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

2020-08-02 10:50李天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突发性传染病危机

高校是师生聚集地,还有许多工作人员在校任职,一旦爆发传染性疾病将严重影响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同时对师生及工作人员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为此需从维护高校秩序角度出发,针对高校突发性传染病管控方法予以探析,提高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质量,以期健全高校综合管理体系,加大传染性疾病重视程度,优化当今社会传染性疾病管控体系。

立足新时代探析高校突发性传染类疾病危机管理方略具有如下价值:第一,积累高校传染病管控经验,提升高校传染病管理能力,使高校管理体系更为健全;第二,高校作为当今社会突发性疾病管理控制关键一环,其制动能力、管理意识、应急举措关乎成千上万师生及工作人员人身财产健康及安全,为此需针对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予以探析,使当今社会传染病管理能力得以强化;第三,传染病科学防控离不开高新技术,新时代IT技术飞速发展,5G技术、物联网等技术应用频率上涨,客观上为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体系升级给予支持。基于此,为提高高校管理质量,探析其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特征

(一)公共危机共性

通常情况下在高校爆发突发性传染病时,国内及国外亦会存在相关疾病高度传染现象,为此具有公共危机共性,受社会运行机制、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还可能诱发危害社会秩序及公共安全的恶性事件。基于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对社会行为准则、基本价值、治理架构存在威胁,同时兼具不确定性特征,需地方政府、职能机构等主体给出关键性决策,伴随社会发展客观存在,为此体现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公共属性。

(二)鲜明传染病属性

传染病主要是指受各类病原体影响,在人、动物或二者之间互相传播的疾病。高校突发性传染病主要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突出特点是存在病原体,兼具流行性、传染性及感染后免疫性,部分传染病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阻断传染。与一般传染病一样,高校突发性传染病亦囊括传播途径、传染源及易感人群三个环节,若切断其中一环即可降低感染率,防止疾病广泛流行,同时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同样可分为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及继发感染等类型,为高校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三)管理要求独特

首先,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以校内为主,从班级、食堂、图书馆、宿舍及公共活动区域等角度出发展开管理工作;其次,管理责任人主要是在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突发影响范围、严重程度等客观因素听从国家、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具体要求,同时根据本校疾病管理实况予以应对,采取针对性举措;最后,管理对象具有特殊性,无需为全社会公民提供管理服务,只需关注在校人员疾病管控情况,如宿舍管理员、任课教师、学生等。

二、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现况

(一)缺乏预警能力

虽然突发性传染病具有来势汹汹、控制难度大、波及面广等特点,但在其恶性爆发前仍有蛛丝马迹可寻,极有可能在某个宿舍、班级及活动区域内率先发生多名师生集中感染现象,或有携带病原体师生、工作人员返校。然而,部分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缺乏预警能力,针对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群体的分析能力较弱,不利于通过管理阻断疾病传播,降低其传染病突发性危机管控有效性。

(二)体系存在缺陷

部分高校突发性传染病管理过于关注“事中”(疾病传播过程中),不仅缺乏事前风险预判,还未能针对事后结果及经验予以总结,使之体系存在缺陷,潜藏管理危机,无法持续改进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细节,最终出现其管理体系发展滞后消极现象。

(三)管理联动性差

虽然高校针对师生及在校工作人员的管理较为专业,但对于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来讲,单凭其一己之力无法提高危机管理整体质量,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联动管理机制,发挥联动管理优势,弥补高校疾病危机突发性管控缺陷。当前以社会为单位的疾病管控机制相对健全,以高校为核心的突发性传染病管控机制发展滞后,影响新时代高校疾病危机管理成效。

三、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原则

(一)安全为先

高校开展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目的是保障在校人员人身财产生命安全,确保在校人员享有安全权,为此高校需践行“安全为先”原则,从饮食安全、卫生安全、环境安全、人员安全等角度出发做好危机管理工作,使高校得以完成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任务。

(二)以人为本

在采取措施維护在校人员安全权同时高校需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引下了解人员需求,倾听人员心声,避免出现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质量尚佳,师生及工作人员认可度、参与度、信赖度较弱问题。缺乏在校人员响应的管理举措将产生事倍功半消极现象,削减高校传染病危机管理成效。这就需要高校关注在校人员在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中的身心状态,及时改进管理措施,确保营建舒适、民主、安全、稳定传染病危机管理氛围。

