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连兴
【摘要】本文以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为例,说明了“问题分析模型”建构的理论依据、途径策略、原则方法,并重点阐释了运用“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分析模型”解决地理高考真题的过程,旨在说明借助问题分析模型,如何有效提升区位选择类问题解决的精准度和速度。
【关键词】地理区位选择;问题分析模型;建构与应用
从近四年高考全国卷统计情况看,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每年必考,是高频考点。所谓区位选择,本质上是指通过系统分析影响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选择最佳生产、生活的空间位置。因此,高考题中关于区位选择类问题的考查方式,往往以某地理事物在某区域选址或发展的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论证其合理性,或判断其主导区位因素,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水平。但学生平时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问题颇多,有的只凭感觉,思维角度单一,零乱随机碎片化,缺乏内在关联,有的简单套用区位因素模板罗列区位特点,脱离材料和区域特征限定,导致解决问题效率低下,不够精准。为此,笔者尝试通过建构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分析模型,以帮助学生更高效精准地解决区位选择类问题。
一、“问题分析模型”概念及理论依据
“问题分析模型”是指为提升解决地理问题的效率而搭建的结构化、可视化的分析框架。它在问题情境(已知条件)与设问目标(结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分析相关地理问题的有效抓手,辅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精准度和速度。
“问题分析模型”建构的主要理论依据,一是认知加工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家Newell和Simon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了解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两个阶段。了解问题阶段主要是构建问题表征的过程,成功的问题表征有利于促进问题解决。问题表征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相应的问题图式——与问题类型有关的概念、原理、关系、规则、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组成的知识综合体。而建构“问题分析模型”就是试图建立某类问题的图式,帮助问题解决者快速建立问题表征,促进问题解决。二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可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的意义建构。“问题分析模型”本质上是为学生分析问题建立一个“脚手架”,辅助其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三是基于地理综合思维发展要求。地理综合思维是综合性的地理分析思维,也是进行地理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包括要素、时空和地方综合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地理学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地域性特征。“问题分析模型”要基于地理综合思维的要求进行建构,才能更好地起到辅助解决问题的作用。
二、“问题分析模型”建构过程与原则
“问题分析模型”的建构过程,是对过去成功解决问题案例的概括和抽象,它的形成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根据问题所处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修正最终形成的。在解决新问题时,借助已有“问题分析模型”的分析框架和角度,更有效地提取新问题提供的信息,更好地挖掘隐性信息,推测出某些缺失的线索,进而帮助问题解决。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分析模型”又得以进一步概括化、精细化,从而更具实效性。因而,“问题分析模型”的建构必须在多种问题解决情境下,通过对问题最基本内容的抽象才能形成。“问题分析模型”与新问题的匹配度越高,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越大。
“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通用分析模型”(如图1)的建构过程也是如此,在解决地理区位分析类问题(主要是高考真题)的实践中,归纳积累同类地理问题的分析角度,并找到此类问题的底层逻辑和本质,在更高维度上加以整合、建构形成分析模型。模型最好有机地融入地理知识原理,与现实地理世界相符,并在应用中调整完善。
“问题分析模型”的建构的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全面性,结构化和可视化。如建构“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通用分析模型”,要科学准确地反映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原理;要基本全面呈现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应有的分析要素,节点及相关要求;要体现各分析要素的内在关联,结构合理,有完整的分析流程;要以简洁清晰的概念图示呈现,形象地展示问题全貌。以“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通用分析模型”解决问题过程为例,首先对图文材料进行解读,并结合设问确定区位分析对象——高考常考的区位分析对象有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再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区位分析对象的属性、结构、功能、分布等特征信息,并结合地理位置推断出区域特征,区位分析对象特征和区域特征相关联,为全面分析自然区位和人文区位因素提供依据,找到主要区位因素和具有决定性的主导区位因素。在分析过程中,我们要秉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意辩证、对比分析,提高区位选择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分析模型”的应用
为更好地解决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我们可以依据区位分析对象的具体特征,在以上“地理区位选择类问题通用分析模型”思路基础上,遵循模型建构的过程和原则,建构更有针对性的解题模型。
(一)“农业区位分析模型”的应用
“农业区位分析模型”(如图2),是通过梳理历年全国卷高考农业区位分析真题,在“地理區位选择类问题通用分析模型”基础上建构,将农业区位分析对象特征,和区位要素尤其是自然要素具体化,帮助我们以可视化的形式看清农业区位分析的整体面貌及其内在关联。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该模型来高效精准解题。
如例1中的问题,先引入“农业区位分析模型”,通读图文材料和设问,确定农业生产对象为优质咖啡,分析区域为怡保地区,要求分析有利区位条件。再从材料中找到关于优质咖啡的生长习性等特征信息,并与怡保地区区域特征关联分析,在全面分析区位因素基础上,确定其主要区位优势。具体分析过程:先看自然区位,气候方面,怡保地区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云量多,与优质咖啡喜热喜湿光照适度相匹配;地形方面为低山丘陵地区,坡度和缓;水源土壤方面,临近河谷,水源充足,土层较深厚,土壤肥沃。人文因素:处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国际市场有需求;科技政策交通方面材料信息没有证据表明有优势。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较精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