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旅游业更是重灾区。就在一些人以为中国疫情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6月中旬北京突然再次爆出众多感染病例,让原本松懈的状态瞬间回到紧绷。不少地方的管控力度再度增强,也直接导致整个旅游业更加焦虑不安。
但是,《中外管理》发现:并非旅游业所有企业都茫然失措,作为一家学习并践行稻盛经营哲学的企业,河南省太和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和国旅)面对疫情就相当从容。那么,它如何能在疫情中保持笃定?《中外管理》采访了太和国旅总经理赵淑红。
面对新冠疫情,赵淑红对《中外管理》表示:首先,在春节假期结束后,太和国旅就开始施行远程办公。平时业务很忙,也没时间培训学习,所以正好趁这段时间苦练内功。一是加强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另一个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其次,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从4月1日起,太和国旅重新开展业务。往年4月是河南的旅游旺季,如去洛阳赏牡丹。但今年线下业务一时难以恢复,所以全员被迫转战线上,做起了牡丹花直播。“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游客也喜欢牡丹鲜花饼,于是我们又做了一个微商城,销售河南的特产。”赵淑红如是说。
最后,公司大力推进两件事:一是,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入手,让顾客旅程更美好。正如稻盛和夫所言:“在工作中,贯彻完美主义原则。”以吃为例,满足游客不愿进“旅游餐厅”,可以到社会餐厅就餐的愿望。二是,提高河南各地“环游线路”的旅游体验。
公司不少同事认为这样做,成本高、利润低,持反对意见。但是赵淑红认为:客户的需求就是太和国旅应该发力的地方,如果容易做、很赚钱,太和国旅反而未必有机会。公司的使命就是让旅程更美好,对游客来说是好事就要去坚持,即使会赔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稻盛经营哲学落地时,太和国旅实施了水库式经营,即实行了“现金主义原则”。因此现金流把控得比较好,危机时刻,原先留存的资金变成了企业的救命钱。疫情第一波中尽管公司收入为零,但仍可正常运营,没有辞退一名员工,薪资正常发放。
“虽然目前受到北京疫情影响,旅行社不允许接团。但公司在积极扩建渠道,如打造‘河南人游河南等自救项目,尽管业绩起色不大,但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正如稻盛先生所说‘把萧条当作再发展的飞跃台,我对全体员工也说道:我们现在是‘种子培育阶段,只管浇水施肥,只要坚定信念,等疫情结束,阳光雨露出来,自然就会生根发芽。”赵淑红充满信心地说道。
那么,赵淑红的自信到底来自哪里?太和国旅又是如何与稻盛哲学结缘的呢?
赵淑红于2001年进入旅游行业,创业的初衷就是想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当年的愿望都已实现,一度逐渐没有了当初奋斗的动力。久而久之,对行业乱象心生厌倦:旅游行业恶性竞争严重,利润低,而客户又是付着三星的价格却总想享受五星的服务……
加上近几年旅游业务的急剧变化,企业经营变得越来越吃力。但想到公司员工的生存和发展,赵淑红又必须要撑下去,这让她很苦恼。为了走出经营困境,她开始加入各种各样的平台,参加各种培训,希望扩充人脉圈子,找到让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的灵丹妙药,为此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学来学去,成效并不明显。
2014年7月,一个朋友推荐赵淑红读《活法》这本书。当她在书中看到稻盛先生因为员工集体辞职,而进行反复思考,进而把“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双重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的使命时,触动很大。之后,赵淑红开始不断翻阅稻盛先生的各种著作。
在自己读书进步的同时,赵淑红也开始在企业中同步推进全员学习稻盛经营哲学。从2014年7月开始,太和全体员工每天在晨会上诵读稻盛先生的《干法》《京瓷哲学》等书籍,其中“让顾客满意”“获得顾客尊重”等经营理念,逐渐影响着太和国旅的服务行动。
