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丽长角巢蛾的防治试验

2020-08-01 02:24陈红梅
绿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苦参碱虫口烟碱

陈红梅

(三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福建 三明 350400)

1 引言

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是一种具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等作用的传统中药材,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红斑狼疮、肿瘤等[1]。同时它也是一种良好的杀虫植物,具有胃毒、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杀虫活性[1],可应用于无公害蔬菜、水果与有机茶等生产[2]。泰宁县是野生雷公藤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地,药效成份含量高,经江西药物研究所检测,泰宁产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达1.51%、酯醇含量达11×10-3,药材品质优良[3]。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宽,需求量日趋增大,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雷公藤林分中病虫害危害也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雷公藤产业的健康发展。

丽长角巢蛾(XyrosarialichneutaMeyrick),属鳞翅目(Lepidoptera)巢蛾科(Yponomeutidae),在我国浙江、江苏、湖北、河北、河南、福建、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已知寄主有南蛇藤和卫矛属植物,是雷公藤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它在福建省泰宁1年发生5代,以幼虫大量取食叶片、吐丝结网,造成叶片粘连、卷曲、干枯,破坏光合作用,对雷公藤的生长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为寻求高效、环保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笔者选用植物源杀虫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进行防治试验。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药剂

1.2%烟碱·苦参碱乳油(内蒙古赤峰市帅旗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烟碱含量0.7%、苦参碱含量0.5%。按试验设计要求,加无菌水配置成1∶1000、1∶1500、1∶2000倍液。

2.1.2 供试昆虫

丽长角巢蛾幼虫2~3龄,来源于福建杉阳雷公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泰宁县的雷公藤种植基地,用于室内药效测定的用盆栽雷公藤集中饲养。

2.1.3 实验器材

小型手持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培养皿、量筒、量杯、透明塑料瓶及盆栽雷公藤等。

2.2 实验地概况

实验地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泰宁县境内(东经116°54′~117°24′,北纬26°34′~27°07′),属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1~17.60 ℃,年降水天数180 d左右,为丰水湿润区,适合雷公藤的生长发育。福建杉阳雷公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有2800 hm2雷公藤人工种植基地、27 hm2标准化种苗基地。

2.3 试验方法

2.3.1 室内药效试验

用手持喷雾器按1∶2000、1∶1500、1∶1000倍液的顺序,对丽长角巢蛾幼虫定量喷液,对照组喷等量无菌水。每处理选择30头虫态一致的健康幼虫,设3个重复。处理后将幼虫移入透明塑料瓶,内置滤纸与棉球保湿,纱布封口防逃逸,每日添加雷公藤鲜叶,室温下饲养(平均温度23~30℃)。药后24、48、72、96 h观察记录幼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用手持喷雾器均匀喷洒1∶1000倍液烟碱·苦参碱乳油在雷公藤叶片正反面,以叶尖微滴水为度,对照组喷清水。连续数日摘取雾干后的叶片置于玻璃培养皿中,内置滤纸与棉球保湿,接入30头虫态一致健康幼虫,每处理设3个重复;24 h后观察记录幼虫死亡数量,计算幼虫死亡率和幼虫校正死亡率。重复以上试验,直至处理组死亡率低于50%时结束。

死亡率=(死亡虫数/处理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00%。

2.3.2 林间防治试验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型分布状态[4],林间防治试验在雷公藤种植基地选择3块实验地,采用对角线法设立0.067 hm2的标准地,施药前每块标准地随机选择5株标准株,选择虫口较多的样枝,先行调查虫口数量,再用尼龙网袋套住封口,样地间距20 m以上。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常规喷雾不同浓度药液,以叶尖微滴水为度。不同浓度处理各设3个重复,每个实验地设不施药对照区。施药当天晴,气温22~32 ℃。施药后的第1 d、2 d、3 d、5 d、7 d,调查统计套袋中的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口数一防治后活虫数)/防治前虫口数×100%,

