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2020-07-30 13:55陈晓
考试周刊 2020年63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教学人文精神

摘 要: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模式进一步改革,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应当成为初中阶段历史教育的最终目标,使初中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的同时准确把握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演变规律,全面突破以提高考试成绩为唯一目标的应试化教学思路,强化现代历史教育的人文性与精神性,使之具备塑造学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特殊效果。文章总结了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精神与文化价值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了调整授课模式、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改进途径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教育;人文精神

一、 前言

教育改革促使初中历史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方向与教学重点,从技术性的应试教育逐步调整为人文性的素质教育,新课改的推进落实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历史理解力与判断力成为全新的教学目标。新形式的历史教育必须使初中学生群体体会到人文观念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深度,通过构建渗透人文价值观的历史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初中学生阐释富有教育意义的人文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理性思考的好习惯。

二、 人文精神的基本特性与社会价值分析

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于人文学科(历史、政治等)的文化性知识体系之中,以肯定人类个体为理想与尊严奋斗的价值、重视文明发展演变所创造的社会精神文化成果为主要表现形式,人文精神是立足于人类自我认识、自我观察的思考习惯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意识,是具备较强感染力与影响力的普世精神文化,这一文化鼓励人们热爱生活、通过各种形式实现自身价值与理想,具备崇高的文化传承意义与宣传教育价值。通过接受全面系统的人文精神教育与引导,受教育者能够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自我追求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养成为他人为社会着想的行事作风与态度,重视提高自身内在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具备人文精神的个体能够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我国国民对人文精神的深刻体会与认识能够被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构,拥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人文意识的国家才是具备发展潜力的国家,接受过人文教育的国民才是完整的社会层面的人。从社会角度看,养成人文意识是实现文化创新、维持民族生命力的前提条件,国民人文素质的逐步提高顺应了人类社会演变的主流发展趋势与社会成员自身的需要,丰富了人的社会性关系,使之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三、 通过初中历史教育培育初中学生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解除外在思想束缚

完善的人文精神教育能够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促进学生个人尊严与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调整教材内容的讲解方法促使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帮助初中学生拓展思考途径,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历史观与文化观,主动对社会历史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做出基于公正性与开放性的精辟论述,认识并理解具备民族特色的社会道德传统,立足于理性基礎构建具备较高人文价值的历史叙事,对学生认识历史、思考学科问题的思想路径进行严格规范,提高历史教育的现实性与客观性,减轻初中学生群体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承受的沉重思想压力与学习负担,教会学生怎样结合社会现实思考历史,使学生学会通过调整自身看待问题的视角与立场重新认识某一历史事件的起源、经过与结果,掌握分析历史人物政治动机与改进历史叙事方式的技巧。

(二)突出历史教育的时代特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初中学生群体在渗透人文价值理念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历史知识时,可结合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从中总结简洁直观的历史发展规律,通过分析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逐步调整自身的思想定位,从不同于教材的角度理解各类历史问题,在人文价值导向的新型历史课堂中初中学生可通过分析历史重新认识社会现实,加深对集体与伟大祖国的依赖感与归属感,学会采用辩证法分析研究社会热点问题,淘汰不正常不文明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养成健全阳光的人格与成熟稳健的个性。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初中学生群体处于心智从蒙昧无知走向基本成熟的特殊发展阶段,处于这一人生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发现需求,习惯于从理想化角度认识事物、评析社会现象,其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具备较高的可塑性与变动性,任课教师应抓住机会为其灌输科学合理的人文思想理念,使学生自觉地站在基层群众的角度思考历史,借助教师指导详细分析历史材料,逐步还原历史原貌,从人类文明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中借鉴各方面的经验与智慧,进而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三)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提高其历史理解力

学生在理解并认同主流的人文价值理念后,即可剔除偶然性因素深入事物与社会现象的本质发现一般性的普遍客观规律,透彻地认识历史事件与社会实践的根本意义,了解到按时间次序发生的各类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初中学生群体可清楚地意识到要想评析某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就必须分析这一事件在时间前后相继的萌芽阶段与显现阶段的变化。通过人文教育使学生熟练掌握与自然科学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的特殊研究方法,深入认识历史现象,详细解释其中包含的因果关系,评析社会在某一历史阶段的发展变革的性质与意义,调和并从更高视角认识有冲突倾向的各种史料,接纳人类历史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养成开放的文化意识与敏锐的历史理解力。学生可将历史课本中的理论与知识视为深入研究历史的线索与指南,不应死板地依赖于历史课文理解认识历史现象,要养成独立自主的文化价值判断力与思辨能力,使初中学生自身成为历史教育的受益者与教育改革的推动者。

