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兴藏 崇马共写新答卷

2020-07-29 12:33徐中成方驰
先锋 2020年7期
关键词:造血崇州马尔康

徐中成 方驰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12日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积累了一系列珍贵经验。对口支援甘孜州、阿坝州,是省委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甘孜州、阿坝州不折不扣落地落实的重大举措,是不断谱写甘孜州、阿坝州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了成都“主干”之责,对于成都而言,对口支援甘孜州、阿坝州既是省委交付成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民族团结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2020年2月,成都市对口支援的甘孜州、阿坝州19个县(市)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助力甘孜州、阿坝州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甘孜州、阿坝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保障全省实现全面小康作出了应有贡献。成都市广大援藏干部把当地群众当亲人,始终满怀真情、满怀热忱、满怀责任地做好对口支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涌现出了无数先进的援藏典型,创造了一系列对口支援甘孜州、阿坝州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迎接建党100周年的历史契机,成都市援藏办携手《先锋》杂志,推出“脱贫奔康 援藏先锋”专栏,传播好新时代“成都援藏”好声音。

“今年,红皮土豆有望通过蓉欧班列卖到欧洲!”

对地处偏远的马尔康市日部乡来说,过去,农产品别说走出国门,就连走出阿坝州也“想都不敢想”;而今的巨变,仅仅是2016年以来,崇州支援马尔康成效的“冰山一角”。

“通过填补业态空白、强化‘造血功能,崇州为马尔康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崇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毛向阳说,“探索出的‘农(林)业共营制,更是崇州支援马尔康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民生为要,七大方向深入对口支援

距离马尔康城区25公里的脚木足乡大坝口村,被当地人称为“云端上的村寨”。走进大坝口村,一个写有“吃水不忘崇州人民”的牌子格外醒目。

以前,大坝口村两个村民小组192人生活用水,要到离家1公里甚至4公里远的地方去,冬天水结冰了,用水更加困难。崇州市援藏工作队启动该村全长7公里的饮水工程后,村子的安全用水实现了全覆盖。“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干净的自来水,真是太方便了,感谢崇州!”年逾六旬的大坝口村村民阿科说。

民生为要。

在对口支援马尔康的过程中,崇州确定了七大方向——根据两地编制完成的对口支援五年规划(2017~2021),对口支援以干部人才援助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产业发展、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支援、机制体制建设、招商引资七类内容。

据初步统计,4年来,崇州共拨付援助资金2298万元,动员社会支援资金1474.58万元,其他财政资金438.43万元,实施重大项目49个,投入资金215.23万元,实施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就业扶持等项目20个。

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一系列“崇马一家人”特色的对口支援也同步展开——

近两年来,崇州党政主要领导6次率队到马尔康考察调研,其他市级领导多次赴马尔康对接产业合作、旅游支援、人才共育等议题,50余个部门和单位主动进入马尔康开展“小分队”“组团式”联动交流;

崇州组织动员部门、乡镇、企业和社会爱心支援力量,分別与马尔康29个贫困村结对,建立起对接共建机制,营造大支援格局;

崇州23所学校与马尔康23所学校结对,选派39名老师到马尔康乡镇学校支教,接收50人次马尔康教职人员到崇州跟岗学习、挂职,帮助马尔康培训师资60人次,形成两地师资培训、名师交流工作常态;

组织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约17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7800个,签订就业意向合同394余份,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2人……

对口支援,与马尔康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同频共振。截至2019年底,马尔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跃居阿坝州第三位,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9个贫困村顺利“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2.07%下降至0。

“目前,马尔康已进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阶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援藏新思路,积极引进企业到马尔康开发建设,进一步填补业态空白、强化‘造血功能。”崇州市援藏工作队领队陈大林说。

致力“造血”,“家门口”增收致富

5月20日,马尔康市梭磨乡巴塘村,当地最大的藏香猪养殖合作社——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饶睿和两名工人正忙着用机器打磨玉米面,“这是给藏香猪准备的‘夜宵。”

时间回到2018年12月6日,崇州—马尔康全域结对支援签约仪式。在马尔康生态藏香猪品鉴环节中,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展示的产品大放异彩。就在当年,合作社与成都的几家企业签订了定货协议,这也是该合作社的首个百万元藏香猪腌腊制品订单。

