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之我见

2020-07-29 18:10李艳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6期

李艳

摘 要:“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由学校的校长、教师与学生建构三位一体的文化,使学校教育的设计者、实施者和受益者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互动促进关系。学校领导倡导好的校风;教师成就好的教风;学生展示好的学风。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 ; 学校领导文化  ;教师文化  ;学生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成败是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育诊改的核心问题就是教育精神的坚守并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前行。因此,重新审视和认识学校文化,建立适应国家人才需求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改革的新的学校文化体系成为研究的新课题。

一、学校文化建设究竟指什么呢?

有人说:是校园文化;有人说不仅如此,校园文化只是学校文化的冰山一角;也有人说:好的校园环境、好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也有人会说:西南联大的的教学设施简陋却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也有人会回应:西南联大有一流的大师级教师队伍,由此看来,学校文化有丰富的内涵,一些教育专家把它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学校环境文化、管理制度文化、教育行为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

办学环境文化指学校办学背景,包括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属地办学环境和周边环境,即发达地区还是非发达地区,有没有联合高质量的国际化办学或者高品质国内院校学术合作,还有知识产能与企业的产能转化的合作。小环境有智能化多媒体教学楼、智能化图书馆、现代化实验室、标准运动场还有合乎人文环境的校园花园等环境;管理制度文化包括现代大数据下科学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约定俗成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管理办法;教学行为文化是指教育行政、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科研学术、人际关系等形成的风格和工作作风的群体行为,以及学校工会主体关爱行动和文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创新创业孵化园、教师教工休闲文化等行为方式;教育精神文化包括学校建校以来传承下来的文化基础、专业的职业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等达成共识精神理想。

二、学校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首先,学校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学校的发展是满足国家培养人才的发展,提升被教育者的思想境界,促进人才未来全面的发展,推动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力量。

其次,学校文化是求真务实的文化。教育的真谛在于求真的科学态度,继承传统文化和传播人类文明为己任。

第三,学校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以人为本就是在办学过程中尊师重教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权利,满足教师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学校为他们搭建联动平台。

第四,学校文化是不断反思和创新的文化。学校文化在反思和诊改过程中让教职工更新观念、改变行为,并设有诊改预警对惰性较强的员工有督促作用,并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创新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点的路子来。

第五,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历届校长的魅力折射在教师身上,教师把职业当做人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贯穿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之中,引导学生今天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使之成为走向社会代言学校文化的真正品牌。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学校文化也面临新的挑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舒适地带”,不想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期望过着平稳舒适的生活,管理者不想下功夫,只想通过简单的刷脸、按指纹来管理,缺少对教育主体的尊重,激发不起他们对自己工作环境的热爱;教师也有惰性的舒适感,不愿意改变现状,不思进取长期使用旧教材和旧教案,即使换了新教材,也不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另一个负面文化现象就是学生的表现:一是疏远冷漠型。这类学生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自私利己,今后无法接受社会赋予的责任。二是偏激反抗型。青春期叛逆没有得到很好的疏导性教育,在学业的挫败中得不到认可,所以在网络游戏里寻求快乐。四是鸡肋爱情型。这类学生内心孤单寂寞希望有人陪伴,但是并不珍视感情经常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心态。五厌学幻想型。好高骛远不愿意在学校学习总希望尽快赚钱,上学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而不是自己的意愿,翘课打工或者在宿舍睡觉等等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基于上述无论是管理层面出现的看似先进管理手段的惰性思维,还是教师惰性的不思进取,还有学生认识的误区都是学校文化的缺失所造成的。

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一套具有时代意义并又有长久新型学校文化呢?未来的文化形态呈现成怎样的形式呢?

(1)服務意识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要有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服务意识;学校领导要有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学校要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2)终身学习观成为学校文化的常态:学习的目的也不停留在浅层的学生就业和生存的问题,而是为后期成长空间做长远构架;教师也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简单职能,对自己的教学生涯做长远规划,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当成一种生命常态。

(3)开放创新成为学校文化的精神追求:根据学科特点,大胆尝试适合学生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学校的文化建设为学校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一)为改革提供精神导向。现代教育价值观决定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以人的发展为本培养什么的人才作为衡量学校所有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尺,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相处关系。

(二)为改革提供精神动力。学校文化中的精神理想与学校办学现状存在着落差,精神理想的感召力会让每个人产生对现实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我修复和求变求新的决心,这样的自觉自省就形成了学校文化不断造血的自身生命力。

(三)为改革提供精神氛围。置身在工作中的人们在尊重和宽容的氛围中发展自身是幸福的,在宽松的环境中创造性的工作得到尊重和认可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四、现代学校文化的组成及建构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校长决定学校的办学风格,与领导班子群策群力为学校办学准确定位,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国家发展规划的框架里划分出不同阶段,不断修复不断改进成为长期的工作。

学校文化中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与同事共同成长与学生教学相长的一个愉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这样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上下兼容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中学生要有明确的职业理想、长远的职业规划、独立思考能力、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与团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的考量等等。

因此,现代新型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以校长文化为风向标,教师文化符合新时代学生尊重并喜爱的新型文化特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学校文化,但有一点是不变的让学校文化处在一个良性循环的上升通道中。

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曾经采访哈佛大学校长有这么一段对话,水均益说像哈佛这样的知名学校为什么不考虑在中国建分校?校长先生回答:学校是可以建在世界各地但是文化是代不来的,哈佛所独有的文化不可能复制。

所以,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根脉,也是学校精神生生不息的源动力,更是学校的独有的风格不可取代,他最终汇集到每个学生身上不仅仅有专业技能来安身立命,更有使命担当责任担当,把学校的文化精神转化成精神力量辐射在社会之中助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金沙.解放思想、解放老师[J].教育参考.2004年第2期.

[2]丁钢.中国教育:研究与批评(第二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褚建明.用文化经营学校[N].江南晚报,2002-12-9.

[4]徐虹.金山区校园文化建设论坛[Z].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编印,2002.

[5]薛志敏.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感悟(文化建设论文库--百度文库),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