但在哲学渗透过程中,也曾遇到个别骨干不接受的情况。如一个地接中心的经理,最初以为哲学是很空的东西,“拿出时间学哲学还不如多打几个销售电话”。赵淑红曾和她做过一次很深入的沟通,但并没有真正说服她。这名骨干抱着“公司让干就先干着吧”的心理学习稻盛哲学,突然有一天成交了近20个团。事后得知,大部分客户是看了她每天发到朋友圈的哲学分享,主动与她联系的。那一刻,她才相信原来稻盛经营哲学不但不空,反而很实用。
2015年5月,太和国旅开始着手推行数字化经营,财务数字对全员公示。挣了多少钱,利润率是多少,开支大头在哪里,大家都一清二楚。于是全员都有了一些经营意识,开始自觉勤俭节约……到年底核算,2015年公司的营收比2014年增加了37.5%,纯利润增加100%。
当赵淑红正沉浸于对太和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时,2016年却再次遇经营危机:2016年营收比2015年下滑12%,纯利润下滑了16%。业绩不增反降,这让她非常困惑,开始怀疑稻盛經营学到底能不能解决持续盈利的问题。
2017年9月,赵淑红带高管外出培训学习。期间一位跟随她10年的总监在互动环节表示对企业的使命“让旅程更美好”没什么感觉时,让赵淑红很吃惊,明明反复强调使命,怎么会没什么感觉呢?这时培训老师说道:“赵总,使命的力量不仅要能拉动管理者自己的工作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拉动全体员工的热情,只有先点燃员工的热情,才可能实现让客户旅程更美好的愿景。”
的确,谁能让游客旅程更美好?当然是一线员工,赵淑红如梦初醒。“之前只关注到外部客户而没有关注内部员工,因为外部客户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特别是业绩出现猛增后,更加急功近利,不断要求员工挑战更高目标,完全忘记了经营的核心是培养有经营意识的人。稻盛先生说过,相信人有无限的可能,点燃员工发自内心的工作热情,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成长。而自己只是为了业绩增长,起心动念那一刻就偏离了‘以心为本的经营。”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赵淑红开始和高管探讨如何才能让员工幸福,最终全员达成共识:把“追求全员物心幸福,实现游客旅程美好”作为太和的最终使命。
使命决定战略。原来不管全员怎么努力,客户满意率一直难以大幅提升,这让赵淑红非常苦恼,到底怎样才能提高满意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终于有了清晰的答案,那就是要战略转型——公司核心业务转型到河南境内的地接业务。因为决定客户是否满意的核心因素,就是地接导游。
赵淑红给骨干们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得到支持。因为地接业务利润太低,而且欠款问题频出,也很难让客户满意。赵淑红只得反复和大家沟通:“全世界航空公司的利润率是1%,但稻盛先生却能把日航做到17%。只要我们坚持利他,坚持为顾客创造价值,我们一定能够把利润率大大提升。”经过赵淑红的反复诉说,最终全员就战略目标——做河南境内文化旅游主导者达成统一共识。
战略调整之后,公司把精兵强将调到地接中心,也更加重视对一线导游的关怀,强调关爱在前,要求在后。这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大家自觉提升标准,拉高底线,最终也让太和国旅满意率达到了100%。
取得成绩之后,赵淑红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不把我們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同行呢?如果在分享中,同行们对太和国旅的文化产生认同,也一定愿意选择太和作为他们的旅游接待商,这是自利利他的双赢。”
想到这一点,2017年9月底,太和国旅文化宣讲项目正式确立。此后赵淑红开始在杭州、重庆、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做太和国旅文化分享。正如稻盛先生所说:“以利他之心杨帆,必能吹来他力之风”。2017年,太和国旅在取消了两个业务版块的情况下,营收依然比2016年增加了14%;2018年在员工工资平均增长4.84%的基础上,利润增长了15.14%;2019年在员工工资平均增长68.04%的基础上,利润增长了44.63%。
“提升心性,拓展经营。”心性提升了,很多美好的事物就会发生。“学习和实践稻盛经营学,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同事、家人、客户、社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现在的订单不是求来的,而是影响来的、感召来的。”赵淑红最后说道。
责任编辑:王爽