防治效果=(防治区虫口减退率一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一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丽长角巢蛾幼虫的室内药效

图1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丽长角巢蛾幼虫有良好的的致死效果,其中1∶1000倍液致死速度最快,喷药后24 h幼虫死亡率达100%,1∶1500倍液与1∶2000倍液分别在喷药后48 h、96 h幼虫死亡率也达到100%。

图1 不同浓度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丽长角巢蛾幼虫的致死效果

图2所见,1.2%烟碱·苦参碱乳油1∶1000倍液对丽长角巢蛾幼虫的药效持效期为7 d。幼虫接触、取食药液处理过的雷公藤叶片,前5 d死亡率均为100%,之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第6 d、7 d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0%、81.61%,第8 d、9 d幼虫校正死亡率急速下降,分别降至55.17%、34.44%。

图2 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丽长角巢蛾幼虫的室内药效测定

3.2 不同浓度1.2%烟碱·苦参碱乳油林间防治效果分析

林间防治效果如图3所示,3种不同浓度药液对丽长角巢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1000、1∶1500、1∶2000倍液药后3 d,丽长角巢蛾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00%、95.35%、82.64%,防治效果100%、95.26%、82.29%;施药后7 d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6.69%以上,防治效果超过96%。说明相同调查时间,防治效果随药液浓度增加而增加;不同调查时间,则随着施药时间增加,防效也相应提高。害虫死亡高峰在施药后2~3 d,可见该植物源药剂对丽长角巢蛾幼虫具速效性,生产上可用于应急防治。

图3 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丽长角巢蛾幼虫的林间防治效果

方差分析表明,3种不同浓度1.2%烟碱·苦参碱乳油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F2,6=20.2954,P<0.01)。多重比较分析结果,1∶1000与1∶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1∶1000与1∶1500、1∶1500与1∶2000倍液之间的防治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林间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1500倍液处理后第2 d、3 d、5 d,丽长角巢蛾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可达80.62%、95.35%、100%,生产实践中,综合考虑防治效果与成本核算,可选择 1∶1500倍液作为高密度虫口应急防治所需。

4 小结与讨论

1.2%烟碱·苦参碱乳油是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的植物源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5~7],在植物与土壤中易降解、残留低,对作物与环境安全[5~8]。施药后林间调查发现,林地内螳螂、绿蜘蛛、蚂蚁、瓢虫等天敌昆虫依然活跃,未见中毒死亡现象,有利于天敌昆虫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无公害杀虫剂,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是药用植物雷公藤无害化生产的理想用药。

试验结果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丽长角巢蛾幼虫具快速、高效的控制效果。1∶1000、1∶1500、1∶2000三种不同浓度药液的室内防效测定,幼虫死亡率分别在24 h、48 h、96 h达100%;其药效持效期达6~7 d。林间防治药后2~3 d,害虫即现死亡高峰,1∶1000、1∶1500、1∶2000药液的3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00%、95.35%、82.64%,防治效果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F2,6=20.2954,P<0.01),其中1∶1000倍液与1∶2000倍液差异极显著,其余为显著;药后第7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100%、100%、96.56%,可用于林间害虫的快速应急防治。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在福建泰宁1年发生5代,4月中旬第l 代幼虫出现,7月第3代幼虫进入猖獗危害阶段[9]。由于福建南方春夏多雨,施药防治效果受天气因素影响大。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丽长角巢蛾幼虫的致死时间短,只要施药后24~48 h无雨就可有良好防治效果。综合考虑防治效果与成本核算,生产上选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1500倍液可实现对林间害虫的快速控制。

猜你喜欢
苦参碱虫口烟碱
农业农村部——紧盯病虫监测抓好防控措施落实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常压与减压提取工艺对比研究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山西运城:全面打响“虫口夺粮”保卫战
基于客户需求的打叶复烤柔性均质化加工研究与应用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全球75%蜂蜜受杀虫剂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