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学初任教师处于教师职业生涯关键期和脆弱期,遭受着现实震撼、教学与管理困境、人际困扰及身体尴尬等压力,值得密切关注。文章基于抗逆力视角,通过构建初任教师内、外部支持系统,为其进行压力管理提供建议。
关键词:抗逆力;初任教师;压力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及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教师成为富有压力和挑战的职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超负荷运转,近80%的受访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巨大[1]。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初任阶段不仅是教师适应工作、素质养成的关键期,也是充满挑战的脆弱期。在这一阶段,许多中小学初任教师都遭受着失败的自我体验,也呈现出焦虑、自我怀疑等负面状态,甚至有些教师不得不放弃这一职业。面对诸多现实问题及初任教师群体诉求,提升教师身心健康的水平,寻找正确压力管理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中小学初任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压力是个体受外界刺激所引发的紧张状态,对个体生理、情绪及行为产生影响。学者Kyriacou与Svutcliffe最早提出教师工作压力概念: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感知到的、由其工作引发的诸多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体验[2]。中小学初任教师主要感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压力。
1.现实震撼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高尚神圣的职业,许多初任教师上岗前对工作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当他们真正走进课堂、从学习者转变为教师时,会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西方学者维曼在一项研究中将这种差距称为“现实震撼”,即“严酷和粗鲁的现实课堂生活使教师教育理想崩溃”: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使教师产生严重情感幻灭,以致不能把所学技能用到课堂中[3]。初任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但发现付出努力并未带来实效,如精心准备课程没受到学生欢迎,在追求升学率的教学环境中无法践行教育精神,学校管理者秉承以经验促成长的理念赋予其琐碎事务或费时的学校活动等。
2.教学与管理困境
初任教师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不但要了解教材内容和课程知识,而且要了解内容知识即学生特点和教学方法。然而初任教师虽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但普遍缺乏实践性技能。他们可能无法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授课受限于教案,照本宣科。面对陌生场域和情境,初任教师压力明显高于經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在班级管理、学生纪律维持等方面遇到挫折,如被学生粗鲁对待、家长不支持其工作等。若不能得到及时帮助,巨大的压力可能会损害其身心健康。
3.人际困扰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帮助教师疏解压力。初任教师渴望与同事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希望彼此交流教学经验、探讨生活琐事。然而现实中同事关系的无形疏远使部分初任教师觉得自己被孤立、疏离,竞争感强于团体参与感[4]。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教师需应付工作和家庭琐事,无暇参与非正式同事交流活动;二是多数初任教师年龄较小,与同事存在年龄差距和代沟;三是传统师徒制关系及科层制学校组织架构阻碍了亲密关系建立。此外,不良师生关系也给初任教师增添困扰,无论是保姆式“一味地好”还是强立威信式“一味地坏”都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日后工作开展增添障碍。
4.身体尴尬
公立学校为主的教育系统内,教龄和职称是决定收入水平的两大因素,而初任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起点,其薪资待遇与其他教师有较大差距,疲于“养家糊口”生活需要。部分初任教师未完全适应角色,对于“我是谁”“我要做怎样的教师”没有明确的答案,职业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可能偏低,导致他们在焦虑和压力中迷失自我。
三、抗逆力视角:初任教师职业压力管理策略
抗逆力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抗逆力指能从危机中反弹恢复,表现出进步和增长的发展性能力。教师抗逆力具体指教师自我效能、自信心、应对技能等,是其应对挑战并成功复原的关键因素,即在遭遇阻力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5]。教师抗逆力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依托于个体与环境有效互动。基于此,可从个体提升及环境支持两方面考虑初任教师抗逆力培养及压力管理:教师个体维度可包括专业素养、情绪管理及人际关系;环境维度则考虑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教师抗逆力培养内在、外在支持系统(如图所示)。
1.内在支持系统
(1)专业素养。良好的专业素养作为保护性因素可帮助初任教师化解困境。专业素养不仅包括教学所需专业知识技能,也包括教师人文素养。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新,教师需成为终身学习者,不仅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学习、巩固,还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此外,初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关注知识讲解与传输,忽略了师生互动中的生活情境和个体差别。教育是一个唤醒的过程,因此初任教师也要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用非命令式语言、友好肢体语言表达尊重,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情感变化。