四、 通过历史教育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可行策略研究

(一)借助技术手段改变课堂学习环境

人文精神是初中学生群体理解社会历史发展演变必备的关键素养之一,缺乏人文意识的学生不具备应有的历史理解力与思考能力,无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历史课程中的内容。任课教师应利用好日益进步的信息化技术设备,使之服务于渗透人文价值理念的初中历史教育,改变传统的历史知识讲解模式,使初中学生群体能够通过不同的形式品味历史原貌。例如历史教师在讲解《文艺复兴运动》一课时,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器材在课上放映以介绍西方中世纪文化艺术发展为主题的纪录片与电影,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达·芬奇、拉斐尔的经典画作,参考艺术史专家的见解并对照我国古代绘画艺术进行系统性的鉴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中西文化的内在差异,比较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异同。

(二)组织课堂讨论研究活动,提高初中历史教育的思辨性

为了在历史教育中渗透人文理念,使学生采用人文主义价值观理解历史,任课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设计重点与方向各不相同的学习主题,适当组织初中学生群体进行集体讨论与研究,促使历史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发生变化,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就某些特殊历史事件的发生起因与具体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学生可在任课教师的严格监管与合理指导下使用手机或电脑搜集数字化历史资料,使学生在阐述自身意见时由其他同学举出历史中的反例进行合理批驳,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透过来源不一的史料分析历史,教师可持续督促初中学生摆脱对历史教科书的依赖,自行建构对古今历史演变发展的诠释架构,脱离对纯史实的研究,将注意力投放在研究支撑文化叙事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整体性社会发展趋势之上,在课堂辩论中共同创造一个具备较强解释力与新颖性的历史研究模式。例如任课教师在讲授《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一课的知识时,可组织学生在课上对拿破仑主导的雾月政变是否窃取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成果这一重要历史问题进行有深度、有观点的辩论,正方学生可提出拿破仑帝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反动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观点,反方可提出拿破仑的侵略战争为法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一事实进行反驳,双方可共同合作搜集历史资料对督政府时期与拿破仑建政时期法国底层人民的生活质量变化进行评估研究,使初中学生群体站在微观角度评析并理解这一著名历史人物的功过,教师应设置具备一定人文价值的课上讨论主题,使学生在论辩过程中感悟人文精神。

(三)利用历史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为学生树立榜样

为了使初中历史教育具备更高的人文教育价值,任课教师应基于初中历史教材中丰富的人文领域知识深入挖掘其人文内涵与教育意义,使初中学生以具备宣教价值的历史人物为精神层面的学习榜样,使学生学会冷静而有条理地分析历史问题、立足于人文道德意识对社会流行观念进行辨别与认识,通过有深度的人文性历史教育提高学生的历史判断力与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列宁与十月革命》一课时,初中学生可探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十月革命前夕社会民主党与以列宁为首的坚持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在活动纲领与社会实践等不同方面的差异,体会共产党人在恶劣环境下为理想不畏困苦坚持奋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通过任课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引,初中学生群体能够理解并认同列宁对共产主义革命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判断与在不利条件下果断发动十月革命的英明决策,感悟列宁同志对苏维埃革命发展壮大的期许与不懈追求。这一体现人文思想的历史教学模式能够使初中学生深刻意识到历史教育的人文价值,使学生养成通过革命史观认识历史人物的思考习惯。

五、 结论

初中历史教育体系应进行重新规划,逐步确立重点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目标,去除历史教育中的功利性因素。任课教师应合理利用有宣教价值的教育资源开展富有人文性的历史教育,通过设立课上研讨环节鼓励初中学生主动思考具备研究价值的历史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新愿.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8,17(1):91-93.

[2]柳建云.初中歷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58.

[3]周士辉.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9):2-3.

[4]刘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J].新课程研究,2020(4):112-113+123.

[5]李悦贤.初中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塑造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6):216.

作者简介:

陈晓,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历史教学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