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美琼/钟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后,人民开始注重内在修养,艺术得到人民的青睐和重视。“从19世纪20、30年代开始,在法国兴起反古典主义法则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诗人、小说家纷纷倒向了浪漫主义,拉斐尔前派正是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1],拉菲尔前派就是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诞生的,实属19世纪中叶英国的美术改革运动,英国艺术为当时皇家美术学院约束,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学院的陈旧规矩在绘画,不作思考,平庸之作充斥画坛,呈腐朽之势。1848年拉斐尔前派成立,其中主要成员有亨特、罗塞蒂、米莱斯、柯林森等人,作品基本上以写实的传统风格为主,画风审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拉斐尔前派反对院派的陈规,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的优美画风已经被学院派教学方法腐化,有的作品呈现迷离、唯美、神秘、朦胧之美,他们不满英国画坛的保守平庸,反对学院派倡导的继承莱菲尔的传统。
①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中绘画技巧最高,也是拉斐尔前派的三个创始人中年龄最小、才华最高的一位(其他两位是亨特和布朗)。他从小学习绘画,曾到意大利留学,具备超强的表现力,善于处理复杂的场面,色彩带有一定的装饰性。米莱斯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尤以描绘浪漫历史场景和孩童为主题的作品居多,还为维多利亚王朝许多显贵画过肖像。主要作品有《基督在双亲家》《盲女》《俄菲莉亚》等。黄橙认为:“他们认为,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创作,出现了大量诱惑人生的情欲成分,虽然他们对人体刻画得美丽而准确,但却增长了肉体的诱惑,他的罪恶是引导人生趋向堕落。这种倾向最先始于拉斐尔,所以他们热切推崇拉斐尔以前的艺术。”[2]他们积极主张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精神,认为真正的艺术是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要发扬拉斐尔以前的浑厚、虔诚朴实感,具有自我反省和忍受精神。“一直以来,艺术家们不愿意独立思考,而是一味地模仿拉斐尔之后的画家,永远踏着腐朽的路前进,没有一种沁人肺腑的真实和清新。然而,拉斐尔之前的画家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们努力以自己的眼睛,精确地观察自然,从而把握住深入人心的真实,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能具有这样的力量才可以称其为‘绘画’。”[3]混沌的艺术氛围下,想要突破的艺术青年走到一起探索,拉斐尔前派出现。在社会大环境的艺术氛围下,不愿意接受腐朽思想的年轻人呼吁追求真实、追求唯美,拉斐尔前派追求的是绘画中反映人性的真挚和真实的自然景色,对社会现状不满,充斥批判精神。
②“拉斐尔前派作品中的女性大多是美丽的,宗教女性形象具有圣洁美,文学女性形象具有诗化美,渴望婚姻的女性具有忠贞美,堕落的女性具有悲情美。”[4]忧郁与唯美是莱菲尔前派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女性形象对于画家来说是美的载体,女性通常会成为画家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拉菲尔前派的画家疯狂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女性形象,去描绘他们心中的美。
①《俄菲莉亚》作品完成于1853年,油画作品,112*76厘米。
图1 米莱斯《俄菲莉亚》
“一个美丽的少女,连人带花落入了呜咽的溪水里,她的纱裙和浮萍一起飘起,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在水上,载着从岸上坠下的鲜花缓缓向前流动……”这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的一段描述,被米莱斯搬到油画布上,俄菲莉亚是剧中的悲剧人物,王子哈姆雷特的情人。哈姆雷特为报父仇错杀了俄菲莉亚的父亲,她受到极大打击,在爱与恨、生父与情人之间她无法选择,以至于最后精神失常,经常会唱着古老的歌曲,失足淹死在花园的小溪中。这时期的拉斐尔前派崇尚文学,喜欢用诗歌、戏剧题材来进行创作。
其一,画家米莱斯用细腻柔和的笔调刻画了一幅真切场面:俄菲莉亚随散落的花朵漂浮在绿色的溪水中,哀婉而凄凉,这幅画强大的震撼力和独特的视觉效果,时隔多个时代看着画面仿佛还能听到俄菲莉亚的歌声围绕耳旁。
其二,我被逼真的人物与场景震撼到了,强大的吸引力感觉自己的眼睛都不愿意挪开,自己完全被浸泡在那画面中;画面人物的有种黯淡的忧伤,皮肤还保留着有生命气息的人应有的红润,仿佛有一种要力量吸引着我穿越回去到那个时代,走进画面背后的故事。
其三,作品画面的色彩:整个画面主要是绿色调,总是闪耀着湿润的光泽,有树木和水草,还有一些零碎的白花在做点缀,俄菲莉亚的纱裙是银白色,浸泡在透明的溪水中,颜色对比明显,主体人物非常突出,作品展出后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写实技术,最终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赞誉。