(三)科学有效

“效益”是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追求目标之一,囊括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师生效益、社会等效益,只有效益均衡,才能增强其危机管理有效性,为此需践行“科学有效”原则,在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过程中妥善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如运用互联网体系与医院、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等,为指挥高校达成危机管理目标给予支持,继而有效控制高校危机管理成本,为当今社会危机管理提供经验,助推我国安全危机管理体系科学发展。

四、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方略

(一)做好顶层设计,提高预警能力

为避免高校危机管理“临时抱佛脚”,缺乏对突发性传染病统筹管控能力且无法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需高校加强顶层设计,一方面做好新时代高校危机管理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秉持预见性思想制定具有规划性、全面性、一贯性的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方案,旨在响应国家号召,及时揪住传染病苗头,从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及病原体角度出发快速切断传播链路。高校管理者需树立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意识,建立疾病传播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该机制践行国家政策及职能部门举措,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强化高校危机预判能力,从疾病突发源头出发加强干预,使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质量得以提高。

(二)完善高校突发传染病危机管理体系

首先,立足高校做好突发性传染病预防管控工作,组织在校人员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优化校内环境,使在校人员具备传染病自我管控能力。规设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小组,以该小组为依托推行责任制,制定配套制度及行动标准,在事前明确危机管理目的、方法、流程、规范,使各项危机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在发现危机管理问题时可及时追责,有效解决危机管理难题;其次,立足高校做好突发性传染病事中管控工作,一方面及时探寻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疾病传染链路割裂立足点,另一方面配合医院、政府、家庭、社会组织等主体完成过程性传染病危机管理任务,规避传染病消极影响,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共享疾病防控数据信息,为其他领域开展突发性传染病管理工作给予支持。结合高校疾病防控实况采取有效措施并调配防控资源,做好应急机制、流程内容规设工作,使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质量得以提高;最后,立足高校做好危机管理事后总结工作,率先复盘突发性传染病爆发及防控全历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看清新时代传染病防控局势,而后找准危机管理薄弱环节加强研究,在实践中践行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使高校危机管理体系得以改进,助推高校危机管理活动科学发展。

(三)增强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联动性

第一,管理与培训联动,确保在校人员明晰危机管理方法、目的、理念、原则、流程,能够认可、响应、践行有关内容,削减高校危机管理阻力,同时通过培训确保在校人员提升危机自我管理能力,在突发性传染病危机中保障个人安全及健康;第二,管理与政策联动,保障高校作为社会传染病危机管理一环,能够在党和国家引领下端正危机管理态度,掌握危机管理方法,优化危机管理对策,根据国家指引解决危机管理难题;第三,高校与医院联动,一方面创设科研小组,发挥高校科研優势,为医院尽快了解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传染病特点给予支持,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医院开展疾病普查、化验、防控等工作,在医院干预下完成传染病防控任务;第四,高校与社会物资保障机制联动,避免高校因缺医少药、生活物资匮乏降低危机管理效率,使社会应急物资管理体系更为健全,支持高校践行危机管理对策;第五,高校与家庭联动,针对突发性传染病暴发后居家隔离学生提供针对性管理服务,如开展网上授课活动,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建立传染病管理档案,宣传突发性传染病防控知识等,使家庭可配合高校落实危机管理目标,保障学生权益不受侵害;第六,管理与研究联动,设立危机管理研究课题,通过理论钻研指导高校开展危机管理活动,为其危机管理制度优化、实时监管、机制升级、标准改进、成果完善创造有利条件,使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联动性更强。

五、结语

为使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有效性得以提高,高校需践行安全为先、以人为本、科学有效原则,做好顶层设计,提高预警能力,完善高校突发传染病危机管理体系,通过管理与培训联动、政策联动、医院联动、研究联动及保障机制联动,期间积累危机管理经验,统筹危机管理资源,丰富危机管理方法,健全危机管理体系,肩负高校危机管理责任,完善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保障机制,使高校可以在做好危机管理工作同时维护在校人员权益,继而助推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活动稳健发展。

(李天琳:长春师范大学 校医院)

猜你喜欢
突发性传染病危机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