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欢彦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会,家里的东西堆得越来越多,每次清理时,一些明明平时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却总是舍不得丢弃?搬家好几回,一样东西打包来打包去,心里总觉得说不定哪一天能用上?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守旧者”,家里很多陈年旧物都舍不得丢,每年换季倒腾衣物的时候,总是有一堆若干年前的衣服从箱子里挂出来又原封不动地放回箱子里。还有一些旧的小物件,零零碎碎,早已陈旧蒙灰,但自己总舍不得丢弃,仿佛依旧留恋那些承载在上面的旧时光。有了宝宝后,家里的东西更是添置得越来越多,空间也越来越拥挤。
我的“不舍得”,不仅表现在啥也不扔的“省钱”上,还表现在无法取舍的“费钱”上。宝宝一周岁的时候,带她去影楼拍照,摄影机构采用的套路是拍摄费用很低,并且免费赠送六张底片,一本6寸的相册和一个摆台。但如果你还想要六张以外的底片,就必须花59元一张的价格购买。在去选照片之前,我信心满满地觉得自己一定能保持理智和清醒,选上十来张照片就差不多了,决不多花冤枉钱。但没想到三套衣服,摄影师就拍了100多张,删了一轮又一轮,我终于在选择困难症中败下阵来。看看这张也不错,那张也不舍得删,挑挑选选还是留下了30张,最终不得不接受店家的推销,花了3000元购买套餐,连下次的拍摄费也一并缴付了。事后仔细想想,其实很多照片大同小异,孩子的表情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做取舍,只是自己当时太过纠结,不够决断。
一日去租出去的屋子的储藏室里取东西,发现租客把房子收拾得特别干净利落,看不到一丝多余的杂物,我惊讶地问她如何在家中有一大一小两个男孩的情况下,保持如此窗明几净,齐整有序。她说秘诀就是一定要学会做“减法”,学会断舍离,这样才能把生活过得舒适、轻松。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在她的书中阐释了断舍离的概念,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等于放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给生活做减法,看起来是扔掉一些看得见的东西,但实际上改变的是看不见的世界。
看看自己和身边的好友,一好友家里随时囤着一柜子的护肤品及化妆用品,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补货,有时候囤的太多连自己都忘了,收拾屋子时才发现有的还未拆封却已经临近过期。问她为什么不等用完了再买,她说不行,哪怕柜子里还有一整套全新未拆封的护肤品,她也觉得没有安全感。另一好友,宝宝不到2岁,但她给宝宝囤的早教课、游泳课等已经足足排到了兩年后。我们的行为其实跟老一辈没什么两样,他们喜爱把珍藏的东西摆满一个屋子,我们只是比他们有了更多的储存方式。我们的物质生活看似越来越丰富,却并没有带来相应心理上的富足。偶尔慢下来的时候仔细想想,很多缺乏安全感的行为,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清醒的认知。
给生活做减法,并不仅仅是清理杂物,微信里八百年不联系甚至不知道是谁的联系人、从不看消息不发言的微信群以及手机里某些占据空间又浪费时间的无聊APP,都是我们可以轻装简行的“超重行李”。理清纠结的思绪,放弃不必要的社交,减轻心灵的负担,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更加重要的人和事上。适度的舍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少但更好”,能让我们在理清众多杂物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真正需要和喜欢的是什么。
对外界事物的断舍离不易,对内心世界的梳理更难。但有舍必有得,有些舍弃和别离是人生必然的经历。就好像母亲给孩子断奶,心里难免会有纠结和不安,但学会放手是给孩子和自己更加独立和自由的生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希望自己在未来的生活里,能有更淡泊的心境,更强的“减法”能力,抱朴守拙,自然而然。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