其四,112*76厘米的小面积,但是这幅画的空间处理得非常恰当,岸边的树木、被溪水冲洗过的根茎、溪水长期浸泡产生的苔藓、清澈的溪流、碧绿的水草加上一个银白色的人物主体漂浮在水面,整幅画面呈现给人们的是小面积大画面。动静的组合,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溪水是流动的,流动的溪水能让画面向外延伸,这样画面的空间感更加强烈。
②模特伊丽莎白·希达尔差点冻死在浸泡她的玻璃缸冷水中。原因:在给画家米莱斯做模特的四个月都泡在冷水中,仅靠玻璃缸下一盏油灯取暖。一天,米莱斯画画过于投入,没有注意到油灯已经灭了,模特又不忍心打扰他,结果自己被冻僵了,后来患了一场重病。希达尔泡在玻璃缸里的时间里,不仅是作为模特的身份,更是从心底里接近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翁,切身感受她的不幸与悲哀,努力使自己与俄菲莉亚合为一体,这幅画的成功描绘也有模特的一份苦劳。米莱斯对模特气质是有严格要求的,这也说明这模特是非常符合他的要求。
①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与艺术家的思想紧密相连,也是一个时代文化背景的概括,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皇家美术学院创立以来一直备受王室的宠爱,在画坛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和很高的荣誉。拉菲尔前派的出现动摇了皇家美术学院在社会及画坛的地位,学院派对拉菲尔前派进行强烈的反击,但是学院派所谓的正统法则、固定的题材、千篇一律的绘画风格,枯燥乏味的学院派绘画氛围,使艺术缺乏了生命力,新生力量莱菲尔前派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绘画中还加入艺术家的思想,形成独特的绘画形式,具有很强的创作力,在不断地与学院派的“斗争”中渐渐处于优势。忧郁是一种气质,米莱斯在《俄菲莉亚》的形象塑造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忧郁而不失灵魂。绘画中表现出来的忧郁其实是艺术家自身内心精神的写照,反映了艺术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幅画是文学题材作品,营造的是非常宁静的氛围。
②“拉斐尔前派成立之初一度被认为他们是“拿撤勒派”,拉斐尔前派的出现可谓是夹处逢生,在皇家美术学院的强大势力下顽强地生存并发展下去。他们重视物像的表现和审视,运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手法,努力地在画面中表现忧郁、唯美。
米莱斯的思想比较激进,善于运用传统的写实手法,使绘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采用象征或是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历史典故、悲剧题材。
特点一:现实与想象。19世纪英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特征是画面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俄菲莉亚》就是文学题材的绘画作品。米莱斯是具有很强写实能力的画家,他喜欢把生活引向诗意般的生活。《俄菲莉亚》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不仅是用写实主义来描绘,也还原了文学作品中的每一个情节,读过原文学作品的人看到画面仿佛能看到生动的俄菲莉亚。
特点二:用诗意描绘生活。《俄菲莉亚》画面中非常细腻地描绘各种植物以及长裙漂浮在水面的效果,这符合拉菲尔前派的特征:“用特有诗意去描写爱情和生活,用美丽的描绘的旋律表达生活的情感。”[5]《俄菲莉亚》是一幅很宁静的作品,看到过它的人都会被它折服,它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能让人瞬间沉静下来。
米莱斯《基督在父母家中》把大众视为绝对神圣的基督的家庭表现为贫苦木匠,画面中每一个细节都细腻,人物的神情描绘深入,非常极致,但是与以往内容题材不同的是米莱斯没有美化里面的人物,这是对世俗的一种挑战。
米莱斯注重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并从中汲取题材,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人道主义精神。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挫折混合着拉斐尔前派对未来的憧憬,构成米莱斯充满激情又伤感失落的青春时光。《盲女》是悲剧题材的经典之作。
①拉斐尔前派在艺术观念上的进步,积极地主张创作,并加入自己的思想,在绘画技法上的改进,对英国艺术世界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改变了英国画坛陈旧的规矩,促进英国艺术进步,明确艺术发展的大方向,让艺术发展更加多元化。
②拉斐尔前派的绘画理念超前于当时英国画坛权威的学院派,动摇了学院派的地位,受到学院派的质疑,就有了英国的艺术革命。拉斐尔前派的画家们运用文学、宗教题材,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用自己扎实而精湛的技术来表现自己所想的丰富世界。拉斐尔前派被看作真实和美的大数据库,画家们从自然中得到绘画的灵感和启发,加上自己的思想,形成一种自己的绘画特色。米莱斯的《俄菲莉亚》标志着拉斐尔前派完全成熟,并逐步影响英国的艺术。
一个画派的产生和衰落都是时代的产物,拉斐尔前派的出现是大势所趋,对英国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凡的,挽救了英国的艺术。米莱斯的观念超前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派,还有精湛的技法得到了英国大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