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增收致富产业,提升“造血”兴藏能力——

2017年,崇州市对口支援马尔康市,帮助阿底村、泽湾村、珠林村、伍都村、洛威村、嘎博村等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藏香猪。为打开销路,援藏干部帮助合作社在崇州举行品鉴会,精心推出16款藏香猪菜品,邀请企业和市民品鉴,还通过直播加预售方式,把藏香猪打造成“网红”。

以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如今,该合作社生产的藏香猪腊肉卖到了成都、上海等大城市,带动当地及周边的金川、小金等地村民养殖藏香猪2100头,全年预计实现收入2000万元。

更进一步的探索也在进行中:占地274亩的马尔康市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集中区,正推动马尔康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农业生产转变。

今年6月中旬,崇州对口支援马尔康市工作又有新进展,当地首个工业园区——马尔康市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集中区进展顺利,园区生猪屠宰加工厂顺利封顶。这个总占地274亩、紧临规划的汶马高速和川青铁路出入口附近的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集中区,是马尔康市第一个工业园区,建设资金主要由东西协作的浙江和省内对口支援的崇州的资金为主,其中崇州投入2070万元。

“变化看在眼里,当地老百姓也都很期待。”崇州市援藏工作队有关负责人用相机记录下了园区从荒地到逐渐成型的点滴。

目前,园区已完成了部分基础施工,预计今年9月完成项目建设。届时,将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覆盖28个蔬菜种植基地,直接带动马尔康市建档立卡贫困户483户1997人实现持续增收。

深度探索,推动马尔康乡村振兴

“今后不用再冒险爬悬崖挖草药了!”马尔康市木尔宗乡木尔多村村民确斯基去年仅靠土地流转和莴笋园的务工收入,一家就攒下了近万元。在莴笋园学到技术后,他准备把屋前屋后的两亩地整理出来种莴笋。

这是一个典型的“无中生有”的产业脱贫探索——通过招商引资,木尔多村找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产业脱贫路。

作为农业大市,马尔康的种植理念需要首先更新。2018年,崇州市援藏工作队积极对接崇州市农发局、工商联、新联会等,搭建招商桥梁,宣传推介马尔康农业资源禀赋和优惠政策,全体援藏队员在微信“朋友圈”集中传播、转发,引起投资者关注。

2019年,在成都企业、援藏工作队、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马尔康市高寒地区第一次种植莴笋成功,这意味着胡豆、青稞、玉米等传统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将被附加值更高的精细蔬菜所替代,引导当地群众把更多精力投放到土地上来,减少对传统自然资源的依赖。

“经多方多轮洽谈比选,最终引进成都邵建康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流转260余亩地用于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开创了马尔康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成功引进企业的先河。”崇州市援藏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说。

日部乡即将搭上蓉欧快铁的红皮土豆,也“红”了。

“全乡今年预计产4000吨红皮土豆,我们准备把其中的50%出口欧洲国家。”崇州市挂职干部、日部乡党委副书记何鑫介绍,目前,经检测,日部红皮土豆符合欧盟标准。

去年,作为马尔康市唯一申请到“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的乡,日部乡陆续成功推出“九大海”高原菜籽油、“青薯9号”红皮土豆、野生菌、松茸等17种农特产品,均为纯天然绿色有机食品,很受市场欢迎。

援藏工作队把崇州市“农(林)业共营制”模式复制到马尔康市,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链条,对13个村级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组和改建,新建以种植、养殖、乡村旅游为主的5个村级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村级专合人才20000 余人次,推动了马尔康市思维的“提档升级”。

同样改变的,还有乡村旅游。崇州市援藏工作队投入150万元,实施完成纳足村游客中心改造旅游业产业援助项目,为马尔康脱贫加快生成新的创新创造力量。“我们对接马尔康的嘉绒文化、长征驿站、康养圣地、农特产品等资源,推进崇马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推介给旅行社、研学团等目标人群,为马尔康市年均吸引游客36.7万人,实现销售额56万元。”

作者單位

崇州市援藏办

猜你喜欢
造血崇州马尔康
马尔康马到功成
马尔康市
在马尔康,我看见了一些树(外一首)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初探
——以四川省崇州市“费随事转”改革为例
《健康崇州》创出宣传新模式
庚寅冬游崇州怀放翁
放翁逝世八百年崇州致祭有怀(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