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婵娜
摘 要:公立医院要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就应重视内部控制优化,以目标为导向,制定和执行一系列举措。为了有效防范财务舞弊、缓解医患矛盾,推进公立医院长效可持续发展,应认识到内部控制优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应对公立医院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和经营风险。基于此,公立医院应重视以内控提升优化为着手点,致力于打造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运行新机制,强化内部 控制管理工具的运用,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医疗服务价值,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顺应新医改的要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时期,对于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必须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协调、自我促进的管理体系,发挥内部控制的优势作用。下文就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浅析
一、公立医院重视内部控制优化的目标分析
第一,保障规范运营,作为公立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在运营过程中,要积极相应国家政策方针的号召,并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开展经营活动,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优化,结合公立医院性质,可以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公立医院内部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按照程序进行,这能够促使公立医院长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第二,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公立医院由国家投资设立,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由国家和公立医院共同控制和持有,公立医院在保管和利用资产过程中,要对各项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负责,发挥对资产的监管作用。通过优化内控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细化资产购置、使用、保管等环节的权责,可以有效避免资产的流失,确保资产能够最大程度的用于医疗建设,提升资产利用率。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组织体系
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体系,可以发挥机制的约束力。其一,公立医院应明确职能,细化权责。公立医院可以实现总会计师制度,由总会计直接对党委办公室和院长负责,与副院长平级,直接管理财务科;总会计师通过对财务科进行精准细化、科学设计,提升医院经济核算水平。其二,公立医院应完善三级管理体系,对于医院决策层,可以将风险评估纳入决策程序,在针对重大事项决策时,可以通过召开集体会议,听取多方意见,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科学性;对于执行层,公立医院应制定全面、细化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对各岗位人员的权责进行明确,制定责任追究制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确保职能的有效履行;监督层面,公立医院的监督职能由审计科履行,审计科要定期开展审计活动,对内部控制提出可操作性意见,确保医院内控目标的落实。
(二)重视业务层面内控优化
1、预算业务
公立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应重视将内控思想贯穿于预算管理全环节,加强对关键环节的内控。重视预算编制审批环节控制,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下达年度预算控制总目标,各业务科室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的预算目标,结合本科室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编制本科室预算草案,并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提交科室预算草案,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审核各职能部门提交的预算,确保是否予以通过,若未通过,则由职能部门重新编制,若通过,则由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对预算科室编制的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协调和平衡,汇总后编制医院全面预算方案,报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全面预算方案和预算调整方案,并下达经批复的预算。公立医院严格执行“两上两下”基本流程,可以强化预算编制环节管控,确保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立医院财政资金合理利用和执行,提升内控有效性。
2、收支业务
收支业务是管控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的重要环节,公立医院应重视制定完善的收支管理制度,如公立医院所有收入统一纳入财务科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核算,所有支出必须严格执行支出标准,严格按照支出审批流程进行审批,对于支出资金的用途、方向和金额等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支出一律不予审批,坚持支出问效原则。在收支关键岗位设置方面,公立医院应明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如出纳岗位和记账岗位,明确界定各岗位的权限和职责,不能越权履职,对于支出业务要进行梳理,按照内容,归口至相应部门。收入业务内控流程优化,业务部门接收收费许可提交收费申请,由分管领导进行审批,会计科进行备案,并由业务部门开具收费单,缴费人员凭借收费单由出纳人员办理收款,并开具收据、缴存联、记账联,将收据交给缴费人员,出纳凭缴库联将收款缴库,获取银行回单, 并将记账联交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支出业务内控流程优化,由业务部门提交经费支出申请事项,部门负责人对申请进行事前审核,财会部门对各项指标进行审核,并根据金额大小执行不同的审批程序,审批执行后,由财会部门根据费用报销流程对经费支出进行报销,并编写会计核算及分析报告。
(三)重视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公立医院加强风险控制应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应明确风险管理目标,结合当前公立医院情况,可以知道其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内部风险主要有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医疗风险等。内外部风险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正常、持续运营,因此公立医院要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应重视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制定多维度、可量化的风险管理目标,对诱发公立医院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定性分析,也可以定量分析,以确定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制定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其次,公立医院还应建立风险预警和报告系统,通过系统能够反映公立医院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医疗建设水平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并将其作为风险预警指标,设置风险警戒值,建立风险分析模型或者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关键业务、重大项目等进行全流程风险分析,当预测达到风险警戒值时,系统发出预警提示,以便提前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公立医院可以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医院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探讨,实时汇报风险情况,以便针对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加强风险防范。
(四)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公立医院要确保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应设置独立的审计科,将审计科独立出来之后,可以确保其履行职能过程中不受相关部门的约束和影响,规范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如定期对内控执行效果进行审查,寻找内控关键点,对业务全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不断优化業务流程,以防范业务风险。公立医院要重视强化对经营活动全环节的管控,对关键控制环节要强化监督,如资金管控环节,公立医院的资金流动量、流动规模较大,如果不能做好对资金的动态跟踪和监督,就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公立医院应加强日常审计,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强化监督,事前做好风险预测评估,事中重视过程控制,确保经营活动规范性,事后做好总结反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医疗行业发展迅速,私立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公立医院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迎接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公立医院较为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公立医院应重视从自身管理出发,优化内部组织架构,梳理业务流程,提升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打通各科室之间的信息沟通壁垒,实现多科室协调、协作,发挥管理合力作用;同时通过加强公立医院风险管控,对关键风险点进行识别和分析,防范风险隐患,提升公立医院风险抵御能力。公立医院应认识到内部控制优化对于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健全,提升公立医院内控管理水平,帮助公立医院实现管理目标,以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冬.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经贸实践,2018, 000(001):197.
[2]杜雪梅.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 No.191(17):264-265.
[3]招建平.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点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2018, 000(016):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