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旅游消费的文化因素

2020-07-29 05:59张浩东时临云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6期
关键词:消费旅游文化

张浩东 时临云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在21世纪加入WTO后,更是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推动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这也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旅游产业的活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从原先单一的物质消费日益转向以文化为依托的精神层次上的消费,旅游业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的挑战。本文旨在探究新时代旅游消费以文化为核心的转型升级中的推动因素,以及对文化融入旅游业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與协同发展。

关键词:旅游;文化;消费

从古至今,中国的文人素来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致上是自道家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始,中国就出现了治学和旅游相结合的传统。如今随着人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精神消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促使旅游逐渐成为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以文化为核心资源的旅游业展现出了独特的发展优势以及深厚的发展潜力,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需求,推动文化与旅游形成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不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要素叠加,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旅游消费中的文化因素,以及思考如何借助文化的魅力来推动旅游消费进行转型升级,促使其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回顾我国旅游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旅游与文化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尽管一开始人们进行旅游活动主要是以自然风光为审美对象,但是从本质上看,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就是构成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一部分。那文化本身又是什么呢?我们普遍认为文化是指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所有基于自然基础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1在信息时代,文化的传播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而旅游才是最好的传播媒介,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旅游获得对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亲身地去触摸、感知、汲取蕴含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入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

众所周知,我国不但国土广袤,民族众多,而且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还创造出了无数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自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是我国旅游消费的强大推力。谈旅游消费中的文化,排在首位的自然当属饮食文化,不论是从“民以食为天,旅以食为先”等传统观点,还是旅游六大要素中排在首位的“吃”,都可见饮食对人类活动之重要。人们外出旅游,除了观赏不同国家和地区自然或人文的景观,体验异乡风情,更多的还是以品尝各地特色美食为主。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饮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而中国作为饮食文化大国,长期以来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民俗习惯、地域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多个饮食流派,除了人们常说的八大菜系,还有数不清的地方特色风味,并且这其中还包含了餐具、餐饮礼节等文化内容,这使得我国饮食文化的种类数不胜数,同时这些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也为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创造了异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因此,许多旅游地在宣传和推广中也引入了饮食文化的概念,并通过饮食文化事业的加盟,使很多地区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品牌效应,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因为相比起其他文化因素,饮食文化更能引起人们的消费意愿,有着更为广阔的群众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产业在开发饮食文化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了深层的文化韵味,甚至有些地区的餐饮业为了迎合顾客的口味去改变其原始的味道,这反而丧失了饮食文化最重要的地域特色。所以,在旅游转型升级中对饮食文化的开发要从多方面去深入挖掘,强调地域风味的同时也要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才能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使旅游消费的活力得到释放。这里之所以把饮食文化放在旅游消费所有文化因素中的首位,是因为不论在任何时期的旅游活动都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为首要,只有吃饱饭了,人们才会产生更多方面的追求。

除了旅游的“饮食文化”,回归旅游活动本身,人们常常是将去哪里旅游表达成去哪里玩,可见旅游本身的意义就是“玩”,并且要通过“玩”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而这一方面的需求在未来时期的旅游消费中也会不断增长。我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旅游古国,在旅游资源上的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例如各个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工艺、建筑、节庆等民俗文化都是非常宝贵的旅游资源,而且每个区域和民族的民俗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形成了旅游消费中的独特吸引力。

