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以立
图|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世道健康专项基金
2020年2月24日,一份特殊的求助信摆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世道健康专项基金面前:湖北省黄冈市中医医院急需中药饮片,用以解决包括门诊其他患者、一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在内的6000余人预防类中药汤剂问题。
在此次抗疫中,中医药成为我国抗疫方案的最亮点:政府不仅第一时间调集中医药精锐力量驰援湖北,还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实施中医药早期干预,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6000余人的燃眉之急,急!急!急!时间就是生命,面对求助信,基金发起人、田胜利博士大手一挥:“马上采购。”
世道健康专项基金成立于2016年,帮助患者“抗糖”及传播中医文化,由上海市世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公司旗下有十余家现代中医门诊部(以下简称“世道中医”)。顶着企业自身停工停产的巨大经济压力,以“中医报效祖国”的初心,公司员工几乎全员出动,投入这场战斗,按照求助方给出的长长药方清单,在公司领导的督办下,落实采购任务……短短十几天之后,3月7日,湖北省黄冈市中医医院就收到来自上海的十几箱物资。
秉承“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担当,虽然没有到一线亲自战斗,但是后方支援的众志成城也足以筑起一道抵御疫情的“万里长城”。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大疫超过200次。在抗击‘非典’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更是用治疗创下了无一例死亡、无一例转院、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的传奇。”
说话的正是田胜利,世道中医的学科带头人,集大学教材《中医药膳学》编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身份于一身,著作等身。
除了常规医疗工作,2011年,在采用中药治疗了近3年,治愈一例嗜酸细胞增多症患者后,医者仁心的他在微博写下了他的心愿:“一定要至少每月义诊一次,帮助患者。”8年时间过去了,他不仅实践了最初的承诺,还带领着年轻医生们一起,从2012年8月起,在每月第一个周三举行大型活动。7年来,他们风雨无阻,爱心足迹不仅遍及上海的一些社区,更一度延伸到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截至2019年12月,世道中医已举办爱心义诊活动两千余场,服务院内外患者近十万人次,在上海市“寻找最具仁德中医评选活动”中获得第一名。
患者们对义诊活动热情很高。每当被他们充满信任的目光所触及,年轻医生的心里总会荡起阵阵涟漪:“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每诊必斟酌再三。”人再多,世道中医的义诊环节也不会删减,医生更不会拒诊任何患者。
“我大概一天会看60—80位患者。”田胜利说着自己颇大的工作量,轻描淡写地仿佛在说着别人的故事。患者黄阿姨是他的忠实粉丝,5年前偶然的一次机会,她第一次参加义诊活动。从此之后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三,无论天气如何,无论路程有多远,她总是天不亮就从位于奉贤区的家里出发,倒几部公交车赶过来,就为让田胜利亲自把把脉、看看病情、开点 药。
“他能帮我看病,我最开心了。5年了,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稳定。”而没有架子的田胜利也和患者们处得和忘年交一样,一边认真看病,一边热情拉家常。
有年轻学生对义诊有过困惑:“义诊时,如果遇到救治不及的患者,我们要不要去管,会不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管!”田胜利说得斩钉截铁,“医者无惧。不管是不是义诊,面对患者,医者只有一心打磨方子,哪有时间考虑那些乱七八糟的 事。”
在他的心里,中医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仁心仁术”的一种“正文化”。“皆如至亲之想”是中医人的胸怀,世道中医的医生们就是用“家人”思想,真心、真诚的服务为每个家庭送去健康快乐。
“医者,‘义’也。”他看着远方,目光无比虔诚。
在他的心里,中医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仁心仁术”的一种“正文化”。“皆如至亲之想”是中医人的胸怀,世道中医的医生们就是用“家人”思想,真心、真诚的服务为每个家庭送去健康快乐。
这场硬核战“疫”让国人重燃起“中医自信”。作为中医人,田胜利更加坚定要肩负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聊起“中医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以及传承发展”这一议题,他总是滔滔不绝。
在位于漕宝路1060号的世道中医门诊部,笔者看到一个特殊的体检区:只要将手放入一个白色仪器中,几分钟后,患者在手机上和屏幕上就能同步看到分析报告,上面有数据分析、脉诊图谱、病因解析、病理解析,以及理疗方案、运动方案、饮食方案等,一应俱全。
说起这台机器,世道中医的医生们脸上满是自豪。因为这是世道健康的专利产品:未病智能分析仪,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方式,赋能现代中医,解决中医行业医、研、教的问题:助力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的智能化传承,辅助年轻医生临床诊治决策,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将中医推进到新的发展高度。田胜利说:“这是解决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重武器。”
实际上,中医可以看作是一种“大数据”医学。例如《黄帝内经》引用50余种古文献,《新修本草》记载844种药物,《普济方》的载方记录更是达到惊人的61 739 首……
如此庞大的、可直接采用的大数据医学遗产需要现代中医人去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知识博大精深,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形成力量,才能真正地赋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田胜利说得很实在,看得也很长远。
用数据挖掘中医精髓的过程中,不仅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更能真正赋能基层医疗机构。田胜利说,如果未病智能分析仪能在贫困偏远地区使用,智能处方系统能辅助资历较浅、自主开处方能力偏弱的村医自主开方,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看不好病、看病难”的问题。
“其实,受惠更多的,还是万千基层百姓。”医者父母心,他第一个想到的,依然还是普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