(2)情绪管理。教学是一项情绪劳动,积极情感和正向动机有利于有效完成教学任务。面对压力时,教师首先要寻找客观压力源,建立预警机制,可以定期通过压力量表或情绪轮等测试情绪状态。其次,教师需调整认知结构、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从认知学角度考虑,引发教师不良情绪的可能不是糟糕事件本身,而是教师对待已发生事件的态度。初任教师需遵循专业成长规律,遇到问题不可对自己过分苛责,同时也需避免过于绝对化,如一次教学失误定论不适合从教。最后,教师还需寻找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如用听歌、饲养宠物等活动来缓解不良情绪。而当教师压力已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时,必须主动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3)人际关系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抵御压力的保护伞。初任教师与同事进行人际交往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教师间共享教学资源、共解教育难题。初任教师可邀请老教师观摩授课并聆听建议,或闲暇时共同讨论生活话题,一起参与娱乐活动。初任教师也可从同龄教师群体寻求情感支持:相似年龄和人生阅历便于放下心防,互相倾诉烦恼以缓解压力。此外,初任教师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过于严厉和亲密地对待学生,在树立威信和真诚交流中寻找平衡点。
2.外在支持系统
(1)家庭层面。家庭是教师不可动摇的支持系统,缺少家庭支持的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初任教师需及时与家人沟通、向家人倾诉,并聆听家人意见。另外,教师还需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让家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并做好时间管理,获得家人的理解。
(2)学校层面。学校作为初任教师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需从心理援助、管理制度、培训、文化氛围方面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提高其抗逆力。在心理辅导层面,学校有义务为初任教师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可借鉴美国EAP计划,通过外聘心理辅导团队为教师提供定期心理咨询。在管理制度层面,学校相关领导需转变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严苛的管理制度是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学校需提供相对宽松的考核制度或灵活评价机制,通过参与式决策给予初任教师表达想法的权利。学校也可借鉴西方国家资源教师制度,雇佣专业教辅人员负责组织活动、文书撰写等行政性工作,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在教师培训层面,学校需进一步落实师徒结对机制,可以丰富初任教师培训方式,如借鉴日本海上研修、社区研修等,也可学习美国等国增强同大学的合作,邀请大学教师设计培训理论框架和引导模式[6]。学校也需灵活选择有自我表率作用的导师,避免行政命令捆绑,注重结对效果的过程性评价。另外,学校可以制订初任教师补偿政策,如提供资格证书和补偿酬金等。同时学校也需关注初任教师发展需求,给予他们进修和培训学习的机会,为初任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教师在职称和教学技能上开拓发展空间。在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公平的组织氛围对初任教师个体发展格外重要,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加强推优、职称评定等工作透明度,避免论资排辈等暗箱操作。
(3)社会层面。初任教师压力也源自社会环境。首先,家长对初任教师的不信任给初任教师带来巨大身心压力。故而家长亟须转变观念,增强与初任教师的线下沟通,以防线上缺乏深入交流对教师产生不良刻板印象。其次,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给教师群体增加巨大压力。“蜡烛论”等经典隐喻过分推崇教师理想化形象、遮蔽教师个体尊严,社会还需将教师期望控制在合理范围。最后,媒体的负面新闻宣传歪曲了教师形象,降低了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由于初任教师正处于自我定位和发展相对模糊的阶段,渴望外界正面评价和认同。因此媒体在报道教师负面新闻时需秉持还原真相、适度报道原则,提高对教师正面事迹的报道,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使教师真正成为有尊严和有地位的职业。公众也要理性客观地看待教师负面新闻报道,杜绝以偏概全、随意抹黑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葛 斐.中小学教师压力管理干预计划构建及实施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9(10):3-5.
[2]Kyriacou C,Svutcliffe J.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Sources and Symptom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8(2):159-167.
[3]田國秀,李冬卉.教师抗逆力研究的三个模型:比较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7(8):78-85.
[4]孔令帅,赵 芸.美国高校新教师发展的问题与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16(5):28-41.
[5]Veenman S.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4(2):143-178.
[6]蒋 攀.日美初任教师入职引导措施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5):34-38.
作者简介:计思多,女,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