初次而外,不同种类的民俗文化对旅游消费的影响不同。首先,以满族为例,看建筑文化的特色。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统治阶级的民族,满族有着十分丰富的建筑资源,有都城、宫殿、陵墓、宗教和民居等多个种类。当前为更多人所熟知的皇家建筑诸如北京故宫等其实大都是修建于明朝,虽然在经过统治阶级的改造后也带有部分满族特有的民族气息,但是真正完全展现出满族民族特色是以沈阳故宫为代表的都城建筑。沈阳故宫作为最负盛名的满族特色建筑,有研究者指出“从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以及造型、结构、技术、艺术上看,既体现了历史的传承性,又具有满族崛起时代的特殊性,堪称清代宫殿建筑的经典之作。”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对沈阳故宫这类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越来越关注,如果能够深入挖掘这类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中的文化内涵,依托建筑资源优势树立旅游消费品牌,并以其为中心来开发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产品,不仅能够推动当地的旅游消费,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以苗族为例看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作为组成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花样繁多的苗族服饰主要是取材于对苗族先民生活物象的记录,其中还包含了图腾崇拜的宗教元素。虽然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由于反抗封建统治的压迫而有过多次搬迁的记录,但他们的子孙后辈却始终坚持将传统的民族服饰流传到今天,可以说苗族服饰作为物质载体,承载了苗族整体的精神风貌,也体现出民族的历史变迁,同时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元素使得苗族服饰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去异地追求视觉审美的休闲活动,再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作为游客去到一个民族旅游地,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希望能够亲身体验民族的特色文化,而且对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的物品也会产生消费欲望。所以,将这种具有民族特色审美的服饰文化与追求视觉审美的旅游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够推动新时代旅游消费达到深层次的转型升级,也能让更多人欣赏到不同民族对美的独特追求。再者,以云南为例看民族节庆文化。云南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自古以来一直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个民族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许多特定的节庆日及其相关活动,同时由于民族的不同,使节庆活动的主题和文化内涵存在着一定差异。例如傣族有“泼水节”、彝族有“赛衣节”、瑶族有“盘王节”等,而这些活动的范围也都很广阔,单是一个节庆活动就可能包含歌舞、宗教祭祀、祈愿等许多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依托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云南已逐步形成了产业化的节庆旅游模式,每年以各个节庆为主题的旅游体验活动林林总总,加之以铺天盖地的宣传,极大地激发群众的消费意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到异地开展旅游活动主要就是出于求异和猎奇的心理,而节庆文化中别样的民俗特色正好使人们的求异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节庆文化旅游价值的重要体现。如果政府能够对节庆旅游产业的市场运作进行统一管理和指挥,为其提供有力的保障,节庆文化在旅游消费中就会更具市场竞争力。

总之,中国的民俗文化当然远远不止这些,56个民族就有56种各具特色的文化,再由于各个民族还分散在不同的区域,以回族为例,它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其聚居的区域,那么在民族与民族的文化碰撞之间,就必然会相互交融、影响,这使得中国的民俗文化更加不胜枚举。民俗文化不仅对旅游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更是在新时代旅游消费所有文化因素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并且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中,其重要程度几乎不亚于宗教文化。但是相较而言,宗教文化比民俗文化有更深厚的历史底蕴,不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它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力都是非常之深远的。在中国,以宗教为核心的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单从种类来说,既有本土的道教,也有外来引进的佛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除了这些,不同民族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宗教信仰,例如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灵物崇拜、自然崇拜等,所有的这些宗教文化及其载体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文化,不仅是一种优秀的文化资源,更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同时,从当前的旅游消费数据来看,每年前往宗教发源地朝圣、进香、祈福和祷告等的宗教信徒已是络绎不绝,再加上许多非信众的游客也被不同宗教派别独特的建筑、景观、节日等所吸引,由此很多宗教旅游地每年都产生了庞大的旅游流。尽管我们现在的社会提倡崇尚科学,但宗教文化也并非象征着落后,它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现代人类社会,宗教信仰依旧能够使人有所启迪和感悟,因而寄情于它,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代人在精神生活上的空缺。通过对宗教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其能够与新时代的旅游业协同发展,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弘扬宗教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越来越注重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对旅游的需求也就日渐增长。最初大多数人只是将旅游当作一项娱乐活动,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除了自身去获取其中的内涵和意义,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旅游活动本身的文化内涵,这不仅反映了人民的文化素养在不断提高,也与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以及求知、审美的需求这一理论相符合。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就会产生更高的精神需求,对于旅游活动也会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观赏或者物质的消费,他们更希望从中获得知识、信仰、情调等多方面的满足。

综上所述,探究影响旅游消费中的文化因素其实也是在探索新时代的旅游业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才能符合时代的潮流以及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文化因素不仅是旅游消费的强力助推器,并且其中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如果我们能够正确把握这一主题和方向,既顺应了当前世界旅游業的发展潮流,也能推动我国的旅游业在新时代取得创新性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四玉.文化与旅游的思考[J].商,2013(12):83.

[2]韩福文.满族建筑文化的旅游价值与开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32-34.

[3]吴晓秋.论贵州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05):94-97.

[4]杨春蓉.传统节庆活动的旅游开发价值[J].经济导刊,2007(S3):20-21.

[5]苏勇军. 苏南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苏州大学,2004.

注:

1 《文化与旅游的思考》

2 《满族建筑文化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猜你喜欢
消费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谁远谁近?
旅游
新消费ABC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