自己花,从她朴素的理解来看,那是一种尊严。她闺女再也不用像她那样活着,像她那样,在夏天里给儿子买了房,就急